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寻找你自己的星星_轮椅论文

在沙漠中寻找你自己的星星_轮椅论文

在沙漠中寻找自己的星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己的论文,沙漠论文,星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无论是电视里的新闻节目还是谈话节目,无论是报刊杂志的人物报道还是生活中人们的闲聊,“成功”这个词总是和以下内容联系在一起:出国,发财,在尔虞我诈的商海中站稳脚跟,淘到“第一桶金”,美艳如花的妻子,香花芳草簇拥着的别墅豪宅,光泽照人的豪华车……青少年耳濡目染这种“都市神话”,自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而今后的现实却可能冷酷地告诉他们,如果把上面这些内容做为成功标志的话(我们姑且不讨论它的正确性),这种理想中的成功仅仅是少数人能达到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功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确面对现实,那么在他们追求这种成功的过程中,会遭遇一系列曾经意想不到的挫折,从而变得消沉、自弃,在现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甚至沦为悲观主义者。因此,在青少年走上社会之前,对他们进行成功教育,调整他们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步骤之一:引出成功话题

什么是成功?是博士、博士后头衔?是年薪10万、20万的收入?是少年老板、百万富翁?是处长、局长、部长的官位?是一夜成名的明星?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是“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少”的人?是七胞胎的母亲?是培养出了几个大学生子女的家长?是擦皮鞋能招来100%回头客的小姑娘?……

步骤之二:讨论成功标准

学生分组讨论,主题: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与成功标准。

步骤之三: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从学生反馈信息可看出,很多学生都认为:成功,不外是拥有很多的金钱,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很大的权利,有过许多创造发明,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什么是成功?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告诉我们: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成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成功。

例如: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了买电脑的钱;改善同学关系了;做出了一道自己以为很难做的题;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豆腐干”;教师教育好了学生;癌症病人战胜疾病多存活几年;打工仔得到了老板赏识甚至提级加薪;人于沙漠中遇险而奇迹般生存下来;在遭遇地震后的没吃没喝中挑战生命的极限;开公司做老板等等,当然也包括成为社会上的各类知名人士。

步骤之四:回味成功经历

学生分组,每人(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说出一二件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经历,谈谈自己是如何成功的。

步骤之五:探讨成功之路

过有目标的生活

成功是相对于预期的目标而言的,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行动目标,“在生活中树立一个目标,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威恩·戴尔)

1961年,罗杰·罗尔斯是美国诺必塔小学“迷惘的一代”学生中的一员,“贫民窟”出生的他和其他穷孩子一样被“贫穷”与“暴力”磨去了棱角,相信命运,不与命运抗争,不求上进,不与老师合作,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来开导他们,可是几乎没有一种奏效。新来的校长皮尔·保罗发现孩子们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多了一项内容——给孩子们看手相。凡经他看过手相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州长、议员或富翁的。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他,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将你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实现目标和梦想上。问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否在接近目标?”如果不是,做能够使你贴近目标的事情。

寻找自己的位置

一个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远方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当地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但是这两行字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一个人看到了星星。塞尔玛把这封信读了许多遍,感到非常惭愧,决心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人们对她非常热情。她对当地的纺织品和陶器表示兴趣时,他们就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给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热带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的日出日落,还寻找海螺壳。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只是塞尔玛的念头在一天天改变。原先痛苦的生活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两年之后,塞尔玛的《快乐的城堡》出版了。她终于看到了星星。

一定要记住: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个最佳的位置,在前方等待着自己。一定要想好,要看准哪个位置是最适合你的。

永远不要放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失败常归于人在碰到挫折时,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则使人学会“无能为力”,进而放弃自己曾经执着追求的事业。

“无能为力”是学来的?!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20世纪心理学界伟大的发现之一正是:“无能为力”是学来的。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的行为,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一群自愿者(被试)依次进到一间房内,将门窗关闭,然后播放分贝很大的噪音。在被试面前,有一排按钮,如果被试能找到适当的顺序按下按钮,就能将噪音关闭。结果,有的人想方设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将噪音关闭了,而有的人在经过数次失败后,丧失了自信,干脆放弃,皱着眉头,忍受着噪音的干扰。第二阶段,让同一些被试依次进入同样的地点,碰到同样的噪音,不同的是,他们只要按下面前的任意一个按钮就可停止噪音。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阶段成功的人很快停止了噪音,而在第一阶段失败的人则任凭噪音干扰,显得无能为力。通过对人和动物行为的多次实验,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的“无能为力”都是学来的。

“无能为力”之所以能学会,就在于人在碰到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后,如果没有外来的鼓励,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则很快丧失自信,从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有任何效果,因此,变得消沉,不再进取。这样哪有成功可言呢?

介绍一位残疾人自己坐上轮椅的成功经历:“无论我如何摆放轮椅,都是轮椅的脚蹬板先碰到床,轮椅与床之间总有一尺左右的距离。这对于双下肢高位截肢、左前臂截肢、右手僵残、坐都坐不稳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道鸿沟。因此,几次下来,我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我沮丧极了,真想放弃,可是我真的就这样一切都要依赖家人?我为何不能尽量减轻家人的负担?不,不能放弃,我一定能成功。于是我将脚蹬板拆掉,再把轮椅固定在床边,挪动身体背向轮椅,稍稍后倾,右手抓住轮椅右扶手,身体继续后倾,直到左肘放在轮椅的左扶手上,稍作休息后,双臂一用力,支起半个躯体,慢慢地坐在轮椅上。我终于成功了!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它却使经过七次大手术都未曾流一滴泪的我激动泪流,因为它是我挑战困难的一次跨越,也是我挑战人生的一次跨越,从此我走向坚强!”

人生永远不可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在茫茫黑夜里,只要不被风霜雨雪击倒,漫漫长路上,只要不被艰难险阻吓倒,永远保持一颗不倦而易于感受的心,保持万水千山走遍的豪情,保持梦想与尝试的勇气,那么,生命的艳阳天就在前方等着你。

甘愿付出代价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会同芝加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对6位参加国际比赛获奖的钢琴家的追踪调查发现,这些钢琴家从开始学钢琴起到参赛获奖,平均花了17.1年的时间。另据报道,两度摘取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桂冠的凯迪斯·史特兰奇,除了规定的体力调节训练外,他每天至少要击2000次球。

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它必须付出代价,如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忍辱负重。古希腊政治家迪莫西尼斯幼时说话声音微弱:口吃而不能演讲。据说他把小卵石放在嘴里练习讲话,经常对着海滨的激浪高声演说,最后终于成为一位大演说家和著名的政治家。达尔文经过几十年不懈地钻研和探索,终于发现了物种进化的奥秘,写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物种起源》一书。莱斯·布朗左耳上有个茧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我决定进入演讲这一行时,我没有文凭,没有声望,没有信任,没有经验,我就给许多人打电话,”他说我每天要给一百多人打电话,请求他们给我个机会,让我给他们的员工们演讲。我这个茧子值好几百万美元!”

步骤之六:小结

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正像每一粒坚实的种子里面,都蕴藏着一个收获的季节一样,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只要我们愿意一次次地不辞辛苦,即使在沙漠中,我们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那颗星。

标签:;  

在沙漠中寻找你自己的星星_轮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