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君磊,杨燕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君磊,杨燕

王君磊 杨燕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死亡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治疗后pH、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21-02

急性呼吸衰竭是急诊中常见的危机重症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肺通气或者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患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出现缺氧或者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代谢功能和生理功能。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观察组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18±6.35)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有38例,Ⅱ型呼吸衰竭有22例;对照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43.25±7.35)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有37例,Ⅱ型呼吸衰竭有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心力衰竭的患者血管扩张剂、利尿剂以及氧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让患者伴卧,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呼吸机,选择S/T通气模式,选取比较合适的面罩放在患者的面部,调整松紧度,防止漏气,在通气一段时间后将PSV上调到5到20cmH2O,观察患者的忍受的理想参数,调整好适当的PEEP,结合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调整好触发敏感度,起初时,NPPV的应用时间比较长。在治疗时,如果患者的呼吸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动脉血气也有缓和,就可拿下面罩,适当的减少通气,给予患者鼻塞吸氧,让患者适当的饮水、进食,咳痰。随之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逐步减少每天的无创正压通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pH、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情况,疗效评定标准:呼吸困难现象得到缓解,各通气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或已正常,辅助呼吸肌活动度减轻。无效:呼吸困难的得不到缓解或还会加重,需要进行有创通气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有54例(90.0%),死亡1例(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有45例(75%),死亡11例(18.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PH为(7.42±0.06)mmHg,SaO2为(94.8±5.95)%,PaCO2为(65.54±8.58)mmHg,PaO2为(84.43±6.45)mmHg。对照组患者的PH为(7.15±0.02)mmHg,SaO2为(80.82±5.95)%,PaCO2为(47.54±7.58)mmHg,PaO2为(54.45±6.54)mmHg,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之前呼吸一直很正常,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如气道阻塞、溺水、电击、创伤、药物中毒等,机体来不及代偿而导致的。该病起病急,发生率高,病情重者还能导致死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但是并发症发生率高,且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其主要是通过鼻罩和面罩等无创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进行连接通气,该方法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可以迅速的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能明显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可[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有54例(90.0%),死亡1例(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有45例(75%),死亡11例(18.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明显减少死亡率,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呼吸困难现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建平.无创正压通气对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2014.

[2]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04:7-10.

论文作者:王君磊,杨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君磊,杨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