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的梦与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扁平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秋的清晨,长江银行前海市分行,空旷的停车场上还没有什么车,一辆黑色轿车稳稳驶来,车子停好后,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士迎着朝霞走下车来。他是马辉,今年50出头,是这家分行的副行长,从退伍后就一直在这家银行工作,从基层的信贷员做起,干过分理处主任、支行行长、分行多个部门老总,一直到现在的位置。 长江银行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前海市分行是这个西部直辖市的分支机构。共有员工8000余人,下辖270余个网点。近五年随着金融行业飞速发展,前海市分行实现了三大跨越:首先是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在区域内从第五名跨入前三;其次是利润水平不断攀升,表现在员工收入上最为明显,已实现了员工平均月薪破万。在当地一直流传一句话叫做“当公务员难,进长江银行难上加难”,每年招聘人力资源部老总都恨不得关掉手机隐居;再次是资产质量在地区最佳,这些年狠抓风险管理及不良资产回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看上去很美 不过,今年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前海市分行却遇到了些新情况。年初新上任了一位年轻的一把手林尚峰,他从总行信贷部空降到前海市分行,也带来了总行的新政策。总行为了与国际接轨,减少管理层级、提升效率,在全行推行扁平化试点。林尚峰行长到任伊始就提出要紧跟总行战略,做扁平化推行的第一梯队。改革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马行长身上,他显然是负责这项工作的不二人选,不但熟悉整体情况,群众基础好,而且对各项业务都了解,加之性格老成持重,经验丰富。 马辉接到这个任务,心里不是没有考虑,前海市既非“北上广”也不是沿海城市,员工能否接受新事物还是个未知数,加之管理层老化严重,难以快速接受变革。但是这项工作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是一项总行战略工作,而且其他分行也还没有成功经验,如果成功了,自然是全行瞩目,那么自己还有可能在退休前再进一步,把这个“副”字去掉。 扁平化,看起来并不复杂,就是去掉以前“分行—支行—网点”中间的支行环节,由分行直接对网点进行管理,将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变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前分行下面有25家支行,管辖着200多个网点,每个支行都有百十号的管理人员,现在要全部撤销,全部网点统一升级更名为支行。减少下来的原支行人员一方面充实一线,另一方面加强分行管理力量。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马辉在扁平化改革这件事上也是蛮拼的。他将改革划分为三个步骤,先是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光大会小会就开了不下几十个,挨个找支行行长和部门老总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后做人员方案,制订了“不裁一人、不降一人、人人有岗”的平稳改革方案,确保改革中不出现人员问题,保持企业内部稳定;最后是与总行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并找了国内最专业的咨询公司设计方案,使各项业务得以有效衔接。 短短三个月时间,马辉可谓马不停蹄,工作状态近乎连轴转,从早忙到晚,额上的白发不知又多了几根。凭借他的努力,扁平化改革顺利完成,员工没有大的心理波动,业务顺利开展,没有出现大的风险,客户投诉率保持稳定。当马辉以为终于能松口气的时候,却发现问题来了,半年和三季度任务完成得不够理想,存贷款原地踏步不说,还有一些大客户流失,扁平化开始出现后遗症。 优势兵力去哪儿了? 上午,城东支行和高新区支行的行长分别来汇报工作。九点整,城东支行的王剑丽准时出现在马辉的办公室。王剑丽是位精干的女士,刚过四十,以前城东支行下辖20个网点,无论规模还是业绩都排名第一,要说这次改革对她影响是最大的,从一个集团军军长直接降成连长了,现在只负责城东支行营业部。当初和她谈的时候,马辉可是颇费了一番口舌才做通她的思想工作。王剑丽也是复转军人,说话向来直来直去,这倒很对马辉的脾气。 王剑丽:“马行长,最近我手里的几个大的对公客户有些波动。” 马辉:“详细说说。” 王剑丽:“就说说华信集团吧,这家企业是我的老客户,近几年一直保持10个亿左右的存款,而且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近期还要兼并另外一家大企业。