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市政工程是一项重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和运行,因此受到了政府的广泛重视。如今某些项目在城市排水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进而导致城市可能会出现雨后洪涝的问题,对于日常交通运输以及人们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属于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可以在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当中得以良好运用同时发挥重要的效果。主要是关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研究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我国市政工程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为了能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控制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水污染、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现今的城市道路面积不断扩大,市政工程呈现出较大的需求态势,然而市政工程的雨水渗透能力明显欠缺,存在极其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引入先进的海绵城市的弹性化空间理念,利用海绵城市的理论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平,较好地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市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1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重要作用
①提供有效规划和设计指导在目前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广泛运用,通过海绵城市能够给市政给排水设计起到有效规划以及指导作用。通常来讲,对于城市降水量进行计算过程当中,一般传统方式是统计最近三年以来的降水量,然后通过三年降水量得出城市雨水流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于目前城市而言,更加需要高度重视给排水设计工作,同时对排水设计的要求逐渐的严格,依旧采取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不可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无法对于城市降水量进行准确表达。最近几年,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来,这样促使给排水系统设计有了新的生命力。给排水系统之中不仅具备了排水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自动蓄水、自动进水以及自动用水等功能,系统功能日益多元化,这样促使了给排水系统得到全面的改善和优化,还可以针对于城市水污染、洪涝灾害等进行治理。例如,某省某市在市政工程的给排水设置的过程当中就加强了海绵设计理念的广泛运用。此外,尤其是专注城市公路区域铺设,同时人行道当中使用了透水砖,进而提高了城市渗水能力,还能够保障道路稳固性。透水砖使用之后就可以有效避免暴雨天气的影响,防止城市道路出现大量的积水,进而防止城市之中引发内涝问题。雨水流入到地下之后,有一部分水会自动的进入到蓄水系统当中,通过蓄水系统雨水可以经过一系列处理被过滤和净化,然后处理的水可以实现对于绿色植物的灌溉,进而可以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在给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广泛运用海绵城市理念。②推进市政给排水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是其中比较关键性一部分,同时涉及到了诸多设计体系,需要工作人员保障给排水设计环节严谨性,同时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要时刻遵循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给排水设计水平有效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另外,工作人员在针对于给排水系统加以优化的过程当中,还应当促使设计绿化带以及人行道,同时要促使绿化带以及人行道具备自动渗透功能,这样就可以有助于对雨水进行二次回收和利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当前市政工程建立合理及科学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城市建设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的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
2.1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作为行人出行的设施,在城市建设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便捷,在人行道的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有助于市政工程更高效地发挥城市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过去几十年的道路建设中,铺设道路使用的材料渗透性能很差,当城市降雨速度快于渗透速度时城市就因为积水而发生内涝,城市的交通出现故障。海绵城市理论支持选用透水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进行铺设路面,保证降雨量大时雨水也能及时地渗入地下,使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地上路面的湿度也得以有效调节,一举两得。如果路面情况复杂而无法保证施工场地土壤有较好渗水性的话,可以考虑在地下较浅的位置安装排水管,也是一种较好的排水设施。
2.2车行道设计
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强车行道设计,车行道路面对于雨水渗透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当中,通常采取的铺路材料往往都是一些不能够透水的材料,这样就导致大雨季节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地下水资源难以得到补充,甚至会导致城市出现热岛效,路面上会形成大量的积水导致城市交通受阻。所以,在城市车行道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要在道路铺设过程当中考虑到渗水性。在铺设道路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道路渗水能力,而且还需要加强对于路基的保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在中下层保留一定非透水性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透水量过大对于路基坚固性造成损害。
2.3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设计是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又一组成部分,根据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其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过滤雨水。城市中每年都会有大量降水,这些雨水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此要做好对其过滤和后处理工作来提高其纯净度。在绿化带中可以设置砾石层和渗透管,这样自然降水就能够经过这些程序来实现自主过滤,最终实现水体的补给;②收集雨水。在路面铺设选用了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以后,雨水就能够自动顺利地进入地下,在地下18cm左右的深度为绿化带植土,可以通过人为调节雨水口的分布,使其尽可能地均匀分散,以保证雨水能够很好地灌溉绿化带;③排放雨水。当某个季节的降雨量过大时,雨水口对雨水的承载能力有限,就需要地处地势较低的绿化带来帮助储存雨水,这一切应该借助溢流系统来实现,雨水通过溢流系统进入管网内,这样无法被雨水口接纳的雨水就可以排出去。
2.4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合流制设计与分流制设计常用于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对于新规划建设的城区一般都采用分流制的规划设计方案,雨污水管线完全分离,不但可以减少污水厂的处理压力,而且雨水能够收集再利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较为混乱,要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十分艰难。因此,对于老旧城区的改造一般采用截流式的合流制规划设计方案。虽然污水量会比分流制多,但是合流制的下水道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其原下水管道的系统来进行规划,并且通过对其进行改造、重建以及完善,最终可以将技术水平控制在较雨污水低的位置,在老旧城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结语
海绵城市是先进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可以较好地渗透和应用于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之中,借鉴海绵吸水、释放的属性,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区划位置特性,实现市政工程点、片、面的规划和设计,有效的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的雨水资源,提升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先进性、生态性,保持城市开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展示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多元化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清峰,蔡文霞.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J].魅力中国,2017(33).
[2]刘锐.关于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6(22):115-116.
[3]张钦鑫.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8):119-120.
论文作者:张航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城市论文; 给排水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系统论文; 理念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