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T?D?李博士的成才之道_李政道论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T?D?李博士的成才之道_李政道论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成才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奖论文,之路论文,获得者论文,博士论文,李政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苦难的童年与小小教书郎

1925年11月25日,李政道生于上海一个名门望族家庭,父亲李骏康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化系,母亲张明璋是上海启明女子中学毕业生,在那时可算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李政道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十分尽心和严格的。为了使子女在数学、英文和国文方面有坚实的基础,还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家庭对李政道智力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0年代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是一座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到处是外国租界,外国人趾高气扬。李政道13岁那年,有一天,他在英租界乘电车,下车的时候不小心碰了一位中年的外国人。外国人就认为他的尊严受到损害,下车之后立即找来了印度巡警,这些替英国人“看门”的警察,不由分说就把李政道的双手反背起来,让那个外国人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军便占领了上海。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迫害和继续求学,李政道兄弟几人先后辗转到江西。在江西,虽说生活苦些,但毕竟没有隆隆的炮声。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李政道也就踏下心来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李政道的努力使得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李政道读高三的时候,有一天,学校的训导主任派人把他请去。李政道心里直打鼓,训导主任有请大概不会有什么“好事”吧。训导主任这天还特别和气,指着坐在一旁的数学老师说:“不少老师夸奖你,说你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也很不错,特别是数学、物理更突出,很有天赋。现在战乱期间,学校聘老师很困难,经校方考虑再三,想让你为低年级同学上这两门课,怎么样,没有什么问题吧?”

原来是这样,让我来当小先生!李政道感到非常突然,一下子愣住了,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坐在一旁的数学教师笑着向他点点头,慢条斯理地说:“小同学,当然做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件事可以解校方的燃眉之急,对你个人也是一件大有益处的事情。”李政道使劲地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这件事。

就这样,李政道走上了讲台,给低年级的同学上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他不仅要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抓紧课余时间来备课,由于他平时学习认真,很多概念在学的时候体会比较深,又是刚刚学过不长时间,很了解学生的难点和疑问,因此他的课讲得浅显易懂,竟收到了成年老师达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先生”,一本正经神态自如地侃侃而谈,都赞叹不已。

茶馆里的大学生

1943年秋,年仅17岁的李政道以同等学历的资格考入了迁址到贵州的浙江大学。那时候非中学毕业生也可以参加大学考试,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水平,称之为同等学历。李政道小学、中学都没有毕业,大学也没有毕业,他得到的第一个“毕业证书”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证书。

浙江大学几经搬迁,办学条件很差,师生们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学校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仍不断地开展教学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李政道开始接触到了一些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像30年代从德国留学归来的王淦昌和束星北等人。李政道就是在这里开始接触量子力学、狄拉克方程、光谱精细结构、中微子实验与理论等重要的物理前沿问题,为日后解决重大的物理学课题打好了基础。

当时教室和宿舍都很拥挤,想找一个读书的地方也很困难,后来李政道发现附近的茶馆是个好去处,那里有坐位,有桌子,正好读书。李政道和同学课后便到茶馆里,花钱泡上一杯茶,一坐就是一天。但是茶馆里人来人往,喧哗吵闹,一会儿也不得安静。开始时李政道很不习惯,但也没有更好的去处,久而久之练出了一套闹中取静的功夫,可以专心读书,不受外界干扰。一天下来,茶水变成了白开水。后来,李政道常自称是“茶馆里的大学生。”

老师的推荐使他登上赴美的航船

日军侵入贵州,浙江大学被迫停办。李政道转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的一所联合大学,它聚集了当时我国一批最优秀的学者和教授,虽然教学设备很差,生活条件也不好,但教学质量还是很高的。

在西南联大求学是李政道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在这期间对他影响最大、帮助最大、对他成长起最重要作用的是吴大猷先生。

那时的吴大猷先生只有40多岁,但已是颇有名望的物理学家了。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特别关心青年的成长。吴大猷在指导李政道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小伙子求知欲很强,思路敏捷,凭着吴先生多年教学的经验,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天,校方通知吴大猷、华罗庚、曾召伦3位教授立即到重庆去,国民党的总参谋长陈诚要见他们。原来国民党政府要建立国防科研机构,请3位教授推荐5名在数学、物理、化学方面优秀的青年学生出国深造,作为后备人才,其中物理2名。吴大猷先生对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对好学生了如指掌:杨振宁已去美国留学,其他人如黄昆也去了美国,还有一个人在吴大猷先生的心中早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就是李政道。当时李政道大学尚未毕业,但是他学习刻苦,思维敏捷,有创新精神,给吴大猷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政道是最合适的人选。从吴大猷给他在芝加哥大学留学时的老师高德施密特教授推荐李政道的信中就可以看出吴大猷先生对李政道的期望:“他(李政道)在中国只念了3年大学,但是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他思想敏捷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并且工作十分努力,我相信,如果给予适当的引导,他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物理学家。”

在吴大猷先生的推荐下,1946年秋,19岁的李政道从昆明辗转到上海,从黄浦江畔登上了“美格将军号”轮船赴美国深造。

芝加哥大学是唯一允许没有大学毕业资格的学生进行博士研究的大学,他就在芝加哥大学注册了。

攀上科学的高峰

李政道在西南联大注册时,杨振宁已经获得硕士学位了,那时候李政道与他只是点头之交。而现在他们都住在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学生公寓内,他们开始很认真地讨论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

李政道与杨振宁都是极端敏锐而快捷的思考者,两个人的智慧经常在碰撞中发出火花。他们对任何问题都是兴致昂扬的,争论起来嗓门极大,几乎完全用中文讨论。因此,旁听者(美国人)只能听到一些好像很熟悉的物理名词,却无法了解那些用中文讨论的内容,或者偶尔听到“哦!我现在了解了。”这样一些英文只言片语。

他们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李政道怎样看待自己的成果呢?在诺贝尔奖的晚宴上,李政道的即兴演说中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这一次演讲事前并没有被告知要说什么,他想起了中国古老而有趣的孙悟空的故事。他首先向到会的来宾介绍了孙悟空从一只石猴如何当猴王,又怎样当上了“齐天大圣”,又如何与如来佛对阵。最后,李政道话题一转,“在我们追求知识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很快地进展,但是我们必须要记住,即使我们已经翻筋头翻到如来佛的手指根,我们离绝对真理,还是非常遥远的。”

在美国他与杨振宁合作,取得了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可以说他的成绩出在美国,但基础却是在中国打下的。

标签:;  ;  ;  ;  ;  ;  ;  ;  

诺贝尔奖获得者T?D?李博士的成才之道_李政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