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初级中学 山东青岛 266409
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化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越发重要,它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要求,更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表现。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每位化学教师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初中化学教育现状出发,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做如下分析,以期借助有效地培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与实践;培养
引言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提到“创新”多达 50 次以上,这说明创新作为引领科技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动力,当前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过程的核心,从中学阶段开始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很有必要。化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作为研究性科目和实验性科目,初中化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更高。本文考察了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并分别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研究,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些思路。
1现阶段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的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人们总是认为教学要主攻语数英三个主要科目,而认为化学只是副科,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来教学,这就导致了从教师到学生都容易产生一种化学并不需要被重视的错误观念,进而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倾斜。由于不受重视,大部分人也就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方法,对化学的教学流于形式,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化学教学的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存在滞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忽略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适当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开阔视野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现状并不能全部满足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需要。首先在主观上,有些教师仅仅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认为学好理论知识是当前获得分数的首要条件,从而忽略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其次在客观上,有些学校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实施化学实验的设施和器材要求。这些原因,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的经历,或者只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草草做完实验演示,学生并没有亲自进行操作的机会,这就给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初中化学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2.1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
创新的学习想法以及提升自己的实践探索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现象,让学生利用这些熟知的生活现象来分析和探索相关的化学知识。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被蚊虫叮咬之后会感觉到痛痒?为什么涂一些碱性物质可以缓解疼痛。通过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效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得生活化,并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进而对化学知识产生研究的兴趣。同时,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导,也有助于拓展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得课程教学更加创新性,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2.2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的课程, 基本每节课都有实验环节,但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缺少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学生动手的机会并不多,只有一些重要的实验,才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而其他实验要么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演示,要么就是通过语言一语带过,这样不仅忽视了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忽视了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强调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提高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2.3强调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化学课堂的设计可以利用新奇的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以先引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可以在上课开始先演示一个“博眼球”的小实验,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描述实验现象并说出其中的原理,然后老师讲解其中的知识,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创新意识。(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多媒体、各种模型等。借助这些教学手段,可以演示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大型实验或化学现象,加深课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2.4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习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大胆提问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只有敢于提问,才能敢于回答。新课改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课堂就是围绕着学生展开,老师只是引导者和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学过程不再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是进行记忆和理解,而是学生主动提问,在和老师的讨论和实验中得到结果。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自然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适宜学习。只有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于提问。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答,不能有着任何的区别对待,对每一个学生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要有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最好的嘉奖和鼓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敢于提问,也会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积极展开,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的,只是有没有合适的方法把他们激发出来而已,老师在这方面就应该起到相关作用。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走向,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化学教学进行创新,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云 .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J].学苑教育 ,2016(16):92-92.
[2]鲁智慧 .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J]. 中外企业家 ,2015(32):194-197.
[3]王桂钧.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5(8):193.
论文作者:李高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实践能力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