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富强

王富强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2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治疗上采取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治疗方式,探究对比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周围体积和NFDS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67%,相比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治疗上采取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出血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成效,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充分彰显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关键词: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活血化瘀药物;应用价值

目前,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十分常见,其主要集中在基底节区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大多数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出小动脉管壁上纤维样病变、玻璃样病变以及局灶性出血等,导致血管的强度减弱,进而出现微小动脉瘤[1]。现阶段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取得了一定疗效[2]。本文研究针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治疗上采取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6:14,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9岁和79岁,年龄均值为(56.35±2.65)岁;而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5:15,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8岁和78岁,年龄均值为(56.54±3.12)岁。入组标准: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接受能力;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伴有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语言、意识障碍患者;合并严重器官疾病者;依从性较差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含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脱水、抗感染和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治疗方式,首先予以患者葛根素、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将其20ml置入浓度为5%250ml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予以患者静脉滴注(针对糖尿病患者若晴药量,同时调正胰岛素的用量),每天1ml,与此同时,指导患者服用活血化瘀汤,汤药方剂包含当归、红花、大黄、水蛭、牵牛子、麝香、丹参、三七、桃仁、川穹等。将以上药物采取水煎服方式,每天2次,分早晚餐后服用,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以此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周围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记录其详细数据。

13.2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主要致死原因为肺感染、肾功能衰竭、脑梗死等,记录其详细例数和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课题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检验呈显著性差异均为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周围体积和NFDS

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周围体积和NFDS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后周围组织发生缺血和水肿是导致患者病情加剧的主要因素,同样为致死和致残的关键原因之一。为此,只有改善脑组织水肿和血肿附近部位的血流循环,才能有效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活血化瘀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降低颅内压,减小血肿周围的水肿体积,同时降低对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的损害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成效[3]。脑出血后患者的血肿位置不但具备站位效应,还能够导致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死亡、血管源性和血管毒性、继发性缺血缺氧和水肿等病理性损伤。而在凝血酶、血液凝结、再灌注和脑缺血等各种因素在脑出血后出现脑水肿中占据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脑水肿形成受到凝血酶的刺激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体征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出现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为此,患者经常表现出负性情绪。所以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可以予以其有效的干预模式,进一步加快其恢复速度,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予以其认知干预、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和用药指导等,帮助其树立面对治疗的自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拉近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解答疑问,确保其重拾自信心[4]。同时满足“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依照患者的具体并且状况,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肢体康复锻炼和吞咽功能训练等,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1-3次训练,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时长;正确指导患者梳头、扣扣子、穿衣等日常生活训练,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患者按照医生叮嘱严格用药,告知其合理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同时针对患者的不耐受状况,及时有效处理,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关注,加快其康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在颅内血肿上发生效应,致使血肿附近的脑组织坏死。治疗其关键就是将血肿及时清除干净、彻底止血,降低出血对脑组织的伤害,与此同时控制患者的颅内压稳定,提升抢救成效。活血化瘀汤中的当归、红花、大黄、水蛭、牵牛子、麝香、丹参、三七、桃仁、川穹等成分具有化瘀活血、醒脑开窍、泻下通腑等治疗成效。经过静脉滴注治疗加以活血化瘀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受损伤神经细胞,充分彰显其价值意义,为临床领域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提供良好的治疗方式[5]。经本课题研究结果可知,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周围体积和NFDS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67%,相比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NFDS评分,减小血肿周围体积,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综上而言,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治疗上采取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出血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成效,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充分彰显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参考文献:

[1]冯才政. 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2411-2412.

[2]张坤.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河北医学,2017,23(7):1199-1202.

[3]钟鸣,宋志英. 基底核区中等量血肿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2):89-90.

[4]冯才政. 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2411-2412.

[5]尹睿,苏忠周,颜艾,等. 高血压性双侧基底核区脑出血5例诊治分析[J]. 浙江医学,2016,38(21):1756-1758.

论文作者:王富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富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