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课前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做好课前学习准备工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好《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学习材料,运用于课堂,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微课;最小公倍数;课前预习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数字知识的某个知识点(重难点)或教学环节以生动活泼的视频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加上现代化网络传播技术和可移动通讯设备的高速发展,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变得十