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兴市场金融风暴的原因及教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教训论文,风暴论文,原因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货币化进程的加速,金融风潮亦随之而来。非洲曾有20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其中有5 个国家耗费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来补救损失;在东欧,爱沙尼亚、立陶宛、 波罗的海三国因私人银行急剧增加而冲击了全国的金融体系;匈牙利政府三次拨款给国家银行,以解决不良贷款造成的危机;捷克曾因一系列金融丑闻而使金融业濒临崩溃的边缘;保加利亚银行因缺乏监管亏损10亿美金。1994年这场灾难降落在拉丁美洲,造成毁灭性影响,并给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冲击。1997年,金融危机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露出端倪,年初韩国韩宝公司贷款丑闻的曝光,震动韩国政坛,半年后,一场更大的风暴——泰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
一、亚洲新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泰国金融市场自今年以来危机频生。二月初,国际投机者就大量抛售泰铢,引发泰国金融体系不稳。5月14日, 一些国际投机者再次大量抛空泰铢,使泰铢兑美元汇率跌至10年来的最低位,泰国股票指数也由年初的1200余点下跌到551点。 泰国央行为此采取了紧急措施: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国客户贷出泰铢,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 三个月利率分别为12.5%、12.25%和12.00%,使泰铢投机者的成本提高,同时新加坡等国中央银行根据亚洲十国(地区)达成的货币收购协议,联合抛出美元支持泰铢汇率。在亚洲银行的共同干预下,泰铢汇率才勉强回稳。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把由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挂钩,改为管理式自由浮动(Managed float), 这一决定意味着泰国将放弃实行了长达13年的汇率管制,使本已陷入经济困境的泰国引起金融动荡。泰国政府在公布此项政策后的当天,泰币即大幅度贬值,一些商业银行一度报出了29.8泰铢兑换一美元的汇价,比中央银行6月30 日最后一次公布的汇率中间价25.79相差15.5%, 大多数金融机构纷纷暂停外汇交易业务,观望事态的发展。
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后,国际投资者又将资金转向炒卖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元,引起比索和马元汇率的大幅度下跌。菲政府为遏止投机狂潮,防止外汇储备流失,在7月11 日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波动。比索原定实行固定汇率,比索兑美元基本固定在26.4比索兑一美元的比价,波动范围不超过正负1.5%,放宽后的波幅没有明确说明。 在宣布这一决定的当天,比索与美元之比为29.45兑一美元,下跌了11.5%。与此同时,泰铢再跌3.5%,曾经报出30.025 泰铢兑一美元的比价,这是7月2日宣布贬值后的又一次大幅度下跌;马元下跌到3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2.5730,此外台湾元和韩元汇率也出现下滑;印尼政府未雨绸缪,在印尼尚未受到太大影响时,其央行即宣布印尼盾波幅由8 %放宽到12%。7月16日印尼盾贬值1.9%,新加坡元跌破1.445支撑位; 同时,泰国、菲律宾等国股市继续大幅度波动。汇市的严重混乱袭击着整个东南亚市场,波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
二、金融风暴的原因探析
亚洲新兴市场金融风暴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何在?舆论界见仁见智,说法不一。
从外部因素来看,此次金融风暴的直接诱因是国际汇市大投机家索罗斯利用其主理的基金兴风作浪。1992年他曾在英国大量抛售英镑,迫使英镑贬值,从中牟取暴利;1994年又冲击墨西哥金融市场;此次对亚洲市场故伎重演从而引发了金融风暴。
从内部因素来看,泰国等新兴市场在经济持续增长时期爆发金融风暴,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金融风暴的直接导火索是银行信用危机。由于东南亚各国房地产发展过热,造成银行呆帐、坏帐剧增,动摇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从1992年起,泰国货币当局对外国资本敞开大门,向外国和本地银行提供大量低息美元贷款,结果许多银行把近30%的贷款投向房地产业,造成房地产盲目发展,供过于求;目前,泰国空置房屋率高达20%,印尼空置房屋率达18%,马来西亚、菲律宾也出现房地产积压,从而导致银行呆、坏帐激增,金融业运作困难使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动摇,外国投资者纷纷抛出泰铢;加之国际投机者推波助澜,造成泰国金融市场动荡。尽管泰国央行采取了提高利率、动用外汇储备等措施,也无法抵御投机资金的攻势,最终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
第二,金融风潮的经济根源是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和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一国币值强弱可以大致反映出该国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泰国、菲律宾货币被迫贬值,显示了其国际竞争力降低这一事实。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4年泰国经常项目赤字为80亿美元,1995年增至135 亿美元,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达160多亿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泰国贸易逆差达33亿美元;菲律宾近两年经常项目逆差约30亿美金。为弥补经常项目逆差,泰国、菲律宾大量吸引外资,用外债来维持其整体国际收支平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出口结构单一,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泰国出口产值占GDP总值的40%,出口产品中电子产品比重过大, 马来西亚电子产品约占出口总量的80%。当1996年国际市场电子产品需求出现萎缩时,亚洲各国的出口下降,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此外,国内工资增长快,劳动力成本高,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形成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
第三,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决策的多次失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当经常项目长期出现赤字时, 理应让货币随市场力量贬值,从而抑制进口、振兴出口,改善收支状况。然而,泰国和菲律宾货币当局却执意维持高估的币值,使调整汇率平衡贸易收支的机能无法运作。(2)泰、菲中央银行为支持本币汇率, 不断动用外汇储蓄购入本币,使国内银根吃紧,利率不断上升,据德国7月10 日《经济周刊》报道,泰国中央银行仅在今年5月份就动用了约40亿美元, 这相当于泰国外汇储备的将近1/9;高利率虽然在早期起到了吸引外资的作用,但在货币贬值迹象趋于明显后,外资大量撤出,短期内无疑加重了货币贬值的压力。外汇储备不足,也给货币投机商造成可乘之机。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原先均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在市场上浮动的上下限不到1%,投机商在这些国家炒汇的风险小; 然而国家外汇储备不足,则降低了国家平抑市场的功效,这也是造成外汇市场动荡的因素之一。
三、泰国金融风暴的影响
