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 553100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5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关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人们对分娩系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娩护理趋向人性化,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使产妇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促进其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产时及产后并发症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健康。开始注意享受和保护自己的人权。随着医疗体制的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注意在诊治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与此同时,产科的患者是待产的孕妇,患者和家属就诊的期待是与其它科室有着巨大不同的,所以,产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属于高风险科室。
1 护理理念理解偏颇
因为长期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医务护理人员多关注患者的生理疾病,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内容就会偏颇。怀孕及即将分娩作为一种社会事件可以引起孕妇的心理压力,导致孕妇的情绪波动,加之生理方面的不适感,这些可诱发或加重孕产妇的焦虑、抑郁、恐惧、紧张、担心和害怕等情绪障碍。这时候孕产妇需要家人的陪伴的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关注、理解和支持以及尊重和接纳Ⅲ。而护士常常忽视了孕产妇的心理需要,不能进行换位思考,无法充分尊重患者的的人格和尊严,无法充分关注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更无法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所以不能及时发现患者情绪的波动,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孕产妇及家属的不满。
2 护理综合知识技能欠缺
孕妇从人院、分娩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如果护理知识技能低下,操作违反了《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有些护士发药配药时没有履行“三查七对”的制度,配置液体时没有注意”一看、二倒、三摇、四再看、五拧瓶”的步骤,为新生儿洗澡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等,必然会 现护理差错和事故,导致护患纠纷,甚至进入法律程序。另外,目前的教育体系和医疗体制导致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只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忽视了伦理学、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样对患者的心理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也缺乏有效的办法,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下降,进而影响护患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作为产科的高风险产科部门,要求有风险管理机制,产科护士的要求应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必要知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各类风险及时发现和护理服务流程的管理。但在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没有注意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此同时,护士和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相关法律常识法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缺乏护理风险意识,很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
4 护理人员短缺
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医院的一个通病。中国目前的护理人员是按照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并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需求增加,护理内容丰富,护理增加的标准,原来的人手比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牛逼的需要,尤其是产科新生儿床,不包括在产科病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额外的工作负担。在这种状态下,护理人员需要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身体疲劳,精神疲劳,工作将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考虑问题会不全面,工作是有一个心脏,但没有力气,努力降低工作效率,护理工作质量将下降。没有有效的护理预防,保健,当问题出现时,评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下降,护理风险会增加,可能会导致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的患者的后果或残疾的可能性。
具有高风险,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每一个环节,在护理危险后果严重等特点的护理风险,特别是在护理过程中,面对的是孕产妇,面对的是新鲜两个人的生命,这样的风险是大大增加。因此,在对实际工作中的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警惕性,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机构,改变服务的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法律法规的必要的知识,识别,评估,评价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和治疗,避免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解决方法
在产科护理实现人性化,这将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其宫剖产率和母婴并发症,最大限度地确保母婴安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采用由1名专职助产士与家属(以丈夫为主)全程陪伴相结合的分娩护理方式。第1产程:助产师主动关心产妇身体及心理情况,协助产妇适当抚摩子宫,用手掌轻按腰骶部酸胀处以减轻疼痛,温和耐心地向产妇讲述自己或其他产妇的分娩经验,辅之以优美的音乐,消除产妇产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树立自然分娩信心;②产房护理:进入产房后,产妇会有明显的大便感,此时助产士应及时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及放松,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助产,一旁丈夫要为妻子加油鼓劲。对出现新生儿窒息时,应抓紧时间进行抢救,努力保证母婴安全。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宝宝已安全降生,并用赞美的语言描述宝宝的头发、皮肤、身长等情况。如婴儿出现异常,注意要避开产妇处理,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增加产后大出血的风险;③产后2h陪伴:产后极帮助产妇恢复体力,适当补充营养及水分,并行针对性产后宣教。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宫缩、阴道出血、膀胱充盈及新生儿等情况,如发现产后出血征兆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论文作者:夏同芬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产妇论文; 产科论文; 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