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经典著作,别样教学境界——中英《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典著作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威尼斯论文,中英论文,商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笔者仔细阅读了英国一家教育网站(www.teachit.co.uk)教学设计的案例,觉得耳目一新,其教学设计所彰显的特色和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迥然不同。本文选取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的教学设计加以译介,并和我们的教学设计比较,意在为我们的一线教师打开一扇近距离接触英国母语教育的窗口,使我们在比较中感悟,在对话中沟通,在借鉴中提高。
一、英国《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和特点
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的:
●鼓励学生学习莎士比亚剧作时积极主动地阅读;
●提供听说评估的机会;
●复习在语言和文学考试中的特定技巧;
●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写作。
教学目标:
●完成一项课程作业;
●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如书信、新闻报道、分析写作和独白等;
●至少有一次听说评估。
英国《威尼斯商人》的教学大纲共用了18课时,总教学目的和任务具体到18个课时中又有一些细化目标,如:了解剧中角色和主要情节;从第一场中了解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的性格特点;了解鲍西娅的个性;读第三场中的细节;了解剧中角色的原型;讨论第二幕第五场是如何体现反讽手法的;了解夏洛克对杰西卡离去的反映,开始思考夏洛克是恶棍还是受害者;从细节中寻找剧中的偏见并讨论偏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进一步分析夏洛克的性格和行动动机;讨论人们对夏洛克可能寄予的同情。写作任务:客观评述杰西卡是坏人还是受害者。课程作业:夏洛克是恶棍还是受害者?
下面选译的是《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与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选文相应)的教学设计,这是发生在法庭上围绕着一磅肉的契约而展开的扣人心弦的生死交锋。其波澜起伏的情节、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引人入胜的对白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回味无穷。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学史上闻名于世的经典人物夏洛克形象的多面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品味这个艺术典型经久不衰的魅力,感悟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该教学设计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第十四课时
介绍
●说明:下一场发生在法庭,让学生自愿分角色朗读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公爵等角色。
●说明:他们即将读到夏洛克的声明及巴萨尼奥、公爵竭尽全力、义正词严地规劝夏洛克。
分享阅读
●学生从夏洛克进场一直读到“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检查学生理解与否。
小组作业
●小组合作把角色的对白转化成现代英语,教师要协同分配任务以避免重复,提醒他们使用注释及注意从整体考虑要比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重要。
班级活动
●把教室布置成模拟法庭以使转化后的现代英语能在合适的氛围中诵读。
●表演这一场的开头部分。
总结
●你了解了夏洛克的哪些方面?他的言行举止恰当吗?你能为他的举止辩护吗?
第十五、十六课时
介绍
●像以前那样布置教室。
●说明: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去保护安东尼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公爵、鲍西娅、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尼莉莎和葛莱西安诺。
●通读这部分内容并表演。
班级活动
●学生分角色读完剧本,没有读的学生要做好最后回答问题的准备。这是很长的一场,建议教师最好分成几部分以便学生了解他们在读什么。
●没有机会读的学生要做好笔记,笔记的要点是:众人对夏洛克仁慈恻隐的规劝有几次,他拒绝了几次?
