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的探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戈论文,城市建设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个城市都需要艺术;而且,艺术必须在人群的中心。——Os Gêmeos. 以“艺术介入社区、艺术改造社区”著名的涂鸦双胞胎兄弟艺术家Os Gêmeos的这句话,点出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运用公共艺术来推展城市的脉动的想法行之以久,各个城市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然而,公共艺术的魅力,如果不妥善运用,它们马上成为一个城市的梦靥。 2013年,富城市举办垃圾桶彩绘大赛,我的学生参与的意愿十分低落,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主办单位要把“得奖的作品印在垃圾桶上”。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辛苦创作的不尊重。因为学生的反弹,我开始思考公共艺术的妥当性(Cooper,2014),运用双边牵制(Double Bind)的理论对公共艺术进行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被富城市遴选为艺术委员会。2014年一月上任、2015年开始担任副主席、2016年再度接受市政府的委任。一下子,我从市民的角色转换为负责公共艺术方案的把关人员。从原本的“观众”,以纯粹的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的思维来理解公共艺术的看热闹心态,变成“参与者”,颤颤兢兢地同时以平衡与整体建设的诉求为念。这当中因着扮演的角色不同而产生的微妙的心境转换,更能深层地审视公共艺术。 为了从艺术委员的角度来理解公共艺术,我选择“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具有“实践”与“批判”的特性(Grundy,1997)。研究者必须透过“观察”、“反省”(Carr & Kemmis,1986;Sch?n,1983)的过程,不间断地“研究”以及“自我研究”。我在研究过程中刻意地系统性地探究自己“参与”公共艺术的经历;以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检视公共艺术的价值以及批判还在规划当中的项目,希望由“实证”、“改进”、“发现”的过程寻求公共艺术“解决之道”。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①是什么?许多学者、建筑师、都市计划单位、艺术家对公共艺术的定义与价值有不同的见解。狭义的解释是由官方或私人机构运用公共或私人资金在公共场所设置供人免费参观的艺术作品。而且,公共艺术不局限于特定的形式与媒材,只要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视为公共艺术(Mitchell,1992;associationforpublicart,n.d.)。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现代公共艺术的定义偏向以作品的创造过程、作品与设置地点、作品的意义,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与象征性为主(Heins,1996)。这个由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元素互动的交错关系,在当代城市规划里更形重要。它强调一个“共享”的机制。也就是说,公共艺术逐渐偏离艺术为艺术,它没有独立性。它的意义与价值必须“依附”于时代的变革,并随之改变(Bosch,2012;Cooper,2014)。 “比喻法”可以有效地联结大众的先前知识与感知能力,整合、建构复杂的概念、事件、理论(Way,1991,Cooper,2013)。在推广公共艺术的经验中,我发现比喻法是一个一般大众比较能够理解、亲近、并接受公共艺术存在的价值的方法。从文献、观察、与经验,我把公共艺术比喻为: 1.公共艺术是“课室/Classrooms”(历史的叙述与建构) 公共艺术以视觉的方式直接引领民众学习、缅怀、重述历史事件。欧洲广场上常见弘扬领袖风范的骑马雕像、美国的林肯纪念堂的林肯坐像、以及总统山上的四个总统头像,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例子。它具有教育的意义。许多城市都有这类型的公共艺术。这一类型的公共艺术形式一般以具象的形式较为大众所接受。 富城市也不例外。富城市是一个沿着哥伦比亚河的新兴城市,在码头旁的公园里,便矗立一座萨卡加维亚(Sacagawea)的雕像。萨卡加维亚(Sacagawea)是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的翻译向导,在探索美国西部历史里贡献良多。