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的新模式与新载体_社会管理论文

社区党建的新模式与新载体_社会管理论文

社区党建的新格局和新载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载体论文,新格局论文,社区党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中国在经济转轨带动着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政府事务面临重组,社会组织逐步分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包办社会事务的超强行为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前常显得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社区的建设实践和功能发育却方兴未艾,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社区作为一定区域的社会共同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社区的产生为群众实行自主管理、为居民自治提供了舞台,而居民的自治自主又是发扬社会民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的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的主导力量,而执政党的完备的组织体系又为党组织在社区中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基础。我们的党具有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而社区是发挥群众优势、政治优势有为之地。社区中的党建工作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综合工程。

认清必要性

1.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使社区党建势在必行。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和人们的活动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只有单位意识,没有社区意识,人和单位是终身依附关系;党组织的资源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企业、事业单位,而街道里委的党组织相对较弱,计划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的弊病也使党的基层组织带上了条或块的属性,更多地打上了单位的印记而缺少社会的活力。

在社区中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问题迫在眉睫。现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人们对一个工作单位的依附性减弱了,一个单位包办社会事务的状况也在改变,人们对生活或工作单位所处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党员的工作流动性加大以后,党员的工作地同党员所参加的组织所在地发生了分离,由此产生了党员如何参加组织活动,实现党员的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的问题。因此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要以社区为阵地,以党建为维系,这是适合经济转轨、社会变型的必要选择。社区党建的开展将为社区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

2.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是社区党建责无旁贷的职责。随着改革的深入,多种新的社会矛盾必然在社区里表现出来,社区成了社会矛盾的多发点。在由多元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以及居民群众等)组成的社区共同体里,正确处理矛盾和各种关系,切实实现社区资源和利益共享、社区义务共担,使社区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通过社区党建可以使地区党组织较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职能并落到实处,把社区各方的认识、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这是街道党工委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必须强调的是,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应在城市居民基层民主建设中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应在居委会向其本质回归的过程中,居民区党支部是其政治上的坚强保证。

3.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需要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上海市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已推行3年,政府管理重心逐步下移,而党建的重心下移需要及时跟上。在社区管理大格局基本形成、条块事权分工构架基本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社区党建进一步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不但有利于三级管理系统的完善,而且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地区安宁、处理各类矛盾、实施帮困扶贫都是大有助益的。只有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并与政府管理重心下移相一致,才能在第三级管理层面上形成聚焦,才能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拥有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优势,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级管理,即政府机构同社区组织双向运作的社会化管理局面,逐步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架构。

建立新格局

由于社区的概念不同于街道,社区党建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街道机关及其所属传统体制内的党建。社区党建要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因此社区党建要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内各类党组织的联动为网络,以社区内的党员为主体,以各类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依托的大党建新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街道党工委作为地区党委又是区委的派出机构,在社区党建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社区党建中具有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责任。居民区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础组织具有基础性作用,而社区内各类党组织的联动与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程度是社区党建是否形成局面的重要标志,社区组织与社会团体及居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是衡量社区党建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社区党建区别于其他党建的重要特征。

在这样的格局下将形成四种资源优势的聚集,即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和群众资源优势,条到位和块统筹的政府机构管理优势,企事业单位的物质和人才资源优势,社区组织的社会资源优势。

形成社区党建新格局的主要目的将体现在:基层政权建设得到稳固加强;第三级管理在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和升华;社会稳定的机制在基层得以形成;居民安居乐业得到保障;文明社区的创建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参与和认可。

构筑新载体

开展社区党建工作,须有必不可缺的载体与之配套。

1.组织载体是社区党建的立身之本。社区党建当然要首先抓好自身的组织建设,但更为迫切的是要通过党建把各类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党建的共同体,此可谓社区党建的立身之本。这是因为在经济改革深入和社会事务重组的新情况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党问题凸现出来了,党的组织对社区依存度提高了。又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组织,社会联系度较低而行政隶属感很强,党组织能否在一定地域的社会共同体里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组织优势,成了社区党建的关键因素。还因为社区党建的根本意义在于,把发动和组织群众这一工人阶级先锋队特质具体化为社会组织的参与共建。

为此,目前尤须加速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党和党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在一些无主管部门的企业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加强领导,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街道党工委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等一些社区服务企事业的党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工作。各类党组织在社区党建中联动也需要组织载体,在现有条件下社区党建的联谊会等非正式组织形式是一种有益尝试。

社区党建要形成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街道党工委是核心,可以充分依托各街道现存的社区建设委员会将三种法人组织,即国家机关法人、企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及社区组织法人整合起来。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整合社会功能的初期,要注意培育社区组织并加强政治上的领导,如业主委员会,社区纠纷调处机构,法律后援机构,各类志愿者队伍等等,并通过这些社区组织将群众组织起来,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管理。社区组织各司其职,各扬所长,不但能降低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运作成本,而且能把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固有的潜能释放出来,把千百万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2.服务载体是社区党建的立身之地。不断加强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社区是最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民办实事,为企业办实事的地方。社区党建要善于依托各类为民办实事和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载体,如社区市民求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社区市民教室、社区事务托管中心、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而又多样的需求,满足企业单位减低运作成本,实行社会事务社会化的需要。这些设施就是社区党建的服务载体,也是社区党建的立身之地。这些服务载体有的往往因为缺乏盈利性而成为市场不为,政府又不能全为,而社会又不可或缺。对此必须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利用社区的力量来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和社区内的企业对社会服务的需要。

由于资源有限,服务载体的建设必须走资源共享的道路。通过服务载体的社区化运作,输送党的温暖,传播党的思想,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调适人际关系,营造祥和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社会威望。

3、制度载体是社区党建的活动保证。社区党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活动,参与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因此社区党建要体现民主性,提高群众的自主管理水平和民主参政能力。

在这里,社区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制度是一个载体。党建中传统的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都应坚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些新的制度,如现在不少社区普遍开展的社区党员奉献日活动制度,居民代表常任制度等在试点实践中初步得到证明的制度。

要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引入考评机制中。将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居民议政制度是值得试行的,即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听取社区居民对相关的所和站的工作进行评议,这些评议意见经过分析汇总后,成为评定部门工作和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议政制度能增强科、所长们的公仆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能力,同时也为社区居民参与城区管理提供一条途径。从社区党建角度而言,则使党管干部同走群众路线之间有了操作上的沟通。

标签:;  ;  ;  ;  ;  ;  

社区党建的新模式与新载体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