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论文_尹小刚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论文_尹小刚

(甘肃省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有很大变革,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根治幽门螺杆菌(Hp)。针对不同的病情,除考虑应用抑酸剂外,还应包括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根除 Hp。此外,中医中药对提高Hp的治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从抗酸药到最新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使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也减少了复发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治疗;综述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国内资料显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溃疡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少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人。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不遂、素体脾胃虚弱有关[1].现将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分述如下:

一.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PU)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作为黏膜的损伤因素如胃酸及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药物因素如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乙醇或胆盐等,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而胃黏膜-黏液血流屏障削弱、前列腺素和碳酸氢盐、细胞再生减少和表皮生长因子降低等黏膜保护性因素削弱,在胃溃疡的发生中占主导地位。在溃疡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还有遗传、精神、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参与。

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标是促进愈合、解除症状并防止溃疡复发。一个良好的溃疡治疗方案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2].现将近几年来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一)西药治疗:1.抗酸剂:胃酸是主要的黏膜损伤因素。通过结合或中和H+,降低进入十二指肠胃酸的量,提高胃液的pH值,减少该离子向胃黏膜的反扩散,可达到减少胃蛋白酶活性而发挥作用,虽尚不能达到使溃疡愈合或根除,但可缓解症状和提高溃疡愈合效果。该类药物临床应用最早,常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抗酸作用快,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大。

2. H2受体拮抗剂(H2RA):该类药包括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甲氰咪胍)、尼扎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其中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应用最为广泛。该类药能选择性与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H2)受体相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西米替丁为最早在国内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经济。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嗜睡、头昏、胃肠道反应等。

3.质子泵抑制剂(PPI):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消化性溃疡抑酸治疗的首选药物已成为共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用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能不可逆性抑制胃壁细胞泌酸小管的H+-K+-ATP酶活性, 在抑制胃酸分泌,愈合胃溃疡方面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

4.胃粘膜保护剂: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黏膜保护功能下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复发。目前常用药物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磷酸铝等铝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和胶态果胶铋;麦滋林、施维舒、硫糖铝;米索前列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胃黏膜-黏液屏障,增加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和细胞更新,促进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合成。

5.HP根除药物: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根除Hp在消化性溃疡治疗及防止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在抗Hp感染的药物中,单一药物根除Hp的疗效差,而二联疗法的疗效亦不高,已不推荐使用。当前三联疗法成为国内外根除Hp推荐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其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加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可将Hp根除率提高至80%~90%[3-4].

(二)中药治疗:l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病机是由于忧恩恼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泄,横犯胃腑;脾气郁结,运化失常;饮食失节或偏嗜,损伤脾胃;或湿热壅结中焦,胃膜受损;及长期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伤脾耗气,运化迟滞,气血失畅,胃膜不生。国医大师单兆伟认为溃疡病具有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寒热转化或寒化伤阳或热化伤阴等病机特点。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溃疡病复发实为本虚标实、湿热、气滞、血瘀等邪实兼夹并现,然标实终因中虚而生,必以脾胃虚弱为本。故健脾助运为治疗大法,或佐以清化,或兼以行气、活血,随证辨治。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部分医家将中医外科学的“消、托、补”理论与消化性溃疡的辩证分型相结合:消化性溃疡初期,热毒壅结者,当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此均属于消法;在溃疡病中期,正虚邪胜,不能托毒外达,故当用托法,使正胜邪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在溃疡病后期,虽毒邪减轻或邪去,但正气受损,气血虚弱,脾胃功能失调,运化无力,溃疡难以愈合,故当用补法,以扶助正气,助其生肌,方用阳和汤加减。杨艳军认为从患者主症上将其分力(1)肝胃不和型:方以芍药甘草汤合旋复花汤加减健脾柔肝,调气止痛;(2)脾胃虚弱型:方以黄苠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益气健脾温中;(3)胃阴不足型:方以一贯煎加减养阴益胃,辅以柔肝和脾;(4)寒热夹杂型: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寒热平调;(5)血热妄行证:方以黄土汤益气摄血,温脾和肝。刘夏等人认为溃疡分期中活动期以脾胃湿热证多见,愈合期及瘢痕期则以肝胃不和证及胃阴不足证多见,并且认为HP阳性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高低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其中Hp阳性者以实证多见。

参考文献:[1]许红玲.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3( 5) : 9.

[2]陈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552-553.

[3]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中若干问题共识解读[J].中国消化内镜,2008,2(6):39-42.

[4]成瑞玲.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3):550.

论文作者:尹小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论文_尹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