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视角下电视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
魏 铭
摘 要 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科学传播,一直受到多方关注,并且褒贬不一。近两年,综艺大热,出现多种以科学普及和传播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同时,也有众多其他类型综艺在节目中加入了科学理念。电视一直是科学普及和传播的非常重要的媒介,在科普与科学传播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将娱乐化与科学相结合,更有利于观众的接受度。
关键词 综艺节目;科学普及;科学传播
1 科学传播与科普
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因此科学的发展不止于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用,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科学一步一步进入生活之中。当科学越来越多的进入生活,人们对于科学的关注度也是不断的提高,逐渐就会产生对科学发展过程的追溯和探求以及对科学的反思。这些最直接的表现是在教材和课本之中,但是最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还是在影视作品,这也是传播最为快捷的途径。
刘华杰教授曾经提到过,公众理解科学分为一阶传播和二阶传播,一阶传播是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是讲求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以及其中的影响。
吴国盛认为,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是科学传播事业的三个历史阶段。科普是掌握科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向没有掌握科学知识的人群进行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公共理解科学不仅是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科学事实的理解,同时需要公众对于科学方法和其中局限性的理解,并且可以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价。科学传播又是对公众理解科学的一个扩展和继续,其中更为强调科学反思。
我国常态化的公务员培训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应该说,这种常态化的公务员培训对于公务员能力和政府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公务员能力素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公务员培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要成功化解这一主要矛盾,就必须对现行的公务员培训(包括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和培训评估等)进行全面的变革和创新。笔者认为,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视角,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意蕴及对公务员培训的新启示,重新审视和反思现行公务员培训中的存在问题,以探索公务员培训变革和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不失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刘兵认为,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区别不是历史的也非层次的,他认为不管是现代科普还是传统科普,都是将科学大众化的活动,不同的只是内容发生了变化。科学传播不等价于科普,同时在受众对象上,科学传播是多主体互动,包括公众同时也是包括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并对其生命力的高度自信。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双十工程”——山西古建筑文化培养教育中心为平台,开展了对本校大学生古建筑认知及文化自信现状的调查,为下一步开展以古建筑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LI Dong-mei, ZHANG Ling-juan, QIAN Huo-hong, ZHANG Ling, LU Xiao-ying, YU Long-juan, GAN Li-fen, HU Min,JIANG Wei
《长城》作为中美合拍片,戏剧化的讲述中国黑火药的传播,本身的故事则是侧重讲述打饕餮的故事,黑火药则是雇佣兵到来的原因。经过历史考证可以知道,我国的火药传播时间在宋代,在电影中的时间正好相符,虽然电影中并没有刻意的提及。《长城》虽然是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模式进行拍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场景中包括了大量的宋代已有的科技仪器,从布景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用心,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讲述纯粹的历史故事并不能吸引太多的观众,视觉效应、奇观感受是必须的。部分人在观影结束之后,并不相信这些科技出现在宋代,出现在古代中国,认为导演有夸大之嫌,甚至认为是非常没有诚意的失败的作品。
根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有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三类,“三种教学形式各有优缺点,在每一具体场合都必须考虑其最优组合”[11]。
