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属于基础性的技术,也是关键性的技术,它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受地形、地质松软的影响,给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合理改进桩基础技术,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概念,提出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并围绕建筑工程装技术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1桩基础技术的概念
桩基础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一般由人工挖孔桩和静压桩,根据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桩基础技术。而桩基础工程是建筑的基础形态,它是基桩和承台连接而组成的整体。从不同的维度可以将桩基础工程分为不同的类型。最简单的是将其分为高承台桩和低承台桩,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高承台桩是将基桩打入地下 1/2,而低承台桩则全部在地下。从另外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灌注和预制桩,灌注是通过灌混凝土让其凝固的方式来使桩固定,预制桩则是采用多种方法来静压。
桩基础技术之所以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桩基础使得建筑物的基础更加牢固,在精细化设计的前提下能抗震、抗台风等自然灾害。其次,桩基础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开来,从横向的方面来减少对建筑物的压迫。另外,桩基础的纵向承载力也很强,在贵州这些地质不太稳固的地方,可以最大限度地固定建筑物。
2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S市一小区住宅楼建筑工程,选取桩基础施工技术,其安全等级为二级,地质情况得到详细记录。住宅建筑工程中,建筑物有不同类别,分别选取灌注桩基础和预制桩基础进行施工。其中灌注桩的规格为:桩身结构为C30混凝土,长度约为23.5cm,直径有700mm和800mm两种。预制桩基础施工,要采用锤击法,设备固定为D62型柴油锤,结合贯入度控制总锤击次数,一般不小于2500次。
2.1分析施工土层条件
桩基础施工应结合土层条件,因地制宜施工,选取有效的方法。下图为三种不同土质,桩基础的有效选择。
图1桩基础的有效选择
例如在小区住宅楼施工中,灌注桩施工主要考虑建筑的基础材料,土质信息,结合地质条件进行选取。地下水水位、土壤成分以及桩端持力层的深度,都会影响桩基础施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桩结构与指标,在适合的实地施工中可以发挥最大作用。
2.2科学管控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中,科学控制施工进度,需要掌握施工流程。在工期较短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选用静压桩等桩基础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如果施工条件比较宽松,还可以通过人工挖孔桩的方式开展施工。
2.3仔细计算基础的荷载量
建筑工程开展施工前,需要认真计算建筑上层部分与基础的荷载,并作出适合的桩,其数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如果荷载量没有经过准确计算,可能导致桩基受损,影响后续施工,甚至为工程埋下安全影响,最后导致严重后果。
3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灌注桩施工可以分为几类,沉管灌注桩为其一,主要利用外力将桩基直接打入土体中,操作简单容易理解。但是沉管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了解桩基承载上限,容易导致桩基损坏。所以实际操作是,计算桩基的承载数值,控制锤击的力度。单打法、反插法以及复打法,都是沉管灌注桩常用的锤击方法,不同打法的频率不同,结合案例进行有效选择。其二是挖孔灌注桩,这种方式需要人力进行挖孔,然后进行浇筑保养。这种方法的精确度不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大,逐渐弃之不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要保证护套中心与桩位偏差在合理数值内。由此保证回填土严密紧实,降低漏浆可能。
灌注桩的桩位要在平面布置图上确定,并在施工前进行核查,埋设保护套。由此固定桩孔位置,降低塌孔可能。护筒的埋设与土质类别有关,砂土中其深度应大于1.5m,黏土中深度要大于1m。灌注泥浆的配置,需要结合土质密度进行调配,如黏土或是粉质粘土,密度要在1.1-1.3g/cm3。桩孔设置完毕后,进行清洗,吊放钢筋笼,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3.2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住宅小区建设中,预制桩施工技术主要分析了工程对桩基的要求,并需要提前制作。这种施工技术要在结束桩基预制后,直接与桩打入地层,组成建筑结构基础。其与灌注桩施工中的沉管施工有一定相似之处。预制桩施工技术主要有钢管预制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钢管预制桩主要是H型钢桩,或是钢管桩,在特殊的建筑工程中使用较多,一般住宅小区使用较少,选取建筑桩的低承台基础,如下图。
图2建筑桩的低承台基础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选用混凝土,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充分发挥坚固、耐久和方便的优势。预制桩基础施工需要明确打桩顺序,保证桩尖方向,预制桩灌注要从桩顶灌注直至桩尖,并在沉桩过程,降低对涂层的挤压,减少土层破坏。沉桩过程会挤压土层,为了有效降低该流程影响,要掌握沉桩施工范围,规划沉桩顺序,确定桩基数量和间距,有效改善桩基对涂层的挤压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桩基础的施工效果。由此重点是选取与工程相适应的沉桩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详细探查,确定控制桩顶的高度与方向,减少误差的产生。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错误与偏差,应快速加以改正,为每一根预制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奠定基础,提升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
预制桩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比较固定,在施工中有系统的操作体系。首先要清理场地,摊铺碎石并压实成工作面。之后放置桩基、打桩,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后,进行质量检查,桩帽形成土模。结束现场清理后,应结合工程设计确定桩基点,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和规划,通过施工设备进行网格控制,降低桩基整体的加压效果。施工场地准备完成后,检查桩基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细化打桩顺序,对桩机的使用流程进行相应调整。索具需要捆绑在桩柱上端,并确保吊环位置与之相距不远。然后另设预制桩,保证桩尖与桩位垂直对准,并缓慢插入到土体中,使用较小落距的锤进行锤击,一般1-2次就能达到需要的效果,桩柱进入土体并保证桩身稳定垂直。然后使用最大落距小于1m的落锤锤击桩身,反复多次,将预制桩打入地下,形成桩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桩基础技术是土建工程中重要的基础技术,它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土建工程中,应该根据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桩基础形式和方案,特别是在土质松软、潮湿的地区,更要从稳固管桩的角度出发,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技术,实现桩基础工程的效率性和安全性。当然,在桩基础工程中,也要发挥人力的作用,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整个工程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廖武戈.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4).
[2]穆文涛,李晓英.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5):95-95.
[3]刘志宏.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8(1):66-66.
论文作者:于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桩基础论文; 桩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