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结构调整:社会科学理论期刊的重要课题_制度理论论文

制度结构调整:社会科学理论期刊的重要课题_制度理论论文

制度性结构调整: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刊物论文,社会科学论文,课题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深化的要求,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利益结构调整迫切需要社会科学活的智慧予以梳理,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方面军的理论刊物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眼下许多学术理论期刊的市场印数与刊物质量脱节,社会对理论刊物内在有效信息具有多层次、高标准的需求而同时学术刊物的价值又缺乏社会认同。发行量萎缩、经费不足是大多数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临的问题。这种状况固然与相对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商业因素对学术理论刊物的冲击有关,可也不能不看到,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在内涵发展方面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制约着社会的有效需求。

由于受体制的影响,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的分布大多呈条块分割状态,许多理论期刊从属于某一部门或某一学术单位,学术民主及社会化程度较弱。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使得同类的期刊在不同的部门、单位重复出现,各自在不太开放的圈子里作有限的交流。用于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发展的有限投资分散掌握在各个部门手里,分散决策分散使用,期刊主管部门缺乏对理论刊物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这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自成系统的机制造成期刊布局结构失衡的局面。更为突出的是,原有的统包统揽体制遗留在条块分割、自我封闭体系的影响尚未消除,反而因新的利益动机有所强化。前段时期,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热衷于创办刊物,追求“你有我有”。表现在刊物出版结构上的问题:一是内容相似的同类刊物过多,重复出版挤占了市场份额,大家都是一个面孔,有特色、有影响的刊物相对不足。特别是有些经济类期刊,内容及表现形式存在模式化倾向。二是出版的冷与热失衡,资金投入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出版经费短缺与出版资源浪费并存;刊物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与泡沫化的虚假繁荣并存;在期刊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期刊平均印数却呈下降趋势。许多高质量学术刊物经费不足,处境窘迫,一份饭分成多份,大家都吃不饱。而另一方面,出版资源的耗费又缺乏节制,一些部门层层办有理论刊物,并较多依靠行政手段组织订阅。三是社会科学理论刊物规模的外延扩大与内涵质量的提高没有同步。与社会实践的要求相比,社会科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践超前与理论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变革所引起的历史陈痼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带来许多新的社会矛盾急需解决,但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在一些领域显得偏弱,对各种现实挑战的回应往往力不从心,甚至有时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样,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载体的学术理论刊物难免与社会产生隔膜。有些理论刊物报怨社会对其理解、重视不够、理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难以得到应有的社会回报;而许多读者又觉得有些理论刊物缺乏感触社会变革的理论热情,重复真理的多,发展、丰富真理的少。由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社会科学理论刊物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当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出版体制和结构问题。

当前的出版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制度创新,即要冲破旧体制的束缚,逐步建立起新的规范。而优化结构则是出版体制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出版工作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阶段性转移的重要条件。社会理论刊物要摆脱生存窘状,亟需对大而全、小而全的僵硬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以新的观念和行为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转换。这就对制度性结构调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近年来,为解决出版物规模、数量增长过快,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关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政策性调整,期刊数量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结构调整的成效尚不尽如人意。其重要原因是,刊物的结构调整力度不仅需要政策性调控,而且还需要制度性调控。目前,制度性结构调整不够,即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的发展还缺乏刊物自我淘汰机制特别是社会强制淘汰机制的真正介入。我国社会科学期刊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数量、品种似乎并不算多,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的问题也不是数量绝对过剩,而是期刊结构不尽合理,刊物易生难灭。公开发行的刊物只要不犯大的政治错误,即使质量再差,一般也难以淘汰;而一些有较好基础的学术理论性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却因公开发行期刊刊号指标的限制或因缺乏机遇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国家大量投入并未实现充分合理的利用,期刊主管部门缺乏制度性结构调控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制度性结构调整与政策性调整的根本区别在于淘汰机制的引进介入。其中,社会的强制性淘汰对期刊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存在的期刊发展规模和结构失调、优秀学术理论刊物经济困难以及学术理论内刊面临生存危机等问题,不是靠微观环节所能自行解决的,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社会的方式来实现期刊结构的调整和演进。理论刊物布局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出版资源的重新配置。它可以借助于两种机制实现:一种是市场机制;另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在目前符合出版流通特点的统一、开放、良性竞争的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完备,市场调控功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控作为特殊商品的理论刊物的结构具有盲目性,调控成本亦很高。而且,当前的期刊结构调整需要整体规划和周密部署,有强有力的手段来引导和推动。所以,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和调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已不再是单纯的行政干预,而应当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注重发挥政府在构建制度框架方面的导向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出版行为,调整利益关系,保护优秀学术期刊出版的正常运行,引导刊物的发展方向;形成建立在健全制度规范基础上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能调节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虽然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目前研究力量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可它并不是一个数量上的单纯减少过程,而应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刊物退出市场,同时不断地有新刊物进入市场。它是通过对优秀期刊的扶持和培育,带动理论刊物整体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让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在不断优胜劣汰的裂变组合中寻找各自的新的坐标。

期刊结构调控最本质的含义是优化,社会科学理论刊物要壮不要胖。理论刊物遏制数量冲动,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其关键是加大制度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的强制性淘汰机制,实现出版资源的战略性重组,让宝贵的资源不断地从劣质刊物流向优质刊物,从而产生良好的结构效益。当前的着力点似应放在探索制度性结构调控的有效手段和机制上,建立社会科学理论刊物质量评估体系和行业进入标准,在明确期刊的专业指向和不同层次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科学研究的严格规范和开放、严密的专业评审制度对现有主要按行政系统出版的刊物进行清理。鼓励理论刊物以科学的覆盖率和学术特色为标志参与质量竞争。对不符合社会科学理论刊物行业进入标准的刊物实行关停并转,强制淘汰。同时,从制度上保证符合条件的内部刊物转为公开发行刊物。

计划经济的解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出版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这个大环境,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正视市场的存在和市场的需求,以不同方式加强与社会接触,使社会科学研究与服务对象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变革中感触理论生长点,获得理论创新;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实践中检验自身、发展自身、繁荣自身。但是,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又不能狭义地“下海”式地进入市场,强调从市场以外渠道获得经费补偿是非常必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助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包下来是不一样的。社会或政府所要扶持的,不是那种缺乏活力的、大量重复浪费的刊物,而是以真正研究力量雄厚的专业研究单位和有水准的专业化学术期刊为核心,有选择的注入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学术竞争力的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进一步上档次、出精品、创名牌,改变优秀学术理论刊物发展缺乏基本的资金积累的状况。为制约传统体制派生出来的刊物易生难灭的弊端,拓宽优秀刊物的发展空间,实现出版资源的优化组合,应创造条件,将已讨论多年的组建期刊出版基金问题由“务虚”转为“务实”,逐步把现行按行政系统拨款办刊改为主要由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出版基金资助出刊。以科学、规范的基金资助定期评审制度,对学术期刊进行质量监督,保证真正有水平的名牌刊物优先获得资助,促使其增强活力和造血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健康有序地发展。

标签:;  ;  ;  

制度结构调整:社会科学理论期刊的重要课题_制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