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波幅关系的初步研究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波幅关系的初步研究

刘力[1]2001年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波幅关系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前言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常见的精神疾患。近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学研究已从八十年代的阳性、阴性症状问题转向认知功能缺陷,许多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是独立于阴、阳两症状之外的一组症状,是分裂症病人生活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国内外大多集中在其生物学基础方面。我们则从神经电生理学角度,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P300是一种与认知过程有关的脑诱发电位,有关它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国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且已得出一致性观点:精神分裂症病人P300波幅降低,但P300波幅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报导是不一致的,大多数研究是在阴/阳二分法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近年来人们开始认为这种二分法太过简单,对于精神分裂症丰富的精神症状不能尽然。最近有些研究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认知功能障碍因子。为了进一步明确P300波幅能否反映分裂症症状生物学标志的临床意义,在本实验中我们探讨了P300波幅与认知功能障碍因子之间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实验组人组标准:(1)符合ICD-10中有关精神分裂症或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总分≥60;(2)首次发病,年龄16~42岁,病程不超过两年,人组前一个月内无连续服用精神科及抗胆碱能药物,未进行电休克治疗;o)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检查比较合作;N仅除慢性精神分裂症病史者名体疾病与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酒精及物质滥用史者、脑外伤导致意识丧失达30分钟以上者、听力障碍(优势耳)30dB)听不到者。符合条件者共63名,男33名,女30名,平均年龄23.46。7.0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05。2.46年,平均病程8.20 t 5.38月。 2.正常对照组共40名,男19名,女ZI名,平均年龄ZI.70 S6。2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u.m。2.7二年,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利平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原则,就近选定包括医生、护士、工人、公务员、学生。除无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外,其它条件与实验组入组标准相同,在统计学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利手与实验组无显着差异。 二。方法 1。精神病理学评定:选用PANSS量表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 2.ERP(p00)检测: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采用丹麦丹迪公司KeyPoint诱发电位仪,记录电极参照国际脑电学会10/20标准,选用听觉T/NT刺激序列厂‘ddball”paradigm)来诱发被试的事件相关相关电位p00。 3.统计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 果 1.PANSS项目的因子分析显示:认知障碍、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敌划兴奋、妄想/幻觉五个因子。 2.实验组与对照组n见波幅比较结果:实验组在Fi上Z、Pz、 ·2· D处B见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 3.实验组认知障碍因子仅与FZ、h处P300波幅呈负相关。 讨 论 1.我们的研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精神分裂症病人组精神 症状中提取出:认知障碍、阴性症状、抑郁、敌协兴奋、妄想/幻觉 共五个因子。七十年代初,Gallhofer首先提出了精神分裂症除了 阳性、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叁个症状成份即认知症状。hnder- mnyer和Kay等先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提出:除阳性、阴性。 踞、抑郁症状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认知症状群,我们研究结果 与其大体一致。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障碍包括感知觉、注意、觉 醒、记忆、语言、运动、空间思维、执行、决策等诸多心理过程。 Str8SSS提出:既往的阳性、阴性症状维度同样伴有明确的认知障 碍,即:阳性症状表现在听觉加工障碍;而阴性症状表现在视觉、运 动和执行等方面的认知缺陷。大量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认 知功能障碍同阳性、阴性症状一样是其基本症状。 2.我们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因子得分 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之间的关系。ERPS中研究最广泛的成 份是N00,属于ERPS中的内源性成份,与人脑的高级心理活动 一认知加工过程密切相关,反映了感知、记忆、理解等断及情感 等多层次心理活动。 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并扩展了以前的研究发现,正如所预料 的,即病人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波幅明显降低一<0.05人但精 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因子得分仅与额区及左领区P300波幅成负相 关。Pitchard曾报道:p00波幅降低是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属 性标志。Eiklneier和Sink相继报道了p00波幅与未经用药病人 的阴性症状及日常生活、社会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相关。也有些研

介勇, 汪作为, 史泊海, 刘人申, 陈银娣[2]2010年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评估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P300潜伏期、波幅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P30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韦氏记忆商、WCST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与操作智商、持续性错误百分数、随机错误百分数呈负相关;波幅与短时记忆、随机错误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损害,P300潜伏期和波幅可作为其客观评估指标。