泰国金融风暴的明显结果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美元在这次动荡中直接受益,不仅游资将美元作为躲避汇市风险的安全岛,而且亚洲国家政府、公司和投资商也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将美元作为硬币持有。而泰国等亚洲国家(地区)在动荡中受损,泰国则首当其冲。首先泰铢贬值可能会导致泰国国内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引发通货膨胀,泰铢下挫导致股市下挫,举贷企业将因此而受损失,这种令人恐惧的金融风暴波及东南亚、影响到整个亚洲地区,拉美市场也受到影响,巴西股市连日下挫,跌幅高达15%。人们担心,这场金融风波是否会导致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时所产生的“龙舌兰酒效应”?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理由有三:
第一,泰国问题与墨西哥1995年的金融危机有相似之处,但二者问题大小不一、程度不同。在世界金融市场迅速融合,流动资金日益庞大,特别是私人资金迅速增长的环境下,亚洲新兴市场经济过热的货币较为普遍。据报道,1990年外资在这些国家国内投资的比重为4.1%, 现在已提高到20%,投资方式也由过去以银行贷款为主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为主,这两种形式占外来投资的75%,由于这些私人投资资金的大量流入,使当地经济过热,外资在投资初期回报率较高,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投资回报率便无法维持在预期的较高水平上,这些私人资金便会大举撤出,造成金融风险。泰国和墨西哥虽然受私人投资资金的影响,但投资于亚洲的外资多为较稳定的直接投资,波动较大的证券投资仅占11%;而墨西哥金融危机时,拉美的外资有26%是投向回报率较高、风险较大的有价证券投资。
第二,泰国金融风潮与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时,两国经常项目赤字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8%,但亚洲除日本以外的10 个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共达4135亿美元,足够维持区域内近半年之用,远远高于墨西哥当年仅可维持0.7个月的外汇储备。
第三,东南亚各国政府对金融风暴应付得当。泰国和菲律宾中央银行决定大幅度贬值本国货币,使外资重新涌入,股市回升,利率下降,金融市场暂时归于安定,同时请求国际组织施以援手,是泰、菲两国的又一应急措施。菲律宾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争取到10亿美元的贷款,以补充其国家储备金,打击市场投机性买卖,使汇率稳定下来;近期,泰国已通过谈判,争取到备用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将向泰国提供160 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泰国加强外汇储备和重振经济,这是自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向单个国家提供的最大一笔贷款,其中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供10亿美元贷款。尽管这些贷款较之当年美国给墨西哥提供的200亿美元贷款金额相差甚远,距泰国政府所需的资金缺口也还很大, 仅仅工业所需资金缺口就达600亿美元, 但这笔资金毕竟是泰国所急需的,它将有助于支撑泰国货币、保持清偿能力并增加泰国的外汇储备,同时也预示着泰国将要进行痛苦的经济改革。
迄今为止,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潮一直比较孤立,与墨西哥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相比,亚洲金融动荡的影响面相对要小,亚太区域内部外资流动仍较为稳定。但金融动荡给这一地区带来的损失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停止贷款,外国投资纷纷从亚洲撤离,亚洲各国货币贬值将使债务负担加重等,亚洲各国经济增长会因此减缓。
四、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调不错,但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出口强劲扩张已给新兴工业国家造成很大压力。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438.7亿美元,其中出口808.2亿美元,增长26.2 %,顺差177.7亿美元。但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某些问题与新兴工业国家(地区)是相近或相似的,东南亚所发生的一切,无疑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对于改革的顺利推进、经济健康的发展不无裨益。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国内经济的最大变化是由短缺走向过剩,经济政策也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促动。由于产品过剩,使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下岗人数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两极分化明显,部分国有企业效益欠佳,使国有商业银行收息率偏低。另外,房地产开发中泡沫成份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出现供需矛盾突出、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建设过多,投资效益低下,部分空置房屋的积压,影响了银行资金周转。再有,多年积聚起来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国家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金融风险除一般市场风险外,还表现为源于体制和政策的非市场风险(如扶持亏损企业、维持职工生活而发放的贷款,为替代财政开支的政策性贷款等),造成金融资产素质下降,增加了金融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解决市场需求促动问题,今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去年相比已大有改观,即由国内需求促动转变为国内、国际需求共同促动;但目前城市耐用消费品需求已趋饱和,要有效促动,必须开发农村这个潜在的广大市场。
其次,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是改革的关键,我国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资金来源。1996年国有经济比重为32%,而非国有经济比重则上升为68%。目前国内拟逐步开放产权市场,利用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筹措资金并为下岗职工制定了社会保障条例,这些都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改革的过程应力求平稳,否则将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企业大规模经营不善也将转化为金融危机。
第三,我国外资流入量越来越大,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9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52.2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423.5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4.2%和12.2%,是继1994~1995年之后的第三个持续引资高峰,但我国经济面临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在引资方面应在注重外资的质量,将外资在证券市场的投资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中。
第四,加强金融业的引导和监管。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宏观调控的总枢纽,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通过资金的流动与组合来实现,银行的经营状况、经营成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是加强金融监管,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将一切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泰铢美元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外汇论文; 经常项目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