不过最近我去了几次,感觉从老总到财务处长对和长江银行的合作都有些疑虑。” 马辉:“这个华信集团我去过,是咱们的重点客户,他们的顾虑在哪里呢?” 王剑丽:“从正面我没太问出来,不过从侧面也调查了一下,可能有这几个原因。第一个是他们了解到了咱们的改革,感觉拆分以后,支行的实力有所下降。” 马辉:“这个不会的,无论怎么改,最终提供服务的都还是长江银行。” 王剑丽:“话是这么说,但是客户的感觉是有变化的。以前,我专门有个对公业务部,十几号人,有两个客户经理专门服务这个华信集团,不说全天候服务吧,也差不多天天泡到集团财务那里。而改革后,好几个客户经理都去了其他网点,我的客户经理一共只剩了3个,现在又有一个休产假,客户维护的强度必然下降。” 马辉摇摇头说:“不对啊,改革不是让原来支行机关的员工都去了一线,充实柜员和客户经理队伍了吗?” 王剑丽:“机关的员工都年龄较大,学业务和办理业务的速度实在跟不上,所以改革的结果是机关那些年纪轻的都去了柜员岗位,年纪大的去当了客户经理。要说咱们老员工觉悟还是很高的,工作热情都在,不过这能力却很难快速提升。” 马辉没有做声。 以前我们好比是一个拳头出去打人,力量集中,现在我们就剩下一个指头戳人了,力量都分散了。 你们长江银行是怎么回事,上午就来了两拨人,刚开始还以为是你们支行,聊着聊着才发现不是,原来是其他两家支行的,都要和我们合作。我们到底要和你们谁合作啊? 王剑丽继续说:“此外还有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这几年商业银行发展迅猛,光咱们市就涌现出了20多家新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华信集团是咱们这里的龙头企业,是各家银行争夺的重点客户。以往咱们的优势是规模大,营销费用多,我可以把整个支行的费用调动起来统筹使用。可现在不同了,原来我的营销费用分到了二十几个行,我这里也就剩了原来的十几分之一,力度自然就下来了。我听说A银行组织了一个暑期夏令营,几乎是免费邀请财务处所有员工子女参加;B银行从北京邀请了一批老中医,为华信集团上上下下做了个免费义诊。以前我们好比是一个拳头出去打人,力量集中,现在我们就剩下一个指头戳人了,力量都分散了。” 马辉沉默了,心想:大客户需要有相应的资源配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行业产品趋同,拼的就是服务。但他还是对王剑丽说:“大客户营销不能光靠费用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当然,费用和人员应当对大型客户有所倾斜。这样吧,你把情况写个书面的材料,我争取在行长办公会作为一个议题提出。” 是竞争,还是内斗? 送走了王剑丽,高新区支行朱旭行长已经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了,马辉请朱行长进来。高新区支行以前是个储蓄所,没有对公业务也不配备客户经理,这次改革升格为支行,不但增加了对公业务还配备了客户经理。朱旭30出头,是个海归硕士,能力强,业务突出,属于这次改革的受益者,直接提成了网点一把手。 朱旭先向马辉汇报了一下近期工作,话锋一转说起了这样一件事:“马行长,我有个新客户是家生物高新技术公司,办公地点就在我们行的楼上。自打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公关,现在正在谈代发工资的业务。我和客户经理前天下午去拜访这个客户,没想到财务总监见到我就向我抱怨:你们长江银行怎么回事,上午就分别来了两拨人了,我开始以为是你们,聊着聊着才发现不是你们支行的,仔细一问才知道是江南支行和华星支行的,都要和我们合作。你说说你们长江银行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该和你们谁合作啊?” 马辉听了虽然感觉有些奇怪,不过还是答道:“扁平化改革就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市场上竞争,避免以往区域划分导致的资源不平均的现象。我们现在就是要放出一群狼,拼市场,争资源。” 朱旭点点头,缓缓地说:“政策我理解,也很支持,对于我们这样新成立的银行就是要主动出击参与竞争才能有出路。不过是不是也应该有个统筹协调,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如果我们能够集中资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那么客户体验会更好,毕竟客户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一个银行的不同支行用类似的产品和服务营销同一个客户,客户会觉得浪费时间,也很迷惑,认为我们没有统筹管理。而且,我们这里多家支行都围绕着几个客户,营销费用、人力成本的浪费也不能忽视啊。” 改革前,每个支行都有1~2名专职IT人员,负责周边网点的系统升级,也就是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改革后,只有1/3的IT人员回到分行,人均网点和路程增加了3倍。 朱旭看马辉没有接过话头,于是接着说:“以前大支行的时代,我知道各支行间有个不成文的默契,基本上会以地域为划分进行营销,很少出现多家行围攻一家客户的情况。即使偶尔有这样的情况,分行也很容易进行协调。