在美国西部沿着哥伦比亚河的各州都有纪念萨卡加维亚的雕像,是小学必学的女性典范。鉴于一些以抽象或间接重述历史事件的公共艺术引发的冲突与反弹②,富城市在审核征件时,选择重新展现当日风华与情怀的传统写实雕塑。不可免俗地描绘她背着幼子远望哥伦比亚河的典型样本(见图1)。 出资的扶轮社与相关的城市规划、艺术委员会坚持这个政策性的保守做法,吻合大众对萨卡加维亚雕像的典型的“刻板”形象,让整个方案顺利地通过市议会的决议,并顺利完工。 2.公共艺术是“救赎/Saviors”(城市的契机与重生) 公共艺术不只美化城市,它也赋予城市新的生活,成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社区。近年来在美国用艺术重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密西根州的大急流城(City of Grand Rapid)。千禧年的时候,我在大河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任教,大急流城市中心那时正进行规划,希望经由美术馆以及几家高级餐馆的设立可以带动日益凋零的人潮,避免沦为另一个犯罪集中的市中心。但是效果不彰,夜晚的市中心像死城一般。几次的美术馆聚会,我与同事都匆匆参会,速速离去。2009年,随着电视实镜‘观众票选’节目的热潮,Art Prize应运而生。Art Prize结合市区的商家、公司、机构,向全球公开甄选公共艺术,在展览期间票选。主办单位很聪明地把各行各业(提供场所)、艺术家(提供作品以及报名费)、以及民众(提供选票、观光收入、宣传)联结互动。这个想法没有人做过,有点天真,纯粹就是想透过公共艺术来重振都市,有一点赌注的意味。但竟然在第一年(2009年)收到1,262竞件作品。主办单位惊喜地找了159个展示场所,没想到第一个周末,所有的餐馆因为涌进的人潮太多,食物全卖光了。旅馆也爆满。那一年,参观人数20万人,奖额44.9万美金。Art Prize一炮而红(Art Prize,n.d.)。今年迈入第八年,预期有近50万的人潮。透过这个竞赛,不仅让大急流市起死回生,广开财源,也跃上公共艺术城市的宝座。 这样的例子,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城市上演。富城市的上城商业区在50年代十分繁华。六十多年后,店面老旧,虽然商家有意装修,但屋主却不愿出资,两方代表争执不休多年。由于建筑物没有危险性,市政府无法因为“不美观”而干涉商场的决定;上城商业区承租率降低,逐渐成为富城市的毒瘤。2013年,透过艺术委员进行沟通,帮助与承租商家寻求解决之道;2014年艺术委员帮助商家申请到州政府艺术改造小型企业基金,三年九幅壁画预计2017年完成。以50年代风格壁画的形式在几面大墙上重新打造,企图以旧日的设计风唤醒居民怀旧的心情(见图2)。2015年第一批壁画完成到今天,整个商场只有几家闲置的店面。同时吸引了以艺术创作为诉求的店家入驻;不到一年,两家艺廊、一家玻璃工作坊、以及创客空间成立。连新一代麦当劳也搬到街角。三幅壁画带来的周边效应,再次证明公共艺术绝对可以扮演着救星的角色。 3.公共艺术是“聚集地”(居民的声音与凝聚) 如果设置得当,公共艺术可以是一个聚集地的制造者(Place Maker)。它是凝聚居民的有效途径(Cooper,2014)。我把这个聚集地分成实体的与虚拟的。实体的聚集地,把公共艺术视为一个地标。当我们相约在某个公共艺术见面时,公共艺术品代表的是一个实体的聚会场所。当我们为理解某一个公共艺术而进行讨论时,甚至可能因为意见不合而造成冲突,这个话题立刻在虚拟空间里形成一个另一种“聚集地”。在这个空间里,观众在对话与对话之间交换想法或者作出妥协。 有名的典范就是芝加哥的云门(Cloud Gate)与皇冠喷池(Crown Fountain)(见图3),作品成功地成为人群聚集的焦点。两个作品都拉近民众。一个透过反射,一个透过水光,与艺术做近距离的接触。可谓老少咸宜。 离富城市20里外的近郊的萨卡加维亚(Sacagawea)州立公园的“故事圈”(Story Circles)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个由设计越战纪念碑成名的林璎(Maya Lin)主导的作品,坐落在蛇河与哥伦比亚河交汇的岸边草地上。每个水泥砌的矮墙刻着印第安原住民的迁徙、商业交易、与流浪的故事。圈圈里种植着当时繁盛的原生植物。林璎用印第安人围圈的意象来缅怀历史的轨迹。它是互动式的,希望观众走到圈里去阅读、思考。这组造价160万美元的抽象作品完成之后却让观众感到困惑。我几次参观,发现圈里常常堆满游客遗留的垃圾,甚至狗狗遗留的粪便。这个景象,恐怕不是艺术家以及“合流计划”(Confluence Project)所预料的啊! 图1.萨卡加维亚(Sacagawea)雕像 Tom McClelland.2008。(摄影:陈怡倩) 图2.富城市上城商业中心壁画(Uptown Murals)。2015。富城市。设计者:Ann Lynn Taylor;画家:David C.Mrllins.(摄影:陈怡倩) 图3.皇冠喷池。Crown Fountain.Jaume Plensa.2004。芝加哥千禧公园。(摄影:陈怡倩) 二、公共艺术设置的探戈 富城市对艺术委员的要求是“艺术委员透过艺术支持市政建设来改善富城市整体的生活品质,强化经融的发展与永续。