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论文_高新荣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论文_高新荣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早期溶栓治疗,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溶栓治疗及护理,冠脉再通21例,再通率70%,并发轻度出血7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7例。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工作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67-02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静脉溶栓疗法的目的是应用溶栓药物,使病变血管的血栓溶解后再通,以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功能受损程度。一般要求在AMI 6h之内,心电图尚未出现病理性Q波时开始溶栓,但在发病6h内心电图已出现q或Q波时,仍适于溶栓治疗。在发病6~8h之间作溶栓治疗,仍有助于保持左室容量和保护左室功能[1]。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57±3.5岁。梗死部位:前壁18例,下壁12例。发病时间均在6小时内。

1.2 治疗方法

做全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V7、V8或V3R、V4R,并标记各个导联位置。建立可靠的静脉输液及采血通道,抽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实施溶栓,尿激酶先用5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接着将50万~10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或将100万~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链激酶,皮试阴性后用50万U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动剂(rt-PA)先静脉注射15mg,再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50mg,随后60分钟内接着滴入35mg,即100mg在90分钟内静脉给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溶栓药物滴注完毕,立即做全导联心电图,并在以后2小时内每30分钟复查1次。

2.护理

2.1 过敏反应的观察护理

多见于使用链激酶的患者,表现为发热、荨麻诊、皮肤潮红、关节痛及脉管炎等。重复使用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故应杜绝此作法,使用链激酶前应常规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减少过敏反应。

2.2 出血倾向的观察与护理

某些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对非冠状动脉部位的血栓同样有溶解作用。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常可合并其它部位出血,故应每4h查一次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

2.3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再灌注心律失常表现多样,但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在心电图上与其它心律失常表现一样,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突然,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故护士应注意病人在胸痛明显缓解、无泵衰竭却突然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时,疑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并作好电复律等准备工作。

2.4 低血压状态的观察护理

溶栓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并不少见,发生率为7.7%~16%,出现低血压状态时,无论其原因如何,都应暂停溶栓治疗[3]。对一般状态好的病人可单纯采用休克体位,加快输液速度使病情好转,严重者应及时使用升压药,首选多巴胺。

2.5 对症护理

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病人中发热,一般在梗死后24~48小时体温为38℃左右,可适当给予物理降温;对烦躁不安、恐惧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心前区剧烈疼痛是心肌梗死的突出症状,由于疼痛可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应尽快解除疼痛,给予肌内注度冷丁50~100mg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也可先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消心痛5~10mg舌下含化。心肌梗死后因剧烈的疼痛、胸闷常使病人有濒死感,以及监护室的环境等因素可使病人恐惧、紧张、焦虑。护理工作应忙而不乱,让病人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得以救治[3]。加强心理支持,多安慰、鼓励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避免情况波动,保持心情平静,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使其平稳地度过急性期。在发病1周内谢绝探视。

3.结果

3.1 再通指标的判定

直接指标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冠状动脉远端血流达TIMI的Ⅱ~Ⅲ级。(1)ST段在溶栓后的2h内任何一个30min间期内迅速回降≥50%;(2)胸痛在溶栓后2h内消失;(3)溶栓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提前。

3.2 治疗结果

经临床溶栓治疗及护理,冠脉再通21例,再通率70%,并发轻度出血7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7例。

4.讨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应仔细观察皮肤、黏膜、咳嗽、呕吐物及尿液有无出血征象。为防止血栓再闭塞,在溶栓治疗开始后服阿司匹林,每天0.3g,3天后改为75~150mg, 1次/d,长期服用。溶栓治疗后应避免肌内注射和反复静脉穿刺。血栓溶解术的再通率达65%~75%,但溶栓成功后,冠脉内仍有残余狭窄,易再发心肌梗死,故应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再发心绞痛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等。溶栓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熟练掌握溶栓的技术、方法及有效护理措施,做好各项监护,密切的护理配合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敏钰,刘佩璇,梁佩璇,等.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2):151-151.

[2]吴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3):142-143.

[3]任晓静.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10-211.

论文作者:高新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论文_高新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