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予以不同检测方式,分别包括X线检测,CT检测及MRI检测,观察不同检测方式的临床确诊率,探究其针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测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测方式,MRI诊断方式,在毛刺感、关节不光滑、骨质硬化、软骨肿胀、骨质囊变及关节面侵蚀情况的检出情况,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测模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测方式相较于X线、CT检测方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更加理想,其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软骨组织损伤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意见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核磁共振;CT检测;X线检测;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本质为骶髂关节及脊柱附着点炎症病变,该症病症机理十分复杂,与HLA-B27具有高度关联性,同时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发生多种关节性病变,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因此早期检出率较低,随病情发展,逐渐表现为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随后导致骶髂关节炎、颈椎病变、周围关节病变及胸腰椎病变等多种疾病[1-2]。骶髂关节病变是其中的典型病变反应;为提升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本次研究选择X线、CT及MRI检测方式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探究其最佳诊断方向,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予以不同检测方式,分别包括X线检测,CT检测及MRI检测,观察不同检测方式的临床确诊率,共计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1.5±5.5)岁,病程0.5年~5年,平均病程(3.0±1.5)年,所有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脊柱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排除其他骨折、肢体损伤类型患者,进行不同检测时期,其临床基础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X线检测方式,:选择仪器Aixom Luminos dRF(德国西门子)X线机,指导患者成立位,针对患者腰椎正位、腰椎侧位进行正位扫描,取平行摄影。(2)CT检测方式:检查时取患者仰卧位,指导其伸直双腿,选择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骶骼关节进行连续性扫描,调整基本参数,矩阵512×512,调整层厚为2cm、层距为2mm,维持电压为120kV。(3)MRI检测方式:选择仪器:Achieva飞利浦核磁共振扫描仪,针对患者横轴位、斜冠状位及骶骼关节部位进行常规扫描,选择序列为T1WI、T2WI;矩阵为384×300,层厚维持在4mm,ETL为39ms,TR:4000ms。同时选择Gd-DTPA0.1mmol/kg为对比剂,NEX重复2次,常规检测后执行增强MRI检测验证检测结果[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检测方式的临床检测效果,利用病理学检测结果与之对比,分析其检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不同检测方式骶骼关节影像学检测结果,包括毛刺感、关节不光滑、骨质硬化、软骨肿胀、骨质囊变及关节面侵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与卡方值(x±s)进行验证,以%(t)进行数据描述,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检测方式诊断检测率对比
X线诊断检出率为75.0%,CT为86.7%,MRI为96.7%;三种检测方式均有一定的效果,组间相比之下,MRI检测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测方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不同检测方式骶骼关节影像学检测结果
经临床研究分析,MRI诊断方式,在毛刺感、关节不光滑、骨质硬化、软骨肿胀、骨质囊变及关节面侵蚀情况的检出情况,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测模式,P<0.05,详见表2。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关节病变疾病,该症起病隐袭,多见于青年男性,通常自下而上发展,且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容易伴发周围关节炎、结膜炎、心脏传导阻滞等多种疾病。
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最先出现骶髂关节炎,早期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该症对人体关节系统的损伤较为严重,主要包括腰椎僵直、腰椎间盘退变、腰部神经受压、腰椎管狭窄症、关节外损伤等类型;腰椎骨刺可以见于椎体上下缘前后部分、关节突关节等部位,一旦发生反复刺激,将导致其逐渐增大,继而导致脊椎骨活动度减少,引发僵直,促使邻近的脊椎骨之间的活动度却代偿性加大,造成椎骨间关节退变程度加重[4]。同时,因受到椎间隙狭窄等情况影响,将导致腰椎出现广泛椎间盘膨出吗,同时伴随有椎间隙狭窄、椎体缘状骨刺、造成脊椎骨稳定度下降。另外,因腰椎椎体后缘骨刺的影响,连同膨出椎间盘的的纤维环、后纵韧带、水肿、纤维化组织等,将导致椎间盘节段平面内,突出混合物,结其一旦发生结合,将对局部腰神经根形成直接刺激压迫。关节突关节骨刺、结合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症状,均可造成椎体之间稳定度持续下降,引发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将导致腰椎的退变性滑脱。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该症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5]。因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该症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若无法选择一种高效、精确、全面的诊断措施,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故本次研究通过对X线、CT及MRI三种常见诊断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MRI在其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诊断表现效果,其能更加清晰的检测病变位置,分析X线与CT检测无法观测的骨质结构变化情况,筛查病情隐患,提升综合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MRI检测方式相较于X线、CT检测方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更加理想,其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软骨组织损伤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程立平.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2):58-59.
[2]彭云.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 医药前沿, 2017, 7(30):58-59.
[3]洪春扣.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6).
[4]周萍丽.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10):117-120.
[5]李超, 李文举, 刘前进.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3):34-34.
论文作者:张海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关节论文; 方式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腰椎论文; 检出论文; 患者论文; 骨质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