它扮演着顾问的角色,为市议员以及市府员工提供视觉、文学、表演相关艺术专业知识与经验来丰富社区的艺文环境。”(City of Richland,n.d.) 公共艺术的“共享”特质,无可避免地具有争议性(Cooper,2014)。在推广公共艺术的过程中,我发现大众对于公共艺术设立的争议在于:1.每个人对公共艺术的定义与价值观的分歧;2.每个人对公共艺术的接受度以及美感品味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不论是都市计划决策单位、设计者本身、或是广大群众,对公共艺术“应该具备”的表达形式、主题、地点的看法都不一。再者,一般大众对艺术品是否是‘生活’的要素大多持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体认到这些基本差异,艺术委员会必须用温和、理性、以及包容的方式来推广公共艺术。 要避免公共艺术的争议,在设置的计划期间,相关的单位必须做足功课才行。这时,艺术委员会扮演把关的角色,确定计划当中的公共艺术是否符合建设需要。它同时也扮演桥梁的角色,为促进公共艺术而奔走。艺术委员必须在地点探勘、构思、征件、审核、到接受大众质询的过程中“预设”大众的反应来“避免”激烈冲突的可能性。 从参与艺术规划的经验得知,艺术委员在规划公共艺术设置时应该把握下列基本原则: 安全大于一切(Safety First)。做为公仆首先得确保公共艺术的安全性。采购设置时,城市需要多方防范可能危及市民的因素。比如艺术品会不会因为风力太强而掉落;艺术品的高度、大小会不会影响驾驶人视线的死角而造成交通事故;艺术品的阴暗角落会不会成为犯罪的地点;艺术品有没有锐利的边边角角容易伤到路过的人,等等。 美国公共艺术史上引发最多争议的公共艺术是Richard Serra在1981年为为纽约市曼哈顿弗利联邦广场(Foley Federal Plaza)量身订作的“斜弧”(Tiled Arc)。这个现代艺术的铁锈造型,盘踞在广场的中心,居住在广场附近的居民生心恐惧,强烈抗议“斜弧”影响视线,成为诱导犯罪的温床。1989年“斜弧”被撤除销毁,成为美国公共艺术史判处极刑的作品。它已经成为从事公共艺术相关人员引以为戒的例子。 尽管艺术委员会对于安全性的考量十分重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2014年,富城市由农夫市场协会出资、艺术委员会征件的公共艺术“季节之树”(Tree of Season)在圆环设立。这是奥瑞岗州公共艺术家C.J.Rench在富城市夺标的第二件作品。具象中略带着抽象的现代感。随着风,树枝会分层地缓缓转动。夜晚,不锈钢的矮墙会透出光,凸显镂空的题字。这个作品立刻成为富城市的新地标(见图4)。在与艺术家沟通的过程中,考量到富城市地域干燥,春秋季节常常会有沙尘暴,冬季也常有劲风,因此,在创作的过程里不断地测试,对风力转动的控速机制特别加以审查,并改变设计,安装可以依据风力时速来调节稳定速度的隐形开关。这个圆环在非夏日农夫市场的时间其实是联结城东与城西的干道,平日交通也繁忙。因此,圆环内的矮墙必须预留车行速度回转需要的空间。委员会特意把矮墙往内缩了一尺,也加强内墙的照明,希望来往车辆不会撞上这个公共艺术。结果,一年后,不锈钢矮墙仍然被撞毁。原因是酒驾事件。委员会在与艺术家策划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附近商家供酒与酒驾的可能性。不锈钢的矮墙被撤离回收。取代的是常见的水泥的分割丘。这个改变,完全影响“季节之树”的整体感(见图5)。 以最少的资金做到最成功的改变(Shoe String Wonder):即使艺术委员们深信公共艺术可以美化市容、联结市民的生活、甚至带动商机。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的来源,而最难面对的,是大众对于公款用于艺术品的不解与责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1934年,美国财政部便成立“百分之一艺术条款”,要求只要是联邦政府新兴的建设工程,百分之一的建设经费必须设立公共艺术作品。虽然这个条款因为经济大萧条的冲击无疾而终,但,经济复苏之后,许多州政府以及市政府逐渐采用这个规章,确保艺术的元素可以与都市计划结合。为人知晓的,而且成功的案例,包括西雅图(1973)、芝加哥(1978)、纽约(1982)。 这个条款,乍看之下对维系城市公共艺术设置有所助益,然而,事实上却呈现许多混淆杂乱的地方。根据波特兰市2005年艺术经费考核报告指出公共艺术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明、艺术作品招标采购的过程不够公平公开、项目的决议往往取决于负责人的个人偏好,等等缺失,更加深一般民众对公共艺术设置必要性的质疑与误解。 富城市在2010年的时候,市议员与当时的艺术委员主席积极奔走,希望富城市能够重视艺术造镇,让市容更宜人居。这个提议却遭到许多质疑。当时的市长明显表示,公共建设当务之急是完善公共场所的‘卫生间’,艺术品不是生活的必须品(Dupler,2010,August 25)。基于这个理由,这个提议就此被压了下来。