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2014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加强无菌护理配合)各79例,对两种不同手术室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3.67% vs. 72.15%];就切口愈合情况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就切口感染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5.06% vs. 25.32%],因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无菌护理配合能够大大降低切口感染,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配合;切口感染;影响
Effect of nursing room on the wound inf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oom on the wound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7,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sterile car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operating room care measu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93.67% vs. 72.15%]; in terms of wound heal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in terms of wound infection rat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5.06% vs. 25.32%], because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sterile care in the nursing room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ncision infection,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effect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care; incision infection
手术性质、手术持续时间、是否为接台手术、手术环境、观摩人数以及护理措施等均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至关重要。本院在2014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无菌护理配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8例2014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67例和49例;患者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和49岁,中位年龄:(35.35±1.88)岁;手术类型:27例患者行胆道手术,33例患者行骨科手术,24例患者行阑尾炎手术,38例患者行妇科手术,36例患者行胃肠手术。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以上患者按照手术日期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9例,上述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间没有较大差异,因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常规宣教,告知患者手术方法及效果,稳定患者的情绪,遵医嘱对患者用药,根据手术要求为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积极配合医生传递手术器械等;实验组患者加强无菌护理配合,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访视工作 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疾病以及基础病,使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掌握,根据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将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患者的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得以疏导,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避免因患者的负面情绪引起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感染[1];术前做好患者的抗菌沐浴、毛发处理、皮肤消毒工作;如果手术需要备皮,则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损伤。
1.2.2 加强管理 加强手术室管理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掌握过硬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增强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手术用品、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对于耐高温、耐湿的手术器械、敷料要应用压力蒸汽灭菌法来进行灭菌,其他器械则需要应用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来进行灭菌消毒;对手术间以及手术台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一次性物品使用原则进行严格的执行和落实;接台手术间隙通风的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100min以上,以达到稀释室内空气的细菌指数的效果;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要穿戴手术服,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对手术室空气质量定期进行消毒以及检查[2]。
1.2.3 规范手术操作 护理人员要具备很高的无菌意识,术前按照相关标准洗手,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类病灶的分泌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对手术的流程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流程、方法、放置以及保养工作进行严格的掌握;对手术方式、步骤等进行全面掌握,对手术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对手术器械准确传递,及时更换被污染的纱布;给予患者保暖护理;准医嘱应用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等抗菌药物[3]。
1.2.4 术后预防 在规定塑料袋中放置粘有患者血液、分泌物等的纱布并进行统一处理,要注意避免触碰任何被污染的区域,在利器盒中放置锐器并进行处理,用蘸有含氯消毒剂的专用抹布清洗器械车和器械台;根据手术方式为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清淡、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感染治疗;对手术切口进行常规的观察和护理,观察切口是否出现脂肪液化以及愈合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切口感染迹象,则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对症处理。
1.3 评价标准 愈合程度:如果术后患者的手术切口完全愈合,并且没有出现感染情况,则判定为甲级;如果术后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切口处存在炎症反应,则判定为乙级;如果术后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不理想,则判定为丙级[4]。对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或者切口分泌物涂片检查,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对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 ±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参照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9例(占比36.71%)、14例(占比17.72%)、14例(占比17.72%)和22例(占比27.85%),则护理总满意度为72.15%;实验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为56例(占比70.89%)、10例(占比12.66%)、8例(占比10.13%)和5例(占比6.33%),则护理总满意度为93.6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比较 参照组中切口愈合情况为甲级、乙级、丙级、切口感染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1例、15例、12例和20例,切口感染率为25.32%;实验组中中切口愈合情况为甲级、乙级、丙级、切口感染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8例、20例、7例和4例,切口感染率为5.06%;因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研究资料显示,手术室中空气中的细菌是患者手术切口上细菌的主要来源,并且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及各种医疗器械被污染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同时患者切口落入细菌的概率和数量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除此之外,患者出血量较多、创伤面积较大、存在局部血肿情况、患者抵抗力较低等因素均会使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不仅会降低手术疗效,还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就医费用的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针对上述因素,通过加强访视工作、加强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操作、术后预防等措施来将细菌源、细菌进入切口的途径进行清除以及切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从而能够大大患者切口的愈合,使切口感染情况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加强无菌护理配合分别应用于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8例患者中,结果显示: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3.67% vs. 72.15%];就切口愈合情况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就切口感染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5.06% vs. 25.32%],因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无菌护理配合能够大大降低切口感染,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霍然,王燕.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05(11):113-114
[2]潘丽莹,刘翠花,杨满芳,等.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5,36(07):199-200
[3]武喜红,赵红霞,祝永.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28):229-230
[4]刘梅丽,梁水珍.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9(11):99-100
论文作者:李春燕,李善英,胡雪梅,杨素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