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唐家泊中学 265300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把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底子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底子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由于受每个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程度参差不一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完整建构。学生在彼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大大地促进了自身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合作创新意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难改变。我们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1岁,教师本身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造成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不能很好地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缺乏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初期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所必备的“包容”、“团队合作”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易实现。在我的课堂上常见优秀学生发言多,差生成了听众,整体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3.问题设计缺乏探索价值。我们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成功与否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教师常见的是刻意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对要求学生探究的学科问题缺乏认真深入的研究,出现问题设计缺乏探索价值的现象。对一些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一点就明的问题也拿去小组讨论,或者是学生无法自己探究的问题偏放给学生探究,使小组合作活动使用过于泛滥,组织形式“依样画葫芦”,别人的“拿来就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创新,没有新生命力。
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1.科学搭配,组建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只是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我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分编成几个小组,打破了课桌的摆放传统,将原有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变成了每组6人(或7人)成“一字型”排列。同时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分成三类,使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创意取名,编写响亮的口号和小组宣言,增强了组员的凝聚力。组内成员有一定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要担任特定的角色。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通过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为顺利进行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明确分工,角色互换。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一些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退缩,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为此,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我会进行明确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每个学生在组内担任一个角色并承担一定责任,树立主人翁精神。
3.强化理论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教师解放思想、提升能力和水平。(1)开展集体培训。(2)鼓励自主学习。
4.结合学科特点,提炼创新教学模式。为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学校在行动研究中逐渐提炼出“一案导学、两法主学、三渠助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文科组结合学科特点提炼出了“学、研、点、思、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小组自学——小组研讨——疑难点拨——思考提升——效果评价”;理科组结合学科特点提炼出了“五环十步”课堂教学模式,“五环”是“备学、自学、互学、践学、检学”,“十步”是“复习旧知,衔接铺垫;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明了内容;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对组群学,展示点拨;学以致用,反馈矫正;知识梳理,整体构建;分层堂检,实时达标;分层作业,深化新知;把握学情,同步评价”,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践。课堂上,教师多采用“快投入”、“频活动”、“小坡度”、“勤反馈”、“多矫正”等方法,为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面和参与量,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多读、多思、多说、多写、多听,实现了耳、眼、口、手、脑“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这就改变了教师包讲,学生包听,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学生“旁观”、“陪听”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参与教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牟明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