个体作业
●学生填写法庭审判记录单。
家庭作业
●把两栏标题写在笔记本上:夏洛克是受害者、夏洛克是恶棍。在每个标题下至少列出五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十七课时
介绍
●总结本幕的结尾或者是播放录像。
小组工作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张A3纸,小组的一半成员收集所有能为夏洛克辩护的信息以及他所遭受的国家和种族的压抑、歧视、欺凌等不公平待遇,另一半准备相反的材料。
●给小组十分钟的时间记下他们已经了解的信息,他们必须确保小组中至少有一人占有恰当的文献材料,每组有一个主要情节列表。
●所有的小组都发言后,书记员把他们的有关立场、支持性材料的列表拿给对立方,他们应该解释从中发现了什么,看看对立方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细节。
班级活动
●两个小组一起向全班反馈,确保所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下必要的信息。
课程作业
●你认为夏洛克在他所生活的社会中是受害者还是恶棍?为完成任务要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小组讨论为完成任务必须提供什么样的背景信息并与同学一起制定写作计划。
从上面的案例材料可以看出,该教学设计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以活动为线索,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团队和合作精神的渗透。
二、我国《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综述和特点
笔者在中学语文网仔细阅读了八份教案和九个课件中的教学设计,现对它们的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做一简要综述。十七份教学设计多数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也有个别用了三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表述各具特点,但是共同的有三点:了解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及情节发展、分析剧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品味剧中角色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流程主要有四个环节:简介作者及其作品特点;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情节、矛盾冲突的人物和焦点;分析剧中主要角色的思想和特点;品味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前或者之后还有一个主题的深化,即本节选表达的主旨是谴责仇恨和残忍,赞美友谊和仁爱。有的教学设计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还有分析戏剧艺术特色、体会剧本所用的艺术技巧、学习欣赏戏剧等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活动主要有:自读课文,解词释义;读节选,简述剧情;评价剧本主要角色;体味角色的个性化语言;表演节选等。这些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对夏洛克这个“闻名于世”的人物形象总体上形成了一些定格的说法:他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冷酷狡诈、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少数老师能辩证地分析这个人物,引导学生明确夏洛克的贪婪狠毒、残酷的一面,又同情他所遭受的种族压迫、歧视。
从上面的综述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威尼斯商人》节选的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以文本为中心,注重体验;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注重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格。
三、比较和思考
通过上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同一经典著作,却有大相径庭的教学境界和侧重点。
1.文体为线与主题为线
我们的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剧本的构成要素,即冲突、人物和语言,并据此规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流程,这突显了教学设计对文学体裁的依赖性。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安排上,即先理清节选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把握戏剧冲突,然后在品味角色个性化语言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之前还有字词积累、作者介绍,之后有主题的深化和提升,总之,教师竭尽全力把自己知道的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这种做法拓宽了教学活动的视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教给了学生鉴赏戏剧的方法。因为是剧本节选,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情节和冲突的设计无可非议,但我们对于戏剧三要素并没有体现出有所侧重,而是面面俱到。笔者认为莎士比亚的经典剧本应当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要关注点,但我们的教学设计并没有把分析人物形象作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环节。这种全面出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做法导致教学重点不能落实、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学生对剧中角色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的品味也不够深入浅出,结果降低了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认识在浅层次徘徊。
英国第四幕第一场的设计是围绕主题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这里所说的主题不是指《威尼斯商人》这部剧本的主旨,而是指一次完整的阅读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在译介的课节中我们能看到对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是把几个教学设计所有教学活动贯穿起来的聚焦点,围绕这条明晰的、连贯的、前后一致的逻辑线,由浅入深地设计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分享阅读、个别作业、个人活动、总结报告,将听说读写训练与教学目的的达成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与学生的潜能聚焦到一起。这种做法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避免了零敲碎打、隔靴搔痒的弊端,对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关注主题与关注角色
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的重任,《威尼斯商人》的教学对于这一任务也义不容辞。教参对此剧本的主题界定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分析人物性格、品味个性化语言或者归纳主题思想时都说本剧主旨是颂扬新兴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轻利重义的道德思想,从而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教育。英国的设计则更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它的教学总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莎士比亚剧作时积极主动阅读,提供听说评估的机会,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写作。虽然在具体到某课时也要求了解剧中角色和主要情节、剧中原型、反讽手法,但重头戏还是对剧中角色的理解,尤其是从对夏洛克和杰西卡模糊性格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进行剧本教学时基本不提及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教育意义,而是关注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
3.一元定型与模糊建构
我们的教学设计在分析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学生对于这个形象虽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也通过法庭审判认识到夏洛克的能言善辩、机警和睿智,但最终还是把他定位为唯利是图、冷酷无情、视钱如命、贪婪狡诈、重利盘剥、吝啬刻薄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从宗教和民族的角度认识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但他们仍然坚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终又回到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的定型解读中。他们对于这一人物的解读还没有突破单一的、强制性的“定格”的桎梏。英国的教学设计对人物的解读却具有多元性和建构性,它围绕着夏洛克是受害者还是恶棍的问题,设计前后连贯的几个教学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要求正反两方呈现自己的见解并交换材料、补充观点的设计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累,让学生从人物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阶级地位、民族身份等方面去感受文章内容的丰富和人物的复杂性,学生在质疑交流中对夏洛克进行思考、建构,充分挖掘“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背后隐藏的犹太人的辛酸处境和屈辱遭遇,认识到夏洛克所有令人鄙夷的行为都以复仇为主宰,从而不断超越自身经验和原有认识,感受夏洛克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认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具有极大模糊性和建构性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夏洛克,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样性、模糊性和建构性,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个艺术典型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及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