高茂军[3]2017年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有证据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异常可能导致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发育、神经连接及神经可塑性的异常。目前研究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认知功能有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精神疾病的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进步,事件相关电位尤其是事件相关电位P300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功能领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认知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研究认知功能工具,探索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水平的变化、认知功能的状况以及血清BDNF、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入组82例在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言语流畅性测试(动作命名测试、动物命名测试)、数字划消测试、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包括 TMT-A、TMT-B)、Stroop 测试(单词、颜色、色词干扰测试)、木块图测试、WMS-Ⅲ空间广度测试(WechslerMemory Scale-Ⅲ Spatial Span Test,WMS-Ⅲ SST)评估患者与正常组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Nicolet Viking Quste诱发电位仪记录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被试者的血清 BDNF、GDNF浓度。结果:1.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9.1±2.1)ng/ml和(11.6±2.3)ng/ml,两组间血清BDNF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t=-6.186,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GDNF水平分别为(603.4±182.6)pg/ml和(610.22±176.3)pg/ml,两组间血清GDN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201,P>0.05)。2.患者组在言语流畅性功能(动作命名测试、动物命名测试)、注意功能(数字划消测试、TMT-A、单词测试、颜色测试)、执行功能(色词干扰测试、TMT-B)以及空间功能(木块图测试、WMS-Ⅲ SST)都显着差于对照组,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认知量表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和PANSS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t=22.990,P<0.01),波幅较正常组明显降低(t=-9.699,P<0.01)。3.在患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数字划消测试及TMT-A呈正相关(r=0.481,P<0.01;r=0.245,P<0.05),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与数字划消测试呈负相关(r=-0.338,P<0.01)。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数字划消测试、TMT-B呈负相关(r=-0.281,P<0.05;r=-0.355,P<0.05)。患者组的血清GDNF水平与木块图测试呈正相关(r=0.272,P<0.05)。4.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呈负相关与波幅呈正相关(r=-0.262,P<0.05;r=0.365,P<0.01)。血清GDNF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没有相关性。结论:1.处于疾病相对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2.血清BDNF水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种素质性的生物标志。3.血清BDNF、GDNF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血清BDNF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赵明慧[4]2014年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代谢物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前未见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代谢物质影响的研究报道,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目的(1)探讨高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白质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的影响,从神经生化方面探讨高频rTMS可能的作用机制;(2)探讨高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至少7天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药物。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研究组(n=36)给予10Hz rTMS真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病例对照组(n=35)给予10HzrTMS假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两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募集33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分别在rTMS治疗前、2周末以及4周末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测双侧前额叶白质神经生化代谢物质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 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和肌酸复合物(Creatine, Cr);使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评估认知功能,其中P300指标:P3和NP3的波幅和潜伏期,WCST指标: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比(Rf%)、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应答数(Rp)、持续性错误数(Rpe)和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健康志愿者只进行一次1H-MRS、P300以及WCST检查。采用SPSS16.0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目关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rTMS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前额叶1H-MRS指标的影响(1)治疗前、2周末及4周末,3组间左侧前额叶NAA/C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29、3.735、3.334,P均<0.05)。治疗前及2周末,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病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周末,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对照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2周末左侧前额叶NAA/Cr值无明显变化(P>0.05),4周末左侧前额叶NAA/Cr值升高(P<0.05);病例对照组2周末及4周末左侧前额叶NAA/Cr值无明显变化(P>0.05)。2. rTMS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指标的影响(1)治疗前、2周末及4周末,3组间P300、WCST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及2周末,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P3及NP3潜伏期、Re、Rp、Rpe、Rf高于正常对照组,P3及NP3波幅、Cc、Rc、Rf%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与病例对照组两组间P300、WCST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周末,研究组P3及NP3潜伏期和波幅、Cc、Re、Rp、Rpe、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低于正常对照组,Re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对照组P3及NP3潜伏期、Re、Rf高于正常对照组,P3及NP3波幅、Cc、Re、Rf%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P3及NP3潜伏期低于病例对照组,P3及NP3波幅、Cc、Re、Rf%高于病例对照组(P均<0.05)。(2)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病例对照组2周末P300、WCST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4周末P3及NP3潜伏期、Re、Rp、Rpe、Rf降低,P3及NP3波幅、Cc、Re、Rf%升高(P<0.05或0.01);病例对照组4周末P3及NP3潜伏期、波幅无明显变化(P>0.05),Cc、Re、Rf%升高(P<0.01), Re、Rp、Rpe、Rf降低(P<0.01)。3.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代谢物质指标与认知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患者左侧前额叶白质NAA/Cr值与(Fz、Cz点)P3和NP3波幅、Cc、Re、Rf%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Fz:0.301/0.299、Cz:0.236/0.234、0.265、0.271和0.259,P均<0.05),与P3和NP3潜伏期、Re、Rp、Rpe、Rf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Fz:-0.246/-0.267、Cz:-0.235/-0.238、-0.285、-0.274、-0.251和-0.275,P均<0.05)。4周末,研究组左侧前额叶白质NAA/Cr变化值与(Fz点)P3和NP3波幅、Cc变化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8、0.373和0.341,P均<0.05),与(Fz点)P3和NP3潜伏期、Rpe、Rf变化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4、-0.351、-0.342和-0.352,P均<0.05)。4. rTMS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1)治疗前,研究组与病例对照组两组间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周末与4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低于病例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阳性症状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与治疗前比较,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降低(P<0.05或0.01),病例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4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一过性头痛发生率高于病例对照组(χ2=4.390,P<0.05);两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2.80,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NAA的低表达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产生有关;10Hz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NAA的代谢异常,推测10Hz 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具有修复神经元功能的作用。2.10Hz 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兴奋性以及信息处理与加工的速度,明显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3.10Hz 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且起效时间早、安全性较高。

