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生产关系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论文,生产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探讨
现在单纯谈论或研究《资本论》,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是“老掉牙”的问题,甚至以为是坚持传统的经济舆论观点,远远不合时代步拍。但是问题在于,你是否接触到了理论的本质和精髓,而真正理解了《资本论》的精华所在?否则,《资本论》就可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并且对今天许多现实经济问题有重要启示。何况,这些现实问题在理论本质上我们并未找到真正答案。——笔者
马克思经济学说主要以《资本论》为代表,在国际上影响深远,自然人们对生产关系的认识也主要见之于《资本论》。但是,《资本论》卷帖浩瀚,容量很大,俨然经济学大百科全书。因此,人们也容易各取所需,莫衷一是。我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究竟研究什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人们主观所能随心所欲解释的。我们不必拘泥于马、恩是否和在哪里对该书的研究对象给出明晰的定义,不必以虔诚的教条主义态度简单地论证某个观点的科学和正确,也不必生搬硬套地寻章摘句为自己的观点加以注释和说明。从方法上,比较客观和公正的,亦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即是马恩研究《资本论》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目的,《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资本论》对社会的影响、轰动和评价。唯有如此,得出的结论才能具有可靠性而不带任何偏见。
一、《资本论》创作的动机和背景
一门科学主要对象是什么?首先要看研究的目的。我们直言不讳,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就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合理及历史暂时性,提出要改变这种生产关系,代之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除了作为革命者,亲身革命的实践,还作为科学家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不过,马克思献身科学的领域,开始研究的是法律、哲学和历史,研究经济理论即政治经济学是半路出家。那么,马克思后来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得很清楚,他说:“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分析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1—82页)。这里说的是德国当时正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地主强占了过去一向为农民公共所享用的森林和草场,农民为生活所逼被迫去捡树枝,即所谓“盗窃”林木。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主编期间,在关于林木盗窃的辩论中,他大胆挺身而出,保护倍受压迫而毫无权利的劳动群众的利益。但是,马克思仅是凭着道义从政治、国家和法的角度提出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批判普鲁士的反动制度,批判现存社会和政治的不平等,并没有从物质利益关系即生产关系方面揭示出这种不平等的经济根源所在,因而缺少理论的真正力量。马克思当时已经认识到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头等作用,但他也感到自己这方面仅有的知识是欠缺的。因此,马克思决心从社会物质利益关系中去寻找法和国家的根源,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从而在理论上进入政治经济学的领域。另一方面,促成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因素,还由于“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马克思明确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认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只在理性的范围内而没有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上诅咒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就是在批判这些思潮时,他也深感自己由于缺少生产关系方面的知识,“善良的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因此,马克思在《莱茵报》被封闭以后,就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潜心钻研政治经济学。
那时,马克思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首先接触到的是前人的思想材料和成果,其中主要是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刚刚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天然合理的,比封建主义“更便于进行财富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6页),斯密在他著名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公开声明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为了尽速地发展生产,他精心研究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各种因素。为生产而生产则是李嘉图评价经济现象的基本原则。所以,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5页),他们并不愿也不敢触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这样实质性的带爆炸性的问题。相反,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停滞不前甚至望而怯步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锋芒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露资本与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内部隐藏的很深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合理和暂时性,指出其终将被一种崭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他们从来也没有准备当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部长,所以,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也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生产形式和生产方式,更不会去研究怎样为资本主义社会增长财富的问题。如果不研究生产关系,也就没有马克思影响深远的《资本论》。
二、《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影响
尽管《资本论》篇幅很长,体系庞大,许多学者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哲学的、文学的,以及一般经济理论可谓是应有尽有,但《资本论》的核心和精髓还是揭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也并非是一般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当然,还包含资本家之间,工人之间等的关系,只是这些关系是从属性的关系。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资本论》就是对于这种关系“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而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在逻辑上,马克思从商品分析的开始,指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人们来到市场上,彼此作为不同的所有者,互相交换自己的产品。但是由于作为无产者的工人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到劳动力市场向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劳动力买卖即使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成交,可是买卖双方的关系、面貌、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马克思的语言,“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本论》第1卷第200页)。
在生产过程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家对于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指出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且从包括分配过程在内的总的生产过程来分析,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是整个资产阶级,资本的利息、利润以及土地所有者地租,都是来自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恩格斯说“我们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和大土地占有者的全部资本,不外是工人阶级的积累起来的无偿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41页)。当然马恩也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不合理,不平等,也就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提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将要被剥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要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的结论。
正是《资本论》对于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家和工人关系的揭示,才在整个社会历史上产生轰动性的影响。由于触动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根本利益关系,“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资本论》第1卷第12页)。《资本论》“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42—543页)。
完全可以想见,如果《资本论》研究的不是生产关系,不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研究一般的经济理论,一般的人与物的关系,一般的生产、流通、分配关系,研究一些纯粹属于“技术性”的经济问题,不仅这方面的成就远远比上不许多技术经济学家,而且马克思经济学本身在整个世界也毫无地位,更谈不上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三、《资本论》的不足:与生产关系扣得不紧
《资本论》以研究生产关系著称于世。但是纵观《资本论》洋洋数百万言,体系恢宏,也有许多地方与生产关系扣得不紧,甚至是一些与生产关系无关的内容,这也是《资本论》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甚至导致实用主义的地方。而且《资本论》读的次数越多,我们这种感觉就越明显。首先,对于著名的劳动价值论,最重要的就是揭示商品价值的源泉,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奠定理论基础。但是在《资本论》中,相当的篇幅谈论的却是价值决定问题,即何种劳动决定价值,何种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其次,是西方经济学者争议较大的生产价格理论,本来主要是说明生产价格由价值转化而来,平均利润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反映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可是,具体到量的决定上,虽然可以从抽象的角度说明总价值量与总的生产价格量、总利润量与总的剩余价值量是一致的,没有什么矛盾,但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毕竟离题;实际上卷入到一场无关本质的争议之中。
第三,《资本论》第二卷中我们认为跟生产关系理论也偏离甚远。本来《资本论》第二卷应该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但我们看到,《资本论》第二卷中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性的,属于资本运动的一般内容。
《资本论》篇幅太大,掺杂了许多与生产关系扣得不紧的内容。究其原因,我们分析,一是受当时德国社会恶劣风气的逼迫。那时,德国社会上有一种风气,以书的大小厚薄来评价其意义,书写得越大越厚越被看得起。二是政治和社会的原因。在当时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不宜太露骨、太刺激,必须与当时经济学家在一些无关宏旨的学术问题上进行辩论,因此这也容易淡化和偏离生产关系研究。
标签:资本论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经济论文; 恩格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