例如:假设电动汽车持续行驶时间不超过15小时,则在图3所示模型图中,虚线段AC以及虚线段AF的预期时间为18小时,便对其进行删除。
其实电影之中的很多科技并非夸大,电影中虎军所使用的破坏力极强的火气装备在《武经总要》上便有记载,宋代开始已经出现使用火药、火箭鞭,以及蒺藜火球、引火球等8种火球攻击方式。鹰军使用的弓弩远射阻击怪兽,也是在《宋史·兵志》上有所记载“诸路禁军近法以十分为率,两分习弓,六分习弩,余两分习枪、牌”。宋代弩的使用率高于之前历代,弩的设计和数量上都是登峰造极的。
《这!就是铁甲》最为突出的就是铁甲间的格斗过程,另一档类似的节目由于综艺性过强,过度的卖情怀,使得其口碑平平。这档节目作为科普铁甲知识和铁甲的格斗文化而言,它是成功的,但是从科学反思的角度而言,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节目开篇设定是科技发展到顶端,人类面临末日危机,其中一个人类,深刻意识到人性的温度和感情丧失是人类的真正终结,拯救的办法是警醒身处2018人工智能元年的人们,但是在之后的节目中却很难看到开头节目设定的情景。因此这个节目成功的将铁甲引入人们的视线之中,却缺失了机器带来的反思。
2 电视节目、电影与科学传播
波兹曼曾经提到过“电视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的方式。于是——这关键之处——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电视节目是以娱乐性质出现的,虽然他有极高的传播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娱乐为目的的电视节目,需要保证收视率、广告植入、赞助等多方面因素的时候,吸引观众是最重要的目的。而作为观众,打开电视多半为了放松减缓压力,那么进行严肃的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德国莱尔浩福二合公司位于德国慕尼黑近郊卡尔斯菲尔德。该公司自1987年起开始致力于开发和生产用于动力总成的噪声检测系统,并一直活跃在面向动力总成的声学早期故障检测和下线质量控制领域中。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客户提供支持,该公司于2007年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代表处。
那么就会出现娱乐化的科普,科普的目的其实并非是让观众熟记知识考点,进行答题考试,而重在普及,使得观众对某一项科学概念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对于科学知识的严肃讨论和精确的表达是科学家内部的事情。当然电视的科普针对的对象或许不应该是对是非辨识度较低的孩子,学校中对知识的严肃教育更为适合。
综艺节目中有关历史类的节目有《咱们穿越吧》《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这其中,《咱们穿越吧》是六位嘉宾每两期感受一段历史,其中就有与造纸术相关的节目,还原造纸术的全过程,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选定每位嘉宾分别进行造纸术的某一步骤,从切麻到浸泡蒸煮及舂泥打浆,之后进行抄纸,最后晾干进行书写,将娱乐性与真实的造纸过程相结合,观众既感受到了综艺节目带来的快乐,也完整了解了造纸术的过程和其中的艰辛,在节目过程中会有嘉宾对于其在造纸过程中的感受的采访片段,并且在每一步开始之前,节目会援引相关文献进行解读,这种文献解读并不复杂,好懂易记便是综艺节目的一大特点。
电视科普看起来缺少严谨严肃的科学风气,但是却是很好的引导,它可以引导看电视的人对其中每一内容产生兴趣,进行查找并可能进行深入的阅读了解。
电视科普的作用并不是给人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它通过娱乐化的方式,让观众更为接受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
《国家宝藏》作为一档综艺节目,降低节目中的娱乐成分,又没有照搬以往节目的生硬套路,将娱乐与科普创新结合,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今年热播铁甲格斗类综艺《这!就是铁甲》从开播起便广受关注,首期上线四个小时破亿,这款节目定位便是普及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客、人工智能的重要政策,基于全球机器人格斗比赛近20年的发展路程和经验,邀请世界顶级队伍进行铁甲对决。《这!就是铁甲》的录制现场是全特殊材料玻璃的未来太空舱,在极具设计感的灯光的搭配下令观众仿佛置身科幻电影中。场外配有铁甲比赛时的专业解说,既能快速解说场上格斗情况,又风趣幽默,可以吸引到大量的铁甲爱好者观看节目。邀请四位明星经理人带队,通过粉丝效应亦可以聚集众多观众,当一个节目精心制作,并有了足够多的观众之后,在普及传播上也是极为有优势的。
式中,Ct为施药后第t天的农药残留量(mg/kg),C0为原始沉积量(mg/kg),k为降解速率常数,t为施药后时间(d)
科普与科学传播的重点并非是在短时间内了解并理解一个前沿的科学理论甚至是科学模型,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思考的形式和反思的观念。虽然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认为“埋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理论,这种理论是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传播速度上,电视还依旧占领着大量的群体。虽然目前的网络非常发达,博客、微博的各种科普博主以及各种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推文的阅读量都是10万加甚至是上百万,但是依旧无法打败电视作为基本传播手段的地位。同时,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基本为年轻人,但是科普与科学传播并非只是对年轻人而言,希望更多的人成为受众,那么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电视作为传播媒介。
