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智力低下儿童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疗效观察论文_蒋莉,白敏梓

0~6岁智力低下儿童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疗效观察论文_蒋莉,白敏梓

蒋莉 白敏梓

(新疆昌吉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分析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 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关键词】智力低下儿童;环境刺激;早期干预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321-02

引言

智力低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其患病会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家庭因素的多重影响,尤其是0~6岁儿童,得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就会因美国想到患者的终身,甚至给整个家庭都带来较大的压力。当前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开始采用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来达到改善患儿治理的目的,使得患儿的认知、行为、学业以及自我适用功能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本文对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为当前治疗智力低下患儿提供临床依据,以便能够提高智力低下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 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以上所有患儿除智力低下以外并无任何疾病,并且经由家属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制定治疗方案 首先按 WHO 推荐的标准进行智力低下的测定,主要就是测定智力低下患儿的IQ值。再根据换位的致病原因得出具体的治疗起点,并以此出发制定患儿在感知水平、运动水平、语言能力以及人机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取得家长的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药物、营养等辅助治疗 药物、营养等辅助治疗的开展过程要明确患儿的病情发展状况,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1.2.3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 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的基本内容含有环境条件、感觉认知、理解和强化。这就需要主治医生从患儿的实际出发制定视觉、听力、活动及语言能力等治疗训练方案,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其中感知及认知训练隔天1次,25min/次;运动训练1次/d,45 min/次;家长训练2次/d,25 min/次。以上时间地点的制定还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状况以及身体情况具体进行调整,当家长熟悉训练方法以后就可以在家庭内部进行训练,在患儿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训练也有利于患儿提高训练效果。

1.2.4疗效评定标准 定期对治疗训练康复患儿进行家庭随访,一般以每六个月为一次,对幼儿的治疗进程进行观察和指导,做好患儿病例记录,同时还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来实现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院的50例智力低下儿童患者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经过监测可以发现智商检测与之前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的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我中心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采用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分析中发现患儿智商数值在接受训练之前测定为(46.35±12.35)在接受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智商值提升到(65.89±19.89)。基于此,可以明确,不管是早产原因、神经系统感染还是缺氧性脑损伤等病变,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都具有显著的疗效,出现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由针对性的给予营养大脑神经的药物治疗和配合性的营养干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3.讨论

0~6岁智力低下儿童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也要求家长能够在病症的初期到医院就诊,家长要积极配合,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针对早产、缺氧性脑损伤、神经系统感染等病因引起的智力低下更加需要在低年龄关键阶段(1岁前)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智力低下儿童在未来的的发展中可能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界承担起责任,加强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宣传工作,是防止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监护,改进难产技术和新生儿复苏等措施,也可以避免和防止由环境因素引起智力低下患儿的发生,因此,社会各界都需要重视起预防工作,降低智力低下患儿的发生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儿们认、行为语言与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上效果显著,其在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同时,这也启发社会群众应该加强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在运气暗示做好检查,全方面降低智力低下患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党桂娟.0~6岁智力低下儿童环境刺激及行为训练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73-274.

[2]严双琴,陶芳标.儿童智力低下的早期干预及早期筛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2):153-155.

论文作者:蒋莉,白敏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0~6岁智力低下儿童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疗效观察论文_蒋莉,白敏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