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思路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及内容
1、建设投资方面。除继续深入开展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外,还可以在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研究其投资价值,例如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可靠,经济上是否有利等。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投资少、技术好、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大的方案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可以侧重在建设项目投资的领导、技术人员的运用、质量管理以及是否投标竞争、择优施工、就地取材、加强施工管理、缩短工期、节约材料等方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2、资金的合理筹措利运用方面。首先应注意如何节约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例如如何解决库存商品和采购物资超储积压,如何有效催收各类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周转。其次应该就如何合理筹措与成本相宜的资金加以研究,诸如融资租赁等,不仅要看资金性质与资金用途是否相适应,还应比较所用资金的成本和可供使用的期限如何。
3、经营管理方面。随着高校经营管理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学校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特别是从经营上寻找薄弱环节,为单位出主意、想办法,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就单位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完整、系统,经营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是否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4、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评价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物资采购供应、资金审批、成本费用控制、工资奖金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寻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单位经济效益流失,同时也督促干部和职工守法经营、从业清廉,在经济活动中少犯错误。
5、决策审计方面。学校决策者作出的决策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决策失误,保证学校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开展决策审计。这类审计活动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对即将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为学校决策者当好参谋。具体内容包括:一是预算的决策和执行审计,主要是审查预算编制或决策是否科学合理高效,预算执行是否严肃。目的是在于高效使用资金;二是建筑和修缮工程决算审计,目的在于防止高估冒算,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办学经费;三是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目的是提高资产利用率利使用效益,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科研经费审计,了解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保证科研经费有效使用和项目的顺利完成;五是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如修购基金、学生的补助基金、特困生的补助金等,确保这些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六是物资仪器设备图书等大宗物品比价采购审计,其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投入,为学校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1、财务审计法。凡是财务审计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也同样运用。
2、数量分析法。考核学校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而经济效益的指标绝大多数是数量分析的指标。与经济效益审计有关的数学分析法很多,常用的有线性规划法、回归分析法和指数平滑法,但在运用数量分析法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二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有机统一。
3经济活动分析法。它是经济效益审计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事后审计的方法。它以被审单位经营的实绩为基础,运用各种现实的数据和资料,通过与历史先进水平,前期水平、平均水平、计划水平等层次的比较,以检查分析学校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执行程度,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过去业务的总结,来达到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常用的经济活动分析法有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平衡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等。
4.可行性分析法。它是反映被审单位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经济决策,如引进设备、新建、扩建工程等进行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分析,其目的是减少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被审单位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使其能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选用审计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从财务审计入手。财务审计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一方面保证被审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使经济效益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有效的结合。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内审机构为外组织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外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外审机构要经常指导内审工作,积极扶持,提高内审的地位和权威性,保证内审作出审计结论的有效性。③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④边审议、边建议、边改进。⑤注重后续审计。通过后续审计,既可以检查被审单位对原有审计结论、建议和意见的执行情况,还可以考核原有审计结论、建议和意见的合理性、效益性的需求,并针对不当之处及时加以修正,保证审计结论、建议和意见的正确、合理。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一)反映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标。评价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可从管理人员的技术构成水平(如职称比例、学历比例等),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有效,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也可以将其分为各种要素,并采用评分法加以量化,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评价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如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率与执行率)。
(二)经费筹集指标:
1、教职工人均经费总收入
教职工人均经费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投资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年度职工人数
2、自筹经费收入占经费总收入比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经费总收入
学校筹集资金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经费筹集指标可以用于评价高校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各级政府获得拨款,从社会各界获取和从学校内部获得经费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反映高校财务实力及财务规模的象征,其中自筹比率的高低是反映学校办学效益的主要象征。一般情况下,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且比率越高,反映该校办学效益越好。
(三)经费使用指标:
1、经费自给率:是综合反映高校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高校各项支出的程度。
经费自给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2、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和助学金等。人员支出比率有利于考察高校人员支出的合理性及事业支出中所占比例的恰当性。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额/事业支出额)*100%
3、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是指为了完成计划任务,用于单位公务、业务活动的开支,如公用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公用支出比率有利于考察高校公用支出的合理性及事业支出中所占比例的恰当性。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额/事业支出额)*100%
4、教学业务支出比率:教学业务支出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经费和低值,耗品购置费等,教学业务支出比率有利于考察高校业务支出的合理性及事业支出中所占比例的恰当性。
业务支出比率=(业务支出额/事业支出额)*100%
5、人均费用比率:
人均费用比率=(事业支出总额+经营支出总额)/单位人数*100%
个人支出率=人员支出总额/单位人数*100%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在经费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越高,公用经费必然少,不利于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因此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大于1时,说明人员经费有超编现象。一般情况下人员经费应控制在45%以内,公用经费、业务费占25%左右,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占25%左右,图书资料费占5%。
(四)办学规模的指标:
1、学生人均年末占用固定资金=年末固定资产总额/年末学生总人数
2、学生人均年末占教学科研设备金额=年末教学设备占用总额/年末学生总人数
3、学生人均校舍面积=校舍面积总数/年末学生总人数
4、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
5、每个学生年均图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图书总册数/年末学生总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了解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潜的可能,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资源。
(五)偿债能力的指标
1、现金负债比
现金负债比=年末累计外债额/年末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具有广泛的支付能力是学校财务活动和各项事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现金负债比反映了学校现金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现金负债比越高财务风险越大。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它应处于较低水平。
2、负债自有资金率
负债自有资金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学校负债与自有资金的配比情况。一般地,该比例应维持在1左右为宜,表明学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财务风险不大。即其临界比率为1,是稳定型变量。
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事业结余/利息
该比率既反映高校获利能力的大小,又能反映获利能力对于到期债务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当前各高校普遍采取银校合作这一手段,因而它是衡量高校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临界比率为1,是极大型变量。
4、基建项目投资负债率
目前高校借贷所得资金主要用在基建投资项目上,启动资金数额巨大。因此基建投资项目负债率反映高校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其预警临界比率为1,是极小型变量。
5、本期安全系数
本期安全系数=(本期资金收入-本期资金支出)/本期需偿还的负债
该指标用于反映高校本期资金运作情况。如果该指标大于1,表明高校本期内资金运作基本有保障,如果这个指标小于1,则表明高校本期内资金运作会遇到困难,还需要另筹资金,属极大型变量。
(六)学校财务状况指标
1、固定资产增长率。该指标用于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也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支出结构、支出质量。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100%
2、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学校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产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与债权人提供资产的安全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可动用净资产占净资产比率:该指标用于反映学校直接用于各项事业活动的主要经费之一的净资产规模及其弥补收支差额的能力。
可动用净资产占净资产比率=可动用净资产/净资产总额
(七)投入产出结果指标:
1、学生成才率=优、良、及格以上的学生人数/当年全部学生总人数×100%
2、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人数/当年实际毕业人数
3、科研成果完成情况=科研论文(成果)发表数量/教职工人数
科研效益情况=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科研论文(成果)数量
科研级别情况=SIC收录论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数量
4、教学质量情况=用人单位反映+专家评估+学校自我评估
标签:经济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比率分析法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净资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