与《咱们穿越吧》的娱乐搞笑不大相同的是两档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和《我在故宫修文物》,则是从文物的角度去还原背后的工艺和故事。《国家宝藏》九大博物馆馆长加盟坐镇,每一件展示的宝物,都会有一位国宝守护人,并由守护人去演绎一出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馆长们专业深刻的讲解点评与明星可圈可点的精心演绎穿插而行,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历史和民族的了解,实现了电视综艺节目的教化性目的。
《国家宝藏》作为口碑收视双高的电视综艺节目,在介绍中国历史文物的同时,也在讲述着中国工艺的非凡历程。匠人们不断改造精进工艺过程,是对手中器物最大的尊重,在战火中保护文物的国人,他们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个观众。节目中无论是王凯饰演的乾隆对各种釉彩大瓶的执着制作,还是何炅饰演的长沙匠人对陶瓷工艺的改变,基于史实的合理虚构串联起来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时代的烙印,是不灭的记忆。这一设置,不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科普了文物的背景知识,更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有选择标准的邀请素人加入,使得整个节目更加亲民,也让观众看到,保护文物,了解文物并非只是历史专业学者的任务。不管是“好色之徒”的冯海涛先生对千里江山图的还原绘画,还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的传承人仇庆年先生现场对国画颜料的展示,今生的讲述让观众更为震惊古代艺术家、匠人的无限智慧。
电视节目的科普并非一定局限在纪录片、科教节目之中。近几年,国内综艺大火,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质很强,通过明星效应以及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会吸引到大批的观众。进行传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受众群体,再好的节目若是缺少观众,也无法达到传播的意义。
不管是科普还是科学传播都需要有效的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电影和小说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科学传播的媒介之一,尤其是电影,受众群体较多,又是广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方式。
这些被认为是常识的内容,在观影结束之后,发现并非如此。对于科技知识的缺乏,使得人们很难去反思科学问题,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学生更向往未来,而法国的学生更愿意回到过去。从调查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未来充满了幻想和美好,对于法国学生而言,未来似乎并不乐观。这与国家和从小的教育是有非常密切关系的,我国一直以来对科技的态度是较为乐观的。在科学传播上,科幻小说被划归儿童文学,科幻成为了孩子们的故事,直到《三体》获奖,才让国人重新审视科幻是什么,科学传播才再次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之中。
目前国内的诸多综艺类节目,都在讲科学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明星大侦探》作为一档侦探类的节目,背景设置时会出现与科技相关的故事情节,例如“末日蜜蜂”讲述蜜蜂灭绝之后,用人造蜜蜂进行授粉,故事主体虽然仍是搜寻线索进行破案,但是将环境问题带入其中,可以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反思科学发展下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人类生存问题。
在讲到唐朝对云梯、投石车、冲车等进行改造的时候,节目中便引用《墨子·备梯》中“云梯者,重器也,其移动甚难”这句话,节目结合唐朝前中期,丝绸之路上的战乱不断,还原利用攻城器械攻城的过程,讲述唐朝军队对武器的改造以及使用方式,并且在每一种装备出现的时候,都会配以相关的说明,说明其发明出现的时期和用途,并且需要嘉宾还原相关场景。将娱乐性和有关的历史相结合,其目的不仅是做出一款收视率高的综艺节目,同时也是希望将科学文化知识进普及传播。
3 目前国内电视科普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科普节目基本上都是将科学与娱乐相结合,区别在于结合的程度,例如《咱们穿越吧》就是娱乐性更强的节目,虽然不妨碍思想传播,但是过强的娱乐性也会导致观众的注意力分离,达不到节目与其的效果。电视观众所感兴趣的内容是既有娱乐性又是于科学相关的节目,这样的节目既可以带来乐趣又可以看到科技的神奇之处。
我国科普性电视节目从最开始的纯科普教育类到谈话互动式,再到目前的综艺形式,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很多人认为目前国内与科学有关的电视节目不过是用科学的噱头博话题度,提高过审可能性。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发展的过程,与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进行电视科普相比,我国目前的以科学节目可以达到科普的效果,但是想要达到科学反思、公共理解便是有难度的事情。不管是科学反思还是公共理解都需要,主体参与者有主动的选择意识和思考过程,这并非是科普能够达到的效果。
