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发展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进人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中央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选择。

一、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过程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有效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从内涵的本意来看,它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和固定性,实现人的真正全面和个性自由发展。“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1]135。这句话我们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不断追求自身的完善,达到精神和肉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为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来到社会的。因此,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应理解是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从“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关系来看: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才能发展成为个性自由发展的“完整的人”。不“完整的人”即缺乏基本素质的人,不可能全面发展。

比如有些人虽然表现出某些方面与众不同的特点,但由于文化水平低,基本素质较差,缺乏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其个性、特长的发展也不会持久,往往出现半途而废、成不了“材”。所以一个人想要发展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天赋,就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个性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个性特长真正自由发展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人的个性受到压制,天赋被践踏,人只能成为缺乏个性特点的平庸者。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平庸者,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具备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个性真正自由发展又成为全面发展的关键。再次,“自由发展”的本质是“个性发展”。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描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是:“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108 可见,个性真正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和灵魂。第三,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3]53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的社会历史过程。这个社会历史过程大体要经过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的自发主体性状态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片面主体性状态,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主体性状态这三个不同的重要发展阶段。

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开始面对自然与社会时,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受着自然界的奴役和束缚,尚不能自觉地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人的活动仅限于“人的依赖关系”,因而无所谓全面自由发展。此后,人类社会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个时期虽然人们依赖的团体由部落变为农村公社,但人的活动受经济条件、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限制依然局限于狭隘的领域。人们很难做到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虽然人的活动已打破了地域、血缘、等级等差别,商品交换普遍化,使一切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的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经济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金钱崇拜大行其道,物成为顶礼膜拜的、至高无上的“上帝”,人又沦为物的奴隶。过去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所代替了。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的真正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

人的发展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历史状态后,才走向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历史状态——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649。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能够摆脱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奴役关系,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内容和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社会理想。

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还相距很远。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怎样理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185 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的科学定位,即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社会越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高。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而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具体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相对的意义,而不具有绝对的内涵。俗话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能够达到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成为最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成为他(她)们时代“全面发展的人”。不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遥遥无期的美梦,失去现实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知识渊博,在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造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伟大理论,从而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个个都个性突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都是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典型。如果没有他们的伟大理论和思想就不会有人民群众改造旧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活动,就不会有贫穷落后的中国在较短的几十年内旧貌变新颜的质的变化。每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乃至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工作者,比如牛玉儒、任长霞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她)们都是全面发展的人或最接近全面发展的人,他们感人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成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和耐心。以上事实有力地证明,虽然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一部分人”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就是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以一种正确的意识去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自觉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洪流中。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实现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人的发展,不重视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它的经济文化就不可能持续发展,现代化就无法实现。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6]186—187 可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代化是传统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发展阶段,在经济、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生活质量、人的素质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其中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核心。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先导。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观念和新理论的出现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减少劳动时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缩短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要实现“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所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从而使更多人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这一切充分说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以物为本,导致人的畸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观与资本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区别。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唯一能动要素。社会领域的一切发展不能脱离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但是,在我国一些地方领导,由于把“发展”理解为只是经济增长和增加税收。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偏重于经济建设忽视人的发展,重视物力体力而忽视智力开发。其具体表现为: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时往往着力于自然资源开发而忽视智力资源开发,着力于增加资金而忽视提高人口素质,着力于增加劳动力数量而忽视提高劳动力质量,着力于引进先进设备而忽视提高人的管理水平。由此导致的结果,愈是抓资源开发,愈是抓物质生产,便愈是忽视人的发展;尽管自然资源丰富,尽管投入大量资金,尽管引进不少先进设备和技术,尽管出大力流大汗,尽管发展机遇十分有利,但由于劳动者自身的现代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生产与管理能力较差,仍然难以脱贫奔小康。因此,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离开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去追求经济的现代化,离开人的发展去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乃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无后劲。把追求经济增长看成人类唯一的活动,以“物”为中心和目的的“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只能导致人的畸形发展,只会把人成为商品的奴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虽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绝不是经济的单兵独进,而是以人为本、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生共荣。所以,只追求经济效益,不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见,坚持以人为本,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还是坚持以物为本,只重视经济利益,导致人的畸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资本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区别,而且还是能否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只有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现代化为先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速度与效益,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标签:;  ;  ;  ;  ;  ;  ;  ;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