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前言:体育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课程,是初中阶段唯一的室外教学,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都有一定的兴趣,虽然因为兴趣的不同,在一些课程中不愿做主动学习,但是整体的思想上还是对体育课程比较感兴趣。而现在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核心内容,是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的主要教育工作方向。但是初中生的心理上对于管教较为抵触,也比较敏感,想要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针对学生的真实感受来进行,所以初中体育教学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以体育精神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程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体育精神,而体育精神是心理认识的主观体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方法上可以与体育精神作为内容和方向,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健康心理的精神提升。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逐渐加强了竞技性和合作性[1]。比如足球、篮球、短跑接力等。在这些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将其中的体育精神提炼出来,并以此为教学的方向引导学生发展,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能够在体育精神的帮助下,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得到提升。例如,在足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三人足球竞技,强化学生体育技巧的应用和合作意识,同时在形式上以学期为单位组织三人足球的联赛,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之间循环竞技,并在期末决出最后的冠军。通过这样的足球教学方式,学生在竞技中会逐渐感受到配合的重要性,在心理上就会建立集体和团队意识。而且在足球联赛的进行中肯定有输赢,也有失误,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胜负心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做足球技巧的指导,学生的足球技能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信心和竞争意识也能有所发展。体育精神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除了在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还需要在体育规则中进行,使学生感受规则,形成健康的心理认识,从而就能形成平等的心理,能够有效避免学生极端心理和取巧心理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实际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中,学生需要参与体育训练当中,在其中有真实的体会,教师就可以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行为上做心理教育,从学生的情感感受出发,针对到学生的具体心理意识,从而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保证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健康体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一些项目的练习中肯定会有较大的差距,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这种自卑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受到限制。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就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去做比较[2]。但是不要比较最终的结果,而是比较进步,相较于上一次有了多少的进步,使学生认识到起点的不同无法决定,但是在努力下可以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进行超越。例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肺活量和身体素质都比较好,成绩就比较好,但是一些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成绩就较为一般,这时教师在公布成绩的时候可以从相较于上次的训练成绩来进行,让所有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在训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学生的自卑心理也就会得到改善,逐渐建立自信心,养成克服困难,不断提升的健康心理。
三、尊重学生差异构建平等体育环境
学生之间都是不同的,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构建平等体育环境,以此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感受上有所发展,能够建立良好的心理认识,多做自我反省,而不是去找客观原因。比如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让教学去迎合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也为学生提供进步的台阶和空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评价[3]。这样学生也就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学会心理反思,也就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在身体的锻炼中能够有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心理上获得良性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体育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全身心成长。但是在实践的渗透策略实施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具体的体育运动和客观情况做引导性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获得愉悦的感受,也能做自我心理上的深思,也就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宋加友.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30-231.
[2]于志杰,朱玉海.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整合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0):25-26.
[3]马俊.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田径,2019(05):4-5.
论文作者:代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论文; 体育运动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