目前电视科普的作用其实是,打开人们的视野去了解更多不曾了解的知识,与电视相比,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科学传播手段是相当成功的,也是更被诸多学者和大众认可的。即便是这样对于电影之中的硬伤的质疑和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科幻电影以科学为基础这是一定的,其中的幻想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江晓原曾经提到“科幻电影有3种功能,对未来的预期、娱乐功能、表达作者对当下的关注功能”。因此科幻电影算是跳出传统的科普层面,走向科学反思、公众理解的科学传播层面之上。刘慈欣也说过“科幻电影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不管是传统的硬科幻,还是后来的软科幻,科学总是或明显或隐藏在其中”。从中不难发现,当人们注重科学理解的时候,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或许可以让你更容易的看懂电影中的科学元素,但是即便不了解科学知识,也并不妨碍大多数人观看科幻片,否则不管是《阿凡达》或者《星际穿越》都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票房。
因此,当电视作为一种科普和科学传播的手段也是同样的,大多数人认定科普应该是严肃严谨的,但对于全社会的普及和传播科学而言,其目的不是将每一个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理解科学发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启发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更为重要,思考未来的发展可能也是科学发展所应该给注意到的问题。科学不是简单的发明创造,每一个现在出现的理论发明对于未来都是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那么,电视可以作为科学传播的媒介吗?莱曼·布莱森认为:“智慧和胡说八道存在于人类自身之中,而非存在与他们所使用的机器之中。”电视与书籍、电影和目前线上的诸多平台一样,都只是一种传播媒介,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并不应该存在电影可以进行科学传播,电视综艺节目就无法进行科学普及甚至是科学传播的。
综艺节目作为目前科学普及和传播较多的出现在电视之上,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逐渐的摸索发展,慢慢将科学理论、科学过程、科学解释以及科学结论进行重现,逐渐强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伦理挑战以及时下最新的争议话题。当然,这些发展过程也并非只依靠于综艺节目,更多类型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一同发展才会让科学传播不断发展,更多的人会逐渐主动进行科学反思。当年推动科学传播的手段也并不只局限于电影与电视,但是媒体确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枢纽环节。现阶段,科技话剧、博物馆、科技展览、科创秀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着现实生活,在这种情况中,不谈科学传播的建制化,起码在大众传播中是非常有前景的。
综上所述,综艺作为目前电视上科学普及的传播形式,是有其必要存在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综艺也在从纯娱乐形式进行转变,当科学与娱乐达到相对平衡的结合关系时,其传播是有效的,并且也是受欢迎的。
以转矩T0=5N·m为初始值;步长θ1=10N·m;终止值T15=145N·m;转速n0=500r/min,步长θ2=500r/min,终止值n11=6 000r/min。根据公式求得不同转矩、转速下的功率,再根据等值线图结合读图软件Gatedata寻找该功率、转速下的电动机效率。
综艺确实面对着诸多的质疑,但是从《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成功案例中看,并不能全盘否定综艺的传播价值,也不能直接否定电视进行科普的传播形式,科学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未来科学的想象和已有科学会给未来带去怎样的状况时,科学传播的重点内容便是预判和反思,可以说这是科学传播非常独特的地方,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便会成为浅层次的介绍,缺乏对于科学的内在把握的;如果过分深入便有成为了专家会谈,使得受众无心继续观看。这是科学传播的独特价值所在,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播的形式,更要注重科学内容,将科学内容与传播形式相结合,在互动引导下,使得大众愿意理解科学、反思科学。
参考文献
[1]马塞尔·拉夫莱特.美国电视上的科学[M].王大鹏,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刘兵等.多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3]刘临春.亘古绵延 生生不息——谈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传承与革新[J].当代电视,2018(4):16-17.
[4]罗媛原.我国科普电视节目的科普效果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
[5]刘红叶.科技类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的形式分析[J].视听,2018(8):69-70.
[6]赵匆.科学传播视域下的中国电视科普节目[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7]江晓原.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8]刘兵,侯强.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5):80-8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5-0155-03
作者简介: 魏铭,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传播。
标签:综艺节目论文; 科学普及论文; 科学传播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