现在网点多了,很多距离都非常近,很难说这个客户隶属于哪家网点的区域内。个人业务还好,大家拼服务,公平竞争。可这对公客户都是我们主动上门,这样我们行多个网点围攻一家客户的情况就不罕见了,前一阵子北边那两家支行的行长在大会上都吵得不可开交。” 马辉沉默了一会儿,这个情况他当然了解,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已经完成,哪能轻易倒退。于是他对朱旭说:“朱旭啊,你是海归派,脑子灵,有没有好建议?” 朱旭也没有推脱,直接答道:“很显然,回到以往完全以地域划分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发挥分行的管理作用,对于多家支行都瞄上的客户可以采用两个办法:一是依次攻坚,向分行申报客户意向,先来后到,根据顺序营销客户,你没成功我再来;二是采用联合攻坚的形式,组成类似内部银团的团队,集合优势兵力,营销成功后,利益按各行贡献分配。” 马辉点点头,但是没有表态,这两个建议看似可行,但是对分行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利益分配政策有很大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更大的矛盾。他对朱旭说:“你的建议我还要再考虑一下,眼下这事,我建议你先私下和那两家行沟通一下,原则只有一个,一定要让客户满意,尽量不要再出现一天去三家支行这样的问题了。” 服务的扁平化难题 下午,马辉要主持召开一个“分行服务工作改进研讨会”,分行各部门总经理参加。前一阵子,很多支行反映分行部室效率低、服务能力差,因此分行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服务改进活动,广泛收集支行对分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各部室。目前活动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收集反馈已经完成,目前各部室正在研究整改。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一下整改情况,为统一反馈做好准备。 技术部秦总是个老IT了,专业能力很强,也有做技术的特点,直来直去,首先发言:“这几年信息化率比较高,大部分IT系统都可以后台直接完成,因此我这边接到的主要是反馈系统升级时间拖得太晚。我们一线员工使用的系统是内部开发的,考虑到安全性,必须由技术人员携带安全密钥手动上门更新,为了不影响正常营业,用的都是下班时间,而且考虑到第二天正常营业,全部网点必须一夜之内完成。现在新业务、新产品上线频率高,基本每个月都要升级一次。以往每个支行都有1~2名专职IT人员,每人负责周边的网点,也都是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基本十点前就结束了。改革结束后,这些IT人员只有1/3回到分行,其他都去了基层其他岗位。我们重新科学划分了线路,配备了升级专车,但是每人负责的网点和路程还是增加了3倍,这些人马不停蹄地升级都得干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网点员工就也得陪着,或者就得回家后按预计时间再来网点,难免员工会有意见。 我们目前准备采用的方法有这样几个:一是继续优化路线,对升级路线进行轮换,防止某些网点每次都需要等到最后;二是培训原来分行其他岗位的IT人员,让他们也掌握这项技术,但是我这里人手只有二十多人,而且据风险管理,前后台技术人员不能有业务交叉,能参与到升级工作的人就更少了;三是向总行建议开发后台集中升级的系统,但是涉及面广,难度很大。我们测算了一下,就算是多管齐下,也只能确保最晚提前到两点以前,恢复到以前可能性不大。” 办公室张主任听了连连点头:“我们为网点配送物资的情况也类似,某个网点需要配送凭证或者其他物资,即使我们第一时间出库,某些网点距离太远,时间也比以前要长很多。我们的做法是建立网上预订系统,让网点早做准备,尽量不要出现临时性的需求。另外,我们也联合技术部做了一个记录和数据预测系统,对常用的凭证或者物资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网点可能出现的需求,提前联系网点。不过要想达到以往半小时内送达的效率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在部分网点建立分库房,专门配备人员,不过那似乎又回到以前的模式了。” 市场部赵总接过话头:“我们这里主要反映上来的问题是调查效率低。我们认真研究,翻阅了以往的记录,发现现在平均项目调查时间比以前平均慢了5天左右。我们部门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认真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支行新客户经理太多,调查材料不过关,以前调查材料返工较少,而且基本属于业务或者数据上的,现在主要体现在规范性上,很多材料上来都是一锅粥,必须要反复修改;二是沟通多,以前我们这里人员对各行法人客户部数量较少,而且主要是部门经理,相对比较熟悉,沟通起来效率很高,现在支行太多,每天我们部门人员都像热线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地打电话,很多都是重复的问题;三是缺少了支行法人客户部经理这一道关口,而且好多网点经理业务也不熟悉,把很多一眼看上去就不合规的项目也报了上来,耽误很多时间。