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镇中心小学 122000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就是培养其形象感、情味感、意蕴感。培养形象感,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再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发挥教师的情感传导作用,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吟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吟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触摸作者的心灵。阅读并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表象重组,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丰富生动。语感是学生通过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去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培养语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的协调活动,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图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极创设语感情境
文学作品具有字面意义,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种语感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无法替代。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
三、句式练习增强语感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主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美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四、品位作品,感悟语感
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作品“说什么”的语言内容,也要品味作品“怎么说”的语言形式。如教学《鸟的天堂》,品味“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言的情味感,引导学生研究作者赞美大榕树为什么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将原文改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让学生朗读品味两句的异同,学生在品味中领悟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不仅有赞美之意,还有陶醉之感,更有向往之情,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情味更深。
五、积累运用语言,习得语感
语文课本所选教材文质兼美,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倘若学生能将文本语言材料内化为自身的积累,对语言文字一定会有灵敏的感觉。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语言实践的训练。如模仿《小抄写员》一文中写叙利奥午夜十二点起床偷偷地替父亲抄写签条的段落,记叙自己悄悄做某件事的情景,用上“蹑手蹑脚”、“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等文中出现的词语。读叶圣陶的《养花》,让学生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 )的乐趣。”为中心,具体记叙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通过朗读,在深刻理解课文片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他们对语言描述的形象、情感和意蕴的感悟。语感是一种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语感教学需要心灵的参与。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感教学过程就是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论文作者:王海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语感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意蕴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课文论文; 基础上论文; 《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