李洁[5]2014年在《暴力犯罪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背景P300是一种反映个体认知水平的电生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认知缺损能通过P300反映出来。对暴力犯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属于精神病学研究内容。精神病患者暴力犯罪有其特殊性,精神病患者的认知缺陷对其作案有较大影响,对精神分裂症暴力犯罪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有一定实践价值。利用P300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暴力犯罪人群的认知特点进行研究是一种有效手段。目的研究涉嫌暴力犯罪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的特点及P300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鉴定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叁版)》(CCMD-Ⅲ)诊断标准的142例涉嫌暴力犯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和148例涉嫌非暴力犯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暴力组),146例本院住院患精神分裂症的普通患者(普通组)。采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4通道诱发电位仪对上述叁组受试者进行听觉P300各指标检测。对上述叁组P300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靶P3潜伏期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N1、N2、非靶P2潜伏期叁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靶P3波幅及非靶P2波幅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首次涉嫌暴力犯罪与两次以上(包括两次)暴力犯罪者P300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力犯罪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有其自身特点,能客观反映暴力犯罪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首次及多次暴力犯罪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无差异。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惠玲利[6]2010年在《维汉两民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维汉两民族精神分裂症(SCh)、抑郁症(DD)、焦虑症(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视觉P300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变异特点。方法:收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SCh)和1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 (DD)、146例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组) (AD)及1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深圳市脑潜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BrainMaster脑诱发电位系统完成视觉P300检测。结果:(1)精神分裂症(SCh)、抑郁症(DD)、焦虑症(A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靶N1、P2、N2、P3比较潜伏期延长,靶P3、非靶P2波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两比较:靶N1潜伏期精神分裂症组与焦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靶P2潜伏期抑郁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靶N2潜伏期各组之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靶P3潜伏期精神分裂症组与抑郁组、精神分裂症与焦虑组、抑郁症组和焦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靶P3波幅及非靶P2波幅各组之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维吾尔族与汉族P300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结论:视觉P300能比较客观地反映SCh、DD、和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可用于维汉两民族。并且有各自的认知缺陷类型和不同的病理心理现象,在精神分裂症(SCh)、抑郁症(DD)、焦虑症(AD)的辅助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倪晓梅, 张新安[7]2014年在《听觉认知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正常健康人56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第4、12周时,进行P300测试、CPT及WCST评定。比较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电位和认知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期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P<0.05)。试验组各阶段的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CPT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PT分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损害,治疗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P300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状况。