现在我们这里的员工基本就没有九点前下过班,有点应接不暇。当然,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主要是加强培训,光这个月就培训了6场,还准备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过培训和实务怎么也是有差距,学得再好,如果不真正摸索几次也掌握不好。还有调查人的培养更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增加调查人员可能性不大。因此估计至少还需要大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往的效率。” 信贷管理部的刘处长是有多年信贷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了,一直没有发言,静静地听着,不时呡一口茶水,马辉看到这里,止住了大伙的议论:“刘总难道没有问题吗?”刘处长放下茶杯说道:“如果我们银行要维持正常运转,要么给我们部门增加一倍员工,要么恢复以前的管理结构,现在关于信贷及风险方面的管理系统有二十多个,例如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征信管理系统、组织机构代码查询系统、票据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其中征信管理系统就有三个。以前都是处室系统管理员由总行培训完成后,回来组织进行支行系统管理员培训,再由支行管理员负责各自行的系统问题。现在支行这一级没了,而且系统经常升级,界面总是变换。分行这一级操作没有问题,但各个网点的操作人员本来都是兼职系统操作,很不专业,一遇到问题就有畏难情绪,我们管理人员基本整天电话不停,尽管这样,总行还是在系统上发现了我行的不少操作问题,现在整改材料一大堆,我看着都头痛。还有以前各类信贷报表都是各支行完成后,交给分行汇总,然后再上报到总行和人民银行,现在不说工作量翻了二十倍也至少超过4、5倍了,而且每次月终季末,各类报表成堆,而且必须两天内完成,就是增加3个人也吃不消,上个季末,我不得不放弃了部门所有员工的手头工作和休息,包括我自己,都上阵做表,有些新报表我以前没有做过,只好把上次的报表拿来琢磨,人行和总行的工作怠慢不得呀,否则全行等级排名都要受影响。” 运营部门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马辉知道,他们的系统和报表比信贷部还要多。他一面听着一面记着,缓和一下后,不禁问道:“征信为何要三个系统?” 刘处长回答道:“征信系统原来就有两个,一个是查企业的,一个是查个人的,这两个系统的信息由人民银行提供,收费较高,其中企业的查询一次收费150,但一月收一次,也就是说本月查询一个企业一百次征信也就收这个数,但下个月再查就要重新收费了。个人是每次十元。由于我行也对人民银行提供客户的征信信息,所以人行也应该支付我行信息费,于是总行又开发了我行的征信系统,囊括法人和个人,收费相对较低,但数据没有人行的全面,一些重点客户,也还是要查询人行系统。”听到这里,马辉行长不禁一脸苦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归纳起来无非是人员少、工作量大、沟通难、素质需要提高等,短时间内很难解决。会议结束已经快七点了,马辉回到办公室,感觉有点疲惫,坐在沙发上,看着灯火阑珊的夜景,点燃一支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扁平化可以说是大趋势,不过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点,银行网点分散,同质性高,且风险管理比较严格,扁平化必备条件“充分授权”并不具备,出现现在的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自己也很难理出个头绪。 新行长上任在即 傍晚,马辉接到一位在总行工作老同学的电话,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分行一把手要调到全国第一大行任职,新来的行长从东北某地来。马辉放下电话,这位新行长以传统著称,对扁平化一直态度暧昧,一直未推行不说,还在总行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些扁平化可能存在的问题,新行长来了会不会改回去呢? 银行业的高风险意味着必须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很难做到如海底捞般的充分授权。而扁平化的前提就是充分授权。标签:扁平化管理论文; 银行网点论文; 组织结构扁平化论文; 服务营销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长江论文; 银行论文; 华信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