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途径_国内宏观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途径_国内宏观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性论文,民营企业论文,途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入世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社会化,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有企业的竞争,而且还面临着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因此,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不仅要利用国内市场和资源,而且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实现国际化经营。

一、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化经营是当前正在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入世以后我国的民营企业要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国民营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国际竞争力。

所以大家总觉得要真正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总觉得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仅仅是国内大企业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其实,现实中有些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外向度不断扩大“九五”以来,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在推动我国外经贸整体战略的实施,促进外贸出口,拉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00年底,民营企业与外商、港澳台商合资合作企业25600多家,出口生产企业139500多家,境外办厂1886家;全年实现出交口货值8669亿元,比“八五”末增长了60%多,年均增长达10%;累计利用外资307亿美元。目前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外经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一定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二、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一)充分运用资本经营,实现企业产权社会化

我们必须利用入世后的过渡期通过资本的经营,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相关产业,形成一种相对比较均衡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运行的机制效果是比较好的。在这样的股权结构里,任何一方,包括任何一个股东、包括企业的经营者,都处在一种被制衡的状态中,谁都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公司制运作就比较规范,机制转换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这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经营非常重要的途径。当前,我国各个行业(例如汽车行业)里企业众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整合不起来,大家都在低效率低水平的状态下竞争,无法战胜对方,从而无法产生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当然,我们强调的整合不仅仅是国内的整合,而且还包括国际的整合,把国际范围内本行业的公司也整合起来了,然后本行业的发展由我国民营企业来统一配置。

(二)熟悉国际规则,树立世界市场意识,主动参与全球化,主导全球化

看世界、守规则在带给你实惠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刚性约束。只有“世界意识”、“规则意识”融入每个人的心里,中国才能真正融入世界潮流。

“中国入世的最大风险是对游戏规则的无知”。龙永图的这句告诫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民营企业予以高度关注。

同样,我国民营企业要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就必须树立“世界意识”、“规则意识”。只有这两个“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民营企业人员的心里,民营企业才算真正“入世”。因此,当务之急是,民营企业人员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者赶快加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和再学习,加强了解国际规则,主动适应WTO规则;树立市场意识、法制意识、效率意识、精品意识,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推进企业国际化。

总之,入世后中国民营企业要积极地主导全球化,参与全球市场的销售,在全球布局中把生产基地建在中国,面向世界生产,研究开发也利用国际资源,还有融资也要利用国际资源,而且要建立国际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国际化的合资生产体系,国际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国际化的采购体系,国际化的融资体系。我们加入WTO就意味着要从贸易层次提高到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中国的民营企业入世后需要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需要向全世界提供服务,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这需要有一个战略的转变。

(三)走专业化协作道路,发挥后发优势

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在传统产业的发展里面表现得特别明显。传统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我们知道它的发展模展中可以免费地或者低成本地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技术。因此,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认真地学习发达国家国际大公司的经验和技术,获得一定的优势,在某项成本上比它低,自己再有一点创造,就能在这个市场把它挤出去。

(四)提高民营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发展起点低,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低。入世后,要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今后我国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将更要注重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增强素质,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民营企业应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不断提高,以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一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一般实用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存的多层次技术体系。力争通过10多年的努力,骨干企业普遍采用国际同期的先进适用技术;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传统技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开发并形成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先进实用技术;微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民营企业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

二是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统一,高起点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培育出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和科技园区,逐步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探索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幅度提高和改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民营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逐步提高;同时要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形成一批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产品。

三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显著提高。实施品牌战略,要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大中型民营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品种、开发应用高新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是造就一支人才队伍,人才结构、数量和职工素质要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入世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职工的比重以及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以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要求。

(五)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迈向世界级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要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我国政府必须从宏观上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政府的职能要转变,从管制转向服务;

第二,要改革审批制度,尽量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审批制度要有利于走出去,有利于国际化竞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实我们的审批一是效率低下,二是抑制了创新,连一个企业发展新产品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审批的人都不懂得什么是新产品,但是还要经过他,这样就不是鼓励创新,而是抑制创新。所以国家在比如防止资金外逃什么的以外,应当尽量减少审批,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同时在人流、物流、资金流方面应当给民营企业创造条件,开辟绿色的通道。

第三,在政府治理的理念上也要改变。过去我们的理念都是允许性的规定,要把允许性的规定改为禁止性的规定。政府就管要禁止的东西,其他的东西要给出创新的空间,不然政府管死了,那么企业怎么创新,怎么走出去。所以在法制理念上,在政府职能理念上要转变,要创新。

第四,取消行业壁垒,实行国民待遇。入世后,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必须在税收、融资、产业进入等方面给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以平等的待遇。

标签:;  ;  ;  

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途径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