朱俊敬[8]2012年在《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颅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颅脑结构特征和认知功能,探讨本病病前行为特征与颅脑结构特征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择102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回顾性调查患者在4~5岁和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量表记分项目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社会能力记总分,行为问题记总分及七个因子分(分裂强迫、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3.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下测量患者的颅脑结构特征,测量指标包括:叁脑室横径、叁脑室侧壁至左右脑岛面距、侧脑室前角间距、侧脑室体最大距、左右颞角宽度、左右外侧裂脑沟根部宽、额叶脑沟宽、顶叶脑沟宽、纵裂宽度、左右尾状核头宽度和胼胝体厚度。4.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 P300和探究性眼动分析(exploratory eye movement, EEM)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P300的评估指标包括潜伏期和波幅,EEM的评估指标包括凝视点数(number of eye fixations, NEF)和反应性探索评分(responsive search score, RSS)。5.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各因了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之间颅脑结构测量值及治疗前后P300及EEM各数据之间的差别,用协方差分析比较CBCL量表各因子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之间颅脑结构测量值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CBCL量表各因子分、颅脑结构测量值、治疗前后P300及EEM指标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CBCL量表社会能力与颅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关系:(1)社会能力与颅脑结构的关系:在4-5岁年龄段,社会能力总分与胼胝体厚呈正相关(r=0.253,P<0.05);在6-11岁年龄段,社会能力总分与右颞角宽度呈正相关(r=0.345,P<0.01);在4-5岁和6-11岁两个年龄段,社会能力总分均与顶叶脑沟宽呈负相关(r=-0.253,-0.273,P<0.05)。(2)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在4~5岁和6-11岁两个年龄段,社会能力总分均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15,-0.231;P<0.05)。2. CBCL量表行为问题与颅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关系:(1)行为问题与颅脑结构的关系:在4-5岁年龄段,分裂强迫因子分与侧脑室前角间距呈正相关(r=0.316,P<0.05),抑郁因子分、体诉因子分、社交退缩因子分及行为问题总分与右外侧裂脑沟根部宽呈正相关(r=0.347,0.278,0.289,0.309:P<0.05,P<0.01)。在6-11岁年龄段,分裂强迫因子分、抑郁因子分与叁脑室横径呈中相关(r=0.301,0.264;P<0.05),行为问题总分与胼胝体厚呈负相关(r=-0.252,P<0.05)。在4-5岁和6~11岁两个年龄段,攻击性因子分均与胼胝体厚呈负相关(r=-0.291,-0.323:P<0.05,P<0.01)。(2)行为问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在4-5岁年龄段,抑郁因子分与治疗前RSS呈负相关(r=-0.246,P<0.05);在6-11岁年龄段,行为问题总分与治疗前NEF呈负相关(r=-0.227,P<0.05)。在4-5岁和6-11岁两个年龄段,社交退缩因子分均与治疗前NEF呈负相关(r=-0.225,-0.344;P<0.05,P<0.01)。3.颅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纵裂宽度与治疗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315,P<0.05),额叶脑沟宽与治疗后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53,P<0.05)。结论1.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行为问题均与颅脑结构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越低,行为问题越多,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越明显。2.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行为问题均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越低,行为问题越多,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3.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颅脑结构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越明显,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龙彦[9]2010年在《精神分裂症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记录听觉诱发形式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P5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特殊变异表现,明确各成分指标的属性问题,为临床辅助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使用日本Nihon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6例首发患者(从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33例慢性患病用药组(均为持续使用非典型类抗精神病药物),14例慢性患病未用药组(从未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停药半年以上),42例正常对照组Cz导联的事件相关电位听觉诱发P300各成分和P50波幅比率(S2/S1)%。结果:1.患病各组N1、P3b波幅均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显着(P<0.05)。N2、P3a、P3b潜伏期均较正常组明显延迟,差异显着(P<0.05)。2.只有首发组N2波幅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显着(p<0.05)。3.首发组、慢性用药组均较正常组P50波幅比率高,差异显着(p<0.05)。而慢性无药组P50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4.各患病组间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成分及P50波幅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个认知过程存在缺陷。2.N1、P3b波幅,N2、P3a、P3b潜伏期的变异不受药物和病程影响,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属性标记。3.N1N2、P3b波幅的降低,N2、P3a、P3b潜伏期的延迟及感觉门控p50波幅比率的缺陷的表现在患病早期就出现,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诊断和筛查。4.N2波幅的降低只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初期,该指标是否较其它早期出现变异的指标更敏感还需进一步研究。5.为明确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p50的属性问题仍需要纵向的研究。

