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论文_伍瀚臣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论文_伍瀚臣

伍瀚臣(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二小学 广西 隆林 5334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9-0201-01

体育课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效的得到提高,所以我们的新教师应对现行的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教学常规的管理(体育课)

1、课前常规:

①、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②、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场地、器材。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③、学生因伤病不能参加激烈活动,课前应向老师说明情况并请假。

④、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等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①、上课铃响后,教师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②、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响亮,口令清楚标准,正确示范动作,教态严肃、自然,语言精练,富有亲和力。

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所,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密度和运动量。

⑤、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作用,经常训练,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

⑦、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⑧、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按要求写好教案。

⑨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

①、课后找特殊学生谈心,总结经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

②、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③、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④、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总结。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课

现在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新课程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根据这个理念把学习内容又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宣泄,只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愉悦的满足,因而教学过程成了教师的个人独角戏,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参与,没有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满足。所以,新时期,新理念,面对改革的呼声,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大胆的提出快乐体育,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结合到教学实践,我认为就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乐”。只有快乐,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只有快乐,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快乐,才能展现学生的个性,有比较才有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新要求,对体育教师提出要求:

一、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备的东西,如何把难懂的教学内容融化成学生感兴趣、易懂、易做的方式来组织教学,着就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才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实践操作的本钱。

二、教师的情绪和师生互动

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互动的参与热情。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应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蔼可亲。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轻松、愉快、亲切,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另外,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享受运动的快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增进师生的感情。

三、教师教学语言生动化

大家都知道任何体育课都是少说多练,但是我们怎样用极少的语言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想。虽然不是同专业,但是教学对象是一样的,听他们的语言、语气,看他们的教态以及肢体语言,听多了看多了相信就有收获。

四、激励多样性,管理智能化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鼓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同时也 课堂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任务。表扬形式应多样化。尽量扩大获奖面。如口头表扬,给集体加分,给大家表演,也可以采用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拿器材,还器材的方法等。表扬的时机可在课的开始、课中、课结束之前,课后等任何一个时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表扬,它对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起着非同小可的激励作用,可以使体育课充满朝气,活而不乱。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诠释“快乐”这一主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境和模拟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情境化,学生均以不同的角色置身其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应具备那些内容:

1、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情境。

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怀有好奇、求趣和喜新的心理。如上课前,教师应抓住学生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中间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最后放松应是全身心的放松。

2、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时间短,主要分布在课的前部分,所以教师应把新内容安排在课的前部分,后部分安排一些有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操作情境。

在体育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知识转化问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并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这样教学,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5、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设交流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并通过争论达到1+1>2的效果。

6、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设生活情境。

体育活动教学情境来源于实际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让体育钻进生活,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尽量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价值,增强学生用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论文作者:伍瀚臣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论文_伍瀚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