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基础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推进项目运营效率,部分建设企业开始在项目中应用PPP模式。但是,基于该运营模式的项目在实际运营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针对PPP项目在运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项目运营周期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风险原因及其危害,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风险因素的形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意见。
关键词:PPP模式;项目运营风险;项目建设全程
引言: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基础建设使其,因此在发展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在城镇建设中存在较大的资金问题,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行。为了提升建设效率,国家开始在项目中推行PPP(公私合营)建设项目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项目风险的存在影响了PPP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是推进PPP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
PPP模式项目中运营风险概述
运营风险介绍
在PPP模式的基础建设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其存在的运营风险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得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产品质量和项目服务水平无法满足项目运营的需求,从而导致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实际运营。在有关PPP模式项目运营风险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市场环境造成的风险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直接影响项目的进行,因此,对其运行有着最大的影响。
PPP模式项目不同阶段的运营风险
研究人员为了降低PPP模式中项目风险对项目进行质量的影响,对当前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发现在该类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如下的几类:第一,项目唯一性,在实际进行过程中,由于PPP模式的存在使得项目同时受到国家机关和私人企业的管理,垄断性和项目公益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得项目的进行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在项目周边出现同类工程,影响项目的预期经营收益。第二,市场环境变化,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收益的基本原因就是其建设符合市场需求,做到对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准确预测可以保证项目的收益。但是在实际管理中,预测模型和市场数据的有限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对需求量进行准确的计算,需求量的变化使得项目运营出现较大的风险。第三,市场供给为题,由于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难以针对市场型需求对经营进行调整,使得项目后期的技术和产品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项目收益。第四,产品价格调整,一般的商业产品为了获得收益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来对价格进行调整,在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其产品与服务的价格需要接受政府的规定,其可能不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影响项目经营产生的收益。第五,费用支付风险,在部分项目中,其服务对象是地方政府,而部分政府的财政发展情况不佳,可能存在费用支付困难问题,影响项目的财务周转。
PPP模式项目运营风险的形成
在PPP模式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其运营风险主要是指在运营中产品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使得项目无法获得市场资金来实现长久的运营,造成项目中断,影响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在项目的立项研究阶段,其运营效果就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并随着项目的逐渐进行产生变化,最终影响项目收益和财务周转。要对PPP模式项目的运营风险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应当从项目的运营周期入手,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运行决策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因素、政府因素、法律因素等都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影响项目的经营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发现,PPP项目的运营风险并不仅仅表现为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项目财务受到影响,在项目的整个过程即从项目立项到运营阶段中,市场等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加大的运营风险。当前PPP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已经超出市场可以调整和承受的基线,因此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来控制项目运营风险。
项目风险的危害
在PPP项目中产生的运营风险会对项目的进行和收益产生较大的危害,其中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造成项目的运营效率降低,在市场环境和项目运营风险的影响下,项目的产品或是服务质量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生产以及服务效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项目效果;第二,致使项目失败,PPP项目的进行目的是通过公私合营的管理模式来推进城镇化建设,项目经营出现风险就会造成社会和市场资源的浪费,一般这类项目政府为了保证社会利益会进行回购或是持续运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酶,与原先公私合营的目的冲突。第三,危害人民生活,PPP项目一般是针对人民生活来提供服务,假如在运营中出现较大的风险就会造成项目运行质量问题,损害公众利益,影响人民生活。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PPP模式项目的运营风险直接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因此,政府和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降低运营风险。
降低运营风险的建议
风险柔性分配
一般来说,这类项目的运营风险是由市场资本来进行负担,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项目运营的整个周期中,运营风险都存在且对项目决策和产品生产过程造成影响。为了降低风险对市场的负担,在PPP模式项目的合同制定中,应当使用柔性化合同,使得市场和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来进行合适的应对。在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信用问题是极为关键的因素,部分项目的运营风险的增加都是由于政府管理人员未能遵守合同导致的,因此,要保证项目的高效运行,政府和企业应当遵守柔性化合同,将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
分清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
PPP模式项目在运营中同时具备商业性行业公益性特点,其公私合营特性使得其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里也,又可以在政府的规划之下,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服务,实现公益价值。在项目风险的管理中,抓准项目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分界线可以有效提升项目收益。其项目商业性部分由市场资本进行管理,公益性部分由政府进行管理,政府管理可以保证项目公益性以及其对人民生活服务的保障。社会资本对项目商业性的管理可以保证项目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双方的同时管理可以规避企业逐利性对项目经营的影响,企业也可以对政府的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双方在划清界限的前提之下进行合作,共同提升项目效益,降低风险。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项目的风险处理中,除了在项目进行中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风险预防之外,还需要建立合适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便于在风险发生之后对其危害进行控制。当前,在PPP模式的项目管理中,其运营风险影响项目收益的方式是动态的,因此,其应对处理机制也应当是动态化的。第一,在项目的评价阶段,政府应当保留自身可以进行控制的风险,将其余风险分配给社会企业,并将其应对能力作为合作标准。第二,在合同签订使其,在条款制定上应当具备管理上的弹性,保证风险的可控性。
结语:在PPP模式的项目中,对运营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对项目的实际效益有较大的影响,其风险管理工作应当从立项开始,政府和企业可以从风险预防和风险应对两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处理机制,对运营风险进行管理和分担。
参考文献:
[1]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 例的中国 PPP 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 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5):107113.
[2]吴淑莲,陈炳泉,许叶林,刘 勇.公私合营(PPP)项目市场需求风 险分担研究[J].建筑经济,2014(10):26-29.
[3]李虹,黄丹林.PPP 项目风险 管理研究综述 [J]. 建筑经济,2014(6):37-41. [4]杨文宇.基础设施 PPP 项目 的全生命周期动态风险管理探析[J]. 项目管理技术,2010(8):39-43.
论文作者:李小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模式论文; 政府论文; 市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市场需求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