王军[10]2012年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视觉P300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以及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前后视觉P300波幅与潜伏期的变化情况,明确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23例作为试验组(MECT组),选取年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利手性相匹配的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药物组)和正常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在MECT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及第1、2、4、8周末共6个时间点(分别对应于测试时间点1、2、3、4、5、6)分别进行oddball范式下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MECT组和药物组被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以评估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并在第1、2、6测试时间点对叁组被试进行韦氏记忆测验(WMS-RC)了解被试记忆情况。比较:1.MECT组和药物组治疗效果;2.叁组被试对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及正确反应率之间的差异;3.叁组被试视觉P300在Fz、Cz、Pz电极位点平均波幅、潜伏期之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效果比较:依据PANSS减分率计算,MECT组治疗有效率为82.61%,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799)。MECT疗程刚结束时该组患者PANSS阳性分、一般分和总分皆低于药物组(t(43)=5.286、2.260、2.406, P=0.000、0.029、0.021),而阴性分高于药物组(t(43)=7.608,P=0.000)。随访结束时两组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行为学数据比较:①以对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为独立变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叁组被试在先后6次测试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6)=0.288、2.121、0.607、0.504、0.439、0.380,P=0.751、0.128、0.548、0.607、0.647、0.685)。MECT组第2次测试时的反应时最长,但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②以对靶刺激做出反应的正确率为独立变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叁组被试在先后6次测试结果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6)=8.245、11.949、3.999、3.307、4.531、3.653,P=0.001、0.000、0.023、0.043、0.014、0.031),MECT组和药物组的反应正确率始终低于正常对照组。MECT组第2次测试时的正确率最低,且低于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3、0.000)。3.P300数据比较:以组别为组间因素,电极位点和测试时间点为组内因素,①对P300平均波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着(F(2,66)=15.887,P=0.000),MECT组和药物组波幅皆低于正常对照组;电极位点主效应显着(F(2,66)=442.564,P=0.000),Pz点波幅最高;测试时间主效应显着(F(5,63)=80.722,P=0.000),随时间的延长波幅逐渐增大;电极位点×组别的交互作用显着(F(4,64)=14.692,P=0.000);测试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显着(F(10,58)=28.406,P=0.000);电极位点×测试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10,58)=3.549,P=0.004)。②对P300平均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明显(F(2,66)=4.035,P=0.022),MECT组和药物组潜伏期皆长于正常对照组;电极位点主效应显着(F(2,66)=9.858,P=0.002),Cz位点潜伏期最长;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着(F(5,63)=116.745,P=0.000),第2次测试时的潜伏期最长;测试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显着(F(10,58)=40.318,P=0.000)。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视觉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的特点,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经过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改善,提示视觉P300波幅以及潜伏期是精神分裂症的状态标志。2. MECT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0波幅升高,潜伏期出现短暂延长后逐渐缩短,表明MECT对认知功能存在短期不良影响,但就长期疗效而言,MECT可能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波幅关系的初步研究[D]. 刘力. 中国医科大学. 2001

[2].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评估[J]. 介勇, 汪作为, 史泊海, 刘人申, 陈银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

[3]. 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研究[D]. 高茂军. 扬州大学. 2017

[4].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代谢物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D]. 赵明慧. 新乡医学院. 2014

[5]. 暴力犯罪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分析研究[D]. 李洁. 新乡医学院. 2014

[6]. 维汉两民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对照研究[D]. 惠玲利.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7]. 听觉认知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研究[J]. 倪晓梅, 张新安.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8].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颅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关系[D]. 朱俊敬. 新乡医学院. 2012

[9]. 精神分裂症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 龙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10]. 改良性电抽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视觉P300研究[D]. 王军. 南京医科大学. 2012

标签:;  ;  ;  ;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波幅关系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