摘要: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还有益于高效政府的构建和完善。文章梳理总结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演变历程,探讨了在当前新形势下政府和市场在人力资源服务中的职能定位,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化发展的特点,针对当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服务业态
0 引言
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相关法律及政策文件中关于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各地在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步形成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筹协调发展的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指明了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指出坚持市场主导、需求引领的总方针和原则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要进一步放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逐步将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人力资源服务交给社会力量”。
1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的现状
1.1 等级划分明显
一般将人力资源服务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分别是高端、中端以及低端,如何为企业匹配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端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一些知名的猎头公司创建企业的人力资源库,能够实现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的需求,促进市场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这就是高端人才资源服务。中端的人力资源服务面向各行各业,主要在政府举办的人资招聘会上发挥力量,例如前程无忧等,能够完成人力资源服务。面对新兴和高端业务,市场和产业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低端的人力资源服务主要提供一些非技术性的工作,例如面向农民工,举办一些公益性的人才服务招聘会,实现劳务资源的配置。
1.2 人力资源服务
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迅速对于一些行业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在市场份额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不仅仅展现了专业的服务技能和水平,在全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规模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好的典范带头作用。例如中国的51job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人才交流与规模上都是行业最为权威的代表。类似这种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服务业务的增多,服务能力在同行业中都处于领先水平。
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很多跨国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例如投资入股、合并等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的到来会加快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进程,使得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与国际接轨,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服务已经开始跨界,引进高水平的巨头行业,通过合作互赢的方式,推动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人才提供了更多职业发展的可能。
2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表现出的问题
2.1 支持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
当前形势背景下,我国并没有针对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法规,导致很多企业持有中立的态度,不愿意接受高风险的运营模式,停滞不前将不利于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人资行业和政府在政策和法规上持有不同的态度,市场普遍认为,无规则便可行,而政府监管机构认为无授权不可行,这都是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所导致的后果。法律法规需要在一些条款上进行界定,规范行业的服务范围,不能因为利润而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市场规模偏小
许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起步较晚,在市场上虽然已经有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规模,但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很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偏弱,规模小,无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存在“夫妻档”的情况,不仅仅缺乏专业素养,也不具备规模化,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存在很严重的制度问题,无法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受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例的限制,人力资源市场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2.3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人才缺乏当前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缺乏专业性的复合人才,对于高级别的专业人士更为缺乏,对于企业来说,很难创建优秀的运营和管理团队,进而无法促进人力资源服务的创新力。很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粗放式的服务模式已经不适用当今的社会。只有精益求精,大力拓展主营业务,才能够让员工有更大的动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规范服务操作流程,促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人才。
3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的对策研究
3.1 提升服务能力,扩大行业规模,增强市场活力
我国近期发布了一系列与人力资源服务相关的鼓励政策,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人力资源服务的效率与能力有所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也伴随着产业的引导,不断被优化,能够在环境营造等方面有发展的空间,行业的规模也保持逐步增长的状态。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人资服务产品,
3.2 坚持人才兴企战略
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对标业内一流企业,创新创优人才管理工作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完善人才引进选拔、开发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畅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一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储备主体专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逐步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及混合所有制企业试行人事代理制度。二是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岗位工种目录、岗位职务和岗位价值评价体系,使员工岗位履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薪酬挂钩。三是畅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完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分类管理体制,依托重大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等平台培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3.3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通过国际化运作,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国际合作、贸易及项目实现走出去,输出产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实施过剩产能转移,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获取跨国利益。
4结语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模式,为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高效化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必须认识到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市场化模式得以完善的关键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的政府调控手段,促进统一的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玉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思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4).
[2]董志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现状与发展[J].人事天地.2012(1).
[3]姜晓萍.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J].新视野,2006(5).
[4]萧鸣政,李栋,葛平,王周谊.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蓝皮书(201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9-122.
[5]王克良.人力资源服务业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2-8.
论文作者:孔令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人力资源论文; 市场论文; 我国论文; 人才论文; 行业论文; 服务机构论文; 服务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