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陈志红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各70例,按照病理检查结果不同分为两组,,分析两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子宫腺肌病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子宫肌瘤组患者中2例误诊为正常子宫,子宫腺肌病组患者中2例误诊为正常子宫,1例误诊为卵巢囊肿,两组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二维超声显像特征行彩超血流显像可有效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两种疾病,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超声检查

超声技术是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在妇科临床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子宫肌瘤是一类良性肿瘤,具有激素依赖性,通常又被称为子宫纤维瘤,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子宫腺肌病也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多有痛经或者月经不调等表现[1]。我们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对140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各70例,子宫肌瘤组患者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29.5±1.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4±0.3)年。子宫腺肌病组患者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0.6±1.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7±0.2)年。两组年龄、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hd11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嘱患者保持仰卧位,医师于二维超声模式下对患者中下腹部实施多切面扫查,评估子宫体积、肌壁厚度、子宫形态、肌壁回声、是否存在包块、子宫包块大小、分布、有无包膜、边界是否清晰、子宫内膜线是否移位等情况。完成二维超声扫查后行彩超多普勒血流检测,评估子宫整体和病灶部位的血流分布情况,测量两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对比两组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超诊断结果与RI指数对比

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子宫腺肌病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子宫肌瘤组患者中2例误诊为正常子宫,子宫腺肌病组患者中3例误诊为正常子宫,两组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分析

子宫肌瘤患者中40例为单发肌瘤,占57.1%,瘤体直径最小2cm,最大11cm;30例为多发肌瘤,占42.9%,瘤体直径最小1cm,最大8cm。另有9例患者肌瘤变性。超声检测结果显示,7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有明显不规则增大,体积大小不一,子宫任何部位均可分布,其中最常见部位为宫体,其次包括浆膜下、宫颈与阔韧带、肌壁间以及黏膜下等部位。瘤体和周围组织之间有清晰分界,病灶多呈低回声,部分病例可见高回声或等回声病灶,子宫内膜线可见偏移或弯曲。子宫腺肌病患者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子宫肌层变厚,体积明显增大且形态饱满,超声下可见小暗区散在分布子宫内膜线移位。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形成与子宫平滑肌持续增生有密切关联,子宫肌瘤对子宫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并导致假包膜形成,而假包膜血管则承担子宫肌瘤包块的血液供应[2]。子宫腺肌症主要是子宫内膜生长异位,侵入子宫肌壁层所引发的疾病,本病分为两种类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与弥漫性子宫腺肌症,其中后者为子宫肌壁层整体被异位子宫内膜所弥散,前后壁表现为弥漫性增厚。在育龄期女性群体中,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均为常见多发病,但二者治疗方案差异很大,所以临床应做好二者的鉴别诊断[3]。

超声是妇科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无创、可重复以及安全特点。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发现,子宫腺肌病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更高(P<0.05),两组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二者鉴别要点如下:(1)子宫肌瘤以子宫局域性隆起或宫体增大为主要表现,肌瘤结节通常称不均匀分布的强回声区或圆形低/等回声区,其中等回声结节周围有低回声晕圈可见。而子宫腺肌病主要是子宫均匀增大,子宫肌层呈弥漫性增厚,不均匀回声,小暗区呈散在分布,内膜线大部分前移,主要为后壁增厚。此外,子宫肌瘤具有清晰边界,周围可见假包膜暗带光环;而子宫腺肌病边界大多不清晰,或内膜分布相对局限的情况下与肌壁层之间有较清晰的边界,但无暗带光环[4]。(2)病灶周边血流。彩超血流显像下子宫肌瘤周边多表现出半环状或者环状彩色血流图像,其中周边血供较病灶内部更为丰富,RI值通常低于0.7;而腺肌病病灶周围血供较为匮乏,RI值一般比较高[5]。

综上所述,基于二维超声显像特征行彩超血流显像可有效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两种疾病,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凡桂,张浩,孔凡斌等.囊性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4):365-366.

[2]邬艳.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4):2816.

[3]王蓓.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超声图像特征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7-98.

[4]王礼贤,杨漪,刘伟伟等.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3):243-247.

[5]段红艳,吴英,吴珍生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5):439-442.

论文作者:陈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陈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