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论文_杨玉付

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论文_杨玉付

烟台市黄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3

摘要: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国内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许多建筑工程逐步向大型化和高层化发展,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深基坑降水施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工程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通过科学设计,采取合理方案,才能使工程得以顺利展开。因此,对建筑工程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施工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需要做好基坑降水作业。充分的研究场地环境、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相关条件,根据建筑物特点来选择适宜的降水方式和方法,确保达到良好的地下水处理效果。文中分析了建筑度升中基坑的降水方法,并进一步对基坑降水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基坑降水的发展

我国基坑降水技术发展的起点是在20世纪50年代,喷射井点、轻型井点降水技术在东北重工业基地、包头钢铁公司、太原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降水工程、乃至基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70年代,对于新型抽水装置的研究成为热点,由于射流泵和隔膜泵的发展,使得发展趋势走向科学绿色降水、环保经济降水。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新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中的老旧区被更新代替,在这过程中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结构设施的影响越来越多被考虑到。诸如基坑封闭施工法、地下水回灌技术等技术得到发展应用,以应对施工造成周边环境不良影响的问题。降水技术在我国发展稳固而迅速,相关专业人员已经掌握较为完善成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并攻克了许多技术上的难关,我国降水工程对于工程规模的应用与技术的发展均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建筑深基坑降水施工的目的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及土质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基坑开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在无水或者地下水较少的情况下,基坑的开挖相对较简单,但如果地下水的水位过高,而且其土层以粉土或沙土为主时,那么基坑的开挖便相对较复杂,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塌方等工程事故,尤其是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降水是处理深基坑降水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目的一方面是保持基坑底干燥,避免坑底积水或土质稀软的现象,为施工创造有利的环境及条件,确保顺利开挖;一方面是避免管涌及流砂的产生,以防坑壁土体塌方,增加坑底的稳固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另一方面是改善基坑和填土的特性,提高土体的固结程度,增加地基抗剪强度,防止基底的隆起与破坏。

3建筑工程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分类及防范措施

3.1基坑降水技术

基坑工程是指地质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地下工程,因此,在基坑工程中排水必不可少,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基坑降水技术。

3.1.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是指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沟,然后沿着基坑每隔20~30m设置一处集水井,使地下水从不同的方面都汇入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出基坑的一种排水方法。通常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要低于挖土面的0.5m左右,而集水井又要比排水沟低0.5~1m,并且一侧排水沟应该设在地下水的上游。除此之外,集水井的井壁还应该用木板等加固防止井壁滑落。这种降水法通常适用于土质比较好且地下水位不是很高的基坑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据官方解释是指在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一个井点管,然后在井点管的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的水抽出,使基坑四周的地下水位降低,保持基坑内的干燥便于施工。这种降水法操作简单,便于管理,而且减少了基坑的挖土量,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提高了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不仅如此,因为是将水通过井点管排进了集水井内,所以基坑内并没有水,相应的提高了基底的承载能力。一般来说,这种排水法比较适用于土质较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3.1.3管井点降水技术

主要包括抽水机、吸水管以及滤水井管三个部分所构成。在确定管井埋设距离与深度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渗透系数、深度以及降水面积等进行确定,一般管井的最大埋置深度可以达到10m,间距适宜控制在10~50m,开挖基坑边缘和管井之间的距离结合实际钻孔工艺的差异性合理确定(钻孔法成孔工艺,相应的距离不可小于3m;冲击钻成孔工艺,相应距离不可小于1.5m)。该种降水技术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设备结构简单,维护也非常便捷,主要适用于渗透系数为20~200m/d,降水深度处于3~5m条件下的基坑排水。如果基坑需要比较大的降水深度,适宜应用深井点,适用于10~250m/d渗透系数,降水深度大于15m的施工条件下,就是所谓的“深井泵法”。在施工准备工作完毕后,结合管井点降水技术的类型和施工工艺流程,依次开展井点定位放线、泥浆池开挖、钻机就位、护筒设置、砸井、钻孔清扫与换浆、井管吊放、滤料填充和洗井等操作。

3.1.4深井点降水法

一般的潜水泵和离心泵的降水深度的极限约为13~17m,因此当降水深度超过13m左右后,普通的管井已不能满足降水的控制要求。此时将管井的深度进行增加,可大幅度增加降水深度的限制(一般可降低水位达到35m左右)。

3.1.5电渗井点降水法。电渗井点降水法是特殊情况下考虑使用的方法。若土层的渗透系数非常小(小于0.1m/d),此时将土粒之间细小的孔隙所产生得毛细作用与电渗现象结合,即将井管作为阴极,阳极则在其内侧相距约1.2m处用金属材料设置,土体里的水分子则会由于电流作用,迅速转移到阴极(井管),这将有利于抽水设备将土中水的抽出。电渗法虽然能增强井点降水的效果,但是耗电较多,工程费用因此会增加不少。

3.2基坑降水防范措施

3.2.1回灌

降水对附近环境的影响,是因为土壤内流失了大量的地下水。回灌就是在要保护的建筑物与降水井点之间设置一排井点,在降水井开始抽水的时候,在回灌点同时,将抽出的水适量灌回到土层内,作为隔水帷幕,以减少、阻止回灌点以外被保护地下部分的水分流失,以确保地下水位尽量保持不变,如此一来就杜绝了由于降水导致地基增加自重应力最终使地面发生沉降。

3.2.2设置砂井、砂沟

在被保护建筑物和降水井点间安排作为回灌井的砂井,并且要布置一道沿着砂井的砂沟,好把从降水井里抽出来的地表积水,在合适的时间、按照合适的量排到砂沟里面、再经由回灌砂井灌回地下。

结束语

从基坑降水技术发展历史的叙述出发,将基坑降水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了目前为止常用的纯井点降水法和截水法这两种降水处理措施,其中截水法可以结合井点降水进行综合降水处理,这对于深厚透水性土层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全文对基坑降水的发展情况的回顾,对目前实际工程中降水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且以这些缺陷作为契机,同时结合目前地下工程的发展趋势,总结出基坑降水的重点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倪建英.降水技术在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1):93+96.

[2]张忠阳.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227.

[3]徐宁.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6):20-21.

[4]王建明.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4):5-6.

[5]丁涛.谈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42(08):102-103.

论文作者:杨玉付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论文_杨玉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