当时的艺术委员会对于“卫生间”的评论念念不忘,隔年特别在兴建公共卫生间的时候要求加入艺术性的元素。2015年,艺术委员会又尝试提出,希望市政府能够重新考虑“百分之一艺术条款”。在讨论的过程中,虽然委员们一直相信艺术改造社区可以带来商机,但现任的市议员们仍然觉得富城市民对公款使用的“恰当性”的敏感度会制造无谓的纷争,至今仍然保持观望的态度。 图4.季节之树(Tree of Seasons)的现况.C.J.Rench.2014。(摄影:陈怡倩) 图5.季节之树(Tree of Seasons)的原貌.C.J.Rench.2014。(摄影:C.J.Rench.) 持久与融合(Durability and Fusion):公共艺术的设计必须考虑设置的场所、周遭的环境、气候的更迭。艺术委员在选择公共艺术时,对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视。因为,公共艺术的经费得来不易,它的保养维修也是庞大的开销。富城市干燥,早晚温差大,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急速攀升。因此,壁画的油漆必须选择具有防卫紫外线的涂料。墙面必须保持充足的背阳时数,来延长颜色的光泽。金属的材质尽可能地以不锈钢或是钛,以承受极端地温度变化。如果艺术家想运用金属自然生锈来凸显设计,那么,作品的选择地点必须与大众保持距离,减低刮伤的可能性。此外,作品必须与设置的场地互相配合呼应,具有和谐感。艺术品必须考虑附近住家的观感。声光类的公共艺术虽然醒目,却容易造成大众的不便。 公共艺术必须为大众而创作(Public Art for the Public):艺术委员尽可能地顾及大众的感受。虽然我们可以从教育来提升民众的美感与品味,但是,这些感受其实是私人的、主观性很强的。于是,公共艺术设置另一个挑战,如何尽量做到人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形态引领大众体验公共艺术的魅力。2004年康乃迪克州文化旅游委员会在Wallace基金会的赞助下进行百人《价值问卷调查:重新检视大众的艺术参与力》(Connecticut Commission on Culture and Tourism,2004)。综合访谈资料发现参与艺术活动的群众有个共通性,那就是具备内在的审美价值。这些人对环境敏锐性高,欣赏各个物体的视觉构成:诸如颜色、形状、纹理、对比,等等。注意到各自的微妙之处与细微的变化。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由此可知,在追求艺术创意的同时,艺术委员与艺术家必须意识到艺术作品与人群之间的关系。观众美感的承受度与成熟度是否到达一定的水平往往左右公共艺术的决策。 沟通与信任(Communication and Trust):与富城市合作多次,具有12年公共艺术创作经验的雕塑家C.J.Rench在访谈中表示:“身为公共艺术家,我只有在竞图的时候拥有无限的创作自由。得标之后,就得找出与客户沟通的诀窍,充分运用适合地方性的本土故事,把创作理念和将要设置的地区联结。最大的挑战在于确定设计的环节、提报的经费申请、以及工程进度符合各个城市的安全检查与报告表格。”(C.J.Rench,个人访谈,四月10日,2016)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城市规划相关单位与某个艺术家建立了信任的关系,选择同一个艺术家进行合作的几率很高。C.J.一直夺标的原因除了他理解城市公文的繁文缛节之外,他也在风格上追求突破,可以不让观者一眼就看出这些作品出自同一个人,为同一个城市带来多样的风格。 除了强化与艺术家的关系之外,艺术委员与市府其他部门建立沟通信任的关系也同等重要。一旦有了合作愉快的经验,自然会刻意地制造合作的机会。眼见由民间团体出资的“季节之树”带来的正面评价,2015年秋天,富城市的交通工程部门在策划新兴圆环时,立刻要求艺术委员会参与计划。虽然基于资金不足,无法对外公开征件,艺术委员全程参与设计圆环内的景观设计配置,找寻商业性的限量雕塑品。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一个城市的美与不美,可以从融入的艺术元素中流露它的细腻与魅力。在实际参与公共艺术规划的过程中,艺术委员必须扮演研究者、协调者、以及把关者等等不同的角色。对于一个没有常设公共艺术资金的新兴城市来说,艺术委员的挑战除了要懂得开源节流之外,还得有技巧地把艺术融入在功能性的建设里(比如卫生间、圆环、桥墩、单车架)。艺术委员绝对不能存有纯艺术的执念,他/她必须把艺术与生活结合,从中隐隐地影响大众的美感素养。 ①本文所举的例子以城市计划里经由公费或是私人赞助而设立的常设性的公共艺术为主。不包括在美术馆、博物馆临时性的配合艺术展览的作品。 ②最有名的例子是林缨(Maya Lin)的美国越战纪念碑。许多人无法接受一条黑色缎带如疮疤般地嘲讽越战的创痛。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探戈_艺术论文
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探戈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