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技工教育课改的思考论文_解旭东

关于当前技工教育课改的思考论文_解旭东

山东兖矿技师学院

当前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技工学校办学能力、加快培养我区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本质要求和“服务需求、特色办学‘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进行课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关于课改,有关媒体已经做了很多报道,一些最早的课改实验区也开始着手做一些“总结”工作。作为由一个国家发动的一场涉及千万教师、上亿学生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之上,确认课改是一场文化变革,正在成为共识。

新课程确实也培养了很多新的“优秀教师”。但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其实,在新课程到来之前,就存在许许多多这样的教师。只是,在过去的教学价值体系中,她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她们不会那么“出色”。看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客观地评价课改的影响。

继承性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是不以改革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课程改革,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新的价值文化选择过程。这一选择,以既有技工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多种价值差异为基础。在选择中,一些过去以为“平常”的品质得以放大,受人推崇,一些弱小的文化的种子得以发芽,成长。

如果这片土壤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种子,几乎不大可能去培植一种新的文化,尤其是实践文化。这就像要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去吃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外来的饮食文化几乎是不可能被彻底接受的,最终的结果是,麦当劳、肯德基也开设米饭快餐。完全外来的东西,很难在这里生根。

课改其实也是如此。

作为一场文化改革,它不是刚性的,而是柔软的。它是靠唤醒、发现、培植、引领去实现文化内容的变化的。它一定是继承性的。它的变化,也一定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坚持才能达成的。它的最终效果,或许要在20年、30年后才能真见分晓。  

还原课改的“文化本性”,对于恰当地认识、总结、评价一场技工教育改革,非常重要。在这样一个逻辑框架下,很多问题都要重新审视,尤其是间争论不休的许多热点问题。

他们可能没有学术文章的表达,也没有形成理论思考的著作,但是,他们用“课”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目标新的定位。他们在处理同一内容的教学时,发现启已对知识的理解丰富了许多,对能力的培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灵……这样的教师不是很多,但足以表达他们对“什么是优秀的技工教育传统”的认同。

再比如,在理论界,讲授法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曾一度争得不可开交。现实情况如何呢?最开始,自主、合作、探究形式主义流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快,大家发现了问题所在,比如,自主不是放羊;合作任务是需要加以选择的;合作也是需要学习的;合作时,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观察、倾听、甄别并据此做新的教学决策……  

结果,他们既没有全盘放弃讲授,也没有放弃对自主、合作、探究这些相对陌生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而是兼收并蓄、恰到好处地吸收到自己的课堂中,当讲时讲,该合作时合作,需要探究时探究。

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之中,教师的选择、建构能力远远超出专家的理论想象。他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一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最终积淀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强大的惯性之外,最不可小觑的一种自我建设、自我修正的力量。 真正优秀的技工教育传统,是任何改革也不可能抹去的。它们会以各种方式保存下来,成为每一代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身上的文化烙印,并传承下去。

对“优秀技工教育传统的判断”,关系着中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道路选择。但这绝不是理论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中国课程教学改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准确的“实践判断”至关重要,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技工教育实实在在的起点。当目标成为共识,起点就决定了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判断”不应来自公开课,不应来自个别地区的个别课堂,而应该形成于“扎根研究”,形成于有代表性地区的“日常课堂观察”。它二定是从当下孩子的学校生活出发,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的。

现实课堂改变了多少?

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却非常引人关注。

课程教学实际的专业自主权在学校,改革力量层层衰减不可避免,即便是行政力量,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强迫的,特别是文化的改革。课程改革事实上也是一种文化运动,它只能是引领,不可能强制任何人。

看到课程改革的局限性,才能看到它的价值。

课改不是当下技工技工教育的“救世主”。它只能在它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承认这一点并不是要否定改革的成效。相反,只有破除头脑中既有的“课改神话”,所有的评价与讨论才能回到一个理性的轨道上来;只有选对了参照系,我们才能恰当地看待课改中的种种问题与现象。

曾有人形容课改是“一场心灵的战争”。当时只觉得震撼,今天想来,真的很有味道。

课改以它独特的方式深深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内核。这是无法用数据和图表来刻画的,它是鲜活的,充满质感;它是深刻的,悄无声息。它可能不符合当下技工教育GDP的标准,但它把一大群人引到了“柏拉图洞穴”的出口处。

确切地说,这是一场关于如何重新认识技工教育中的“人”的思想变革。无论是三维目标,还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都在释放一个强烈的思想信号——人,完整的人的发展,才是技工教育所有元素中最最重要的目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颠覆过去技工教育中以他者(知识、权威、成绩等)来压迫人的精神需求的观念,就是要还原技工教育对技能培养的精神生命的责任。

论文作者:解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关于当前技工教育课改的思考论文_解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