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患者的干预效果论文_陈冬云,于金玲,孙蕾,吴庆莲,李敏,王鑫鑫

大庆龙南医院耳鼻喉科,黑龙江 大庆163453

摘要:目的:探究在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患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观察效果。方法:通过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患,并平均分配为45人一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一组命名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力度,并通过比对病患的SDS(抑郁自评)、SAS(焦虑自评)等评分情况,比对结果。结果:干预组病患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从数据中可直观看出,采取心理干预的干预组病患,其术后抑郁程度以及焦虑程度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通过对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患施以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减轻病患焦虑感以及抑郁感,同时也能增强病患的康复信心,有助于手术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耳鼻喉科;全身麻醉;心理护理干预

引言:

对于耳鼻喉科的病患,其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方式的要求较高。并且病情、诱因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手术类型较多。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食管异物,病情严重者极有可能因体内大血管破裂,或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而导致生命受到威胁。耳鼻喉科的就诊病人因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以及对病情不甚了解等因素,使自身经常处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中,影响治疗的效果及进度。而针对于患有喉喉癌以及其它的部位的癌变的病患而言,也极易因对癌症的误解、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而过于担心日后的恢复效果,极度担心会因手术造成失音等后果,而身陷于绝望与恐惧中。而本院为改善这一现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选取90例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患,通过分别护理的方式,对其中一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显著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患,并平均分配为45人一组,分别命名为干预组与常规组。病患情况为:男48例,女42例,年龄范围为5-79岁,平均年龄为48.8岁。病情及手术方式包括:17例食管异物,32例喉癌,以及鼻内镜手术41例。病患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式均不影响研究结果,且病患及其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活动,并自愿参与。

1.2方法

1.2.1常规组的病患在日常护理过程当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对于干预组病患,应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的措施。首先在病患就诊时,应积极予以接待,并做出正确的诊断。组织专业护理人员引导病患提前对病室进行熟悉与参观,使病患对于日后的住院观察治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本院规定基础测试及术前准备工作,积极解答病患提出的问题,且在讲解过程中,保持耐心与亲切。不局限于为病患解决生理的问题,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并热情的为病患解决心理问题[1]。

1.2.2针对有食管异物的病患,应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及时为病患及其家属解答病情,对病患进行详细的问诊以及检测,初步评估病患消化道内存在的异物情况,并且结合病患的体质以及异物停留时间、异物类型等来评判异物是否能够被顺利的取出[2]。并且对于焦虑情绪十分明显的病患,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在手术过程当中,有专业的护士全程陪护,使病患的焦虑感减轻。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主治医生与病患的配合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1.2.3患有喉癌的病患大多在听闻诊断结果为“癌症”时,会产生极端的恐惧感与焦虑感,而这些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于:病患对于自身病情以及癌症并不甚了解,因此会盲目的产生高度抑郁与焦虑感,某些心理承受压力较小的病患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3]。而这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病患进行病情的解释以及健康知识宣传,并且在与其家属充分交流与沟通的前提下,鼓励家属与护理人员一同为病患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患能够鼓起勇气,并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适当鼓励病患,对术后生活以及家庭的整体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为病患增强信心,带去希望。

1.2.4而对于需要进行鼻内镜手术的病患,也应在术前为其详细讲解鼻内镜手术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优势所在,让病患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为病患详细介绍:术前禁止食用任何食物以及饮水,并且要排除病患在术前已有服药的情况;为病患讲解术中一般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病患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鼻内镜手术之后,病患的相关饮食安排及术后将会产生的并发症,并且以模拟操作的方式,为病患解答应对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1.3观察指标

病患的SAS评分标准为:由20条项目构成,每条评分范围为1-4分,当病患的整体SAS评分为40分及以上,则断定病患存在较明显的焦虑心态,且SAS评分越高,其焦虑程度越严重。

病患的SDS评分标准为:同样由20条项目构成,每条评分范围为1-4分,按国际规定标准,SDS的总分上限在正常情况下为41分,而病患的SDS评分越高,其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依次准确输入至SPSS20.0软件中,由软件对实验数据加以统计、比对并进行分析,检测载体为X2,软件所得结果在保证其准确度的前提下对数据加以比较,若P值在0.05以下,则说明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结果

2.1比对两组病患干预前后的SDS评分可得出,干预组病患干预后SDS评分为(36.11±5.43)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6.38±6.44)分,且干预效果明显,具体数值见表1。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在病患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增加心理干预,不但能提高病患对于病情的认知,同时也能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患常常因麻醉期过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对身体的不适感或疼痛感产生剧烈的反应,导致情绪十分不稳定。而耳鼻喉科手术部位涉及到的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并且极有可能因病患的大幅度动作而产生出血症状,不利于伤口的恢复。在术前提前为病患讲解麻醉知识、手术的相关问题,以及手术过后将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能够帮助病患提前做好心理建树,提高其承受能力。

在对病患的日常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秉持着充分的耐心,尽量以亲切的态度以及平稳的语气为病患解答病情。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力度,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焦虑,以及解决病患的不必要疑虑,病患情绪趋于稳定,其体内血流相对平稳,则有利于手术的恢复,提高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兰娜.心理护理路径模式在耳鼻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8):835-836.

[2]谢敏.门诊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7(A01):455-457.

[3]周艳,林红.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9):1539-1542.

论文作者:陈冬云,于金玲,孙蕾,吴庆莲,李敏,王鑫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患者的干预效果论文_陈冬云,于金玲,孙蕾,吴庆莲,李敏,王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