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袁娜

——以青岛地方戏“茂腔”为例

◆ 袁 娜 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 266700

“茂腔”,又称为“猫腔”,是流行于青岛、胶州等地的地方小戏,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据说是因为民间艺人肘上悬挂小鼓来拍击节奏演唱才得此名。

茂腔因为当时的文化局限性,人们并没有用谱子记录戏曲的习惯,所以,茂腔的流传单靠“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法。但是没有谱子标记是很难以将其发扬光大的。我认为,茂腔是地方的历史,大家应该对地方戏有所了解;而学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播途径,让地方戏走进音乐课堂,不失为中学生了解地方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地方戏进中学音乐课堂问卷调查一及分析

1.调查问卷统计。

“地方戏进中学音乐课堂”问卷调查(一)

2.分析。(1)中学生大多数喜欢流行歌曲,只有少数喜欢戏曲。在地方戏的调查中,不喜欢的占70%,超过一半,充分显示了地方戏在中学生中的地位。不知道茂腔的占60%,而知道的只是少数,这与前一个调查题有关联,产生了一个疑问:不知道茂腔的占大多数,不喜欢地方戏的占大多数,那学生们是因为不知道茂腔才不喜欢地方戏还是直接排斥地方戏?(2)有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听茂腔,是因为茂腔太难听还是因为茂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第五个问题的结论是大多数中学生听茂腔是听老人唱,这充分说明,茂腔在老一辈中很流行,是老一辈的“传家宝”,凝结着老一辈人的心血。(3)很少有学生能说出五首以上茂腔的曲目,但是说出一首以上的占一半,这说明大家对茂腔略微耳闻过。为什么会有很少的人能说出?通过分析得知,茂腔很难懂,所以很少有学生喜欢听茂腔。(4)在问卷中调查,有大多数同学希望让茂腔走进中学音乐课堂,但也有占比重较大的人不希望茂腔进课堂,因为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热爱地方戏。如果老师教茂腔,会有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分析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中学生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或许以前没有接触过茂腔,茂腔进入音乐课堂是一个新的挑战;二是有的学生以前接触过茂腔,习惯了它的唱词、它的腔调,对茂腔有较深的感情,所以同意茂腔进课堂。

二、地方戏进中学音乐课堂问卷调查二及分析

1.调查问卷统计。问卷一调查完之后,给学生放一段茂腔的视频之后,开始第二轮的调查。

“地方戏进中学音乐课堂”问卷调查(二)

2.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对茂腔并不是很感兴趣,了解的也不多,他们主要喜欢流行歌曲,这就阻止了茂腔的发展与传承。通过问卷调查得知了大家不喜欢茂腔的原因。

三、将茂腔引入课堂的方法

1.多样化的学习。在开始课程教育前,学生谈到不喜欢茂腔的原因,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节奏慢,没有动感,没有新鲜感。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节奏欢快、富有韵律和活力的歌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通俗易懂又不乏时代感的曲子让同学们学习。让同学们穿上茂腔剧团演员的衣服演出,形式多样,可以演唱,可以演话剧,可以合唱……听多了流行歌曲的中学生,可以从茂腔中寻找新鲜感,培养学生对茂腔的好奇心,加深对茂腔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请当地茂腔艺人到课堂,亲自为学生上课、指导。

2.体验生活。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起源,艺术又回归于生活。学习茂腔,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让他们参与到茂腔的实践活动中,从街头小巷到曲艺剧团,从民间艺人到艺术大师,从他们的彩排、演出中感受茂腔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茂腔所带来的与众不同。

在地方戏进入中学课堂的教育中,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热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弘扬当地的文化,宣传当地的历史。茂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得以传承,可以清除人们对地方戏的无知、冷漠、隔阂,让学生真正走进戏曲、理解戏曲。但愿更多的“地方戏”走进音乐课堂,愿“地方戏”这朵美丽的花常开。

论文作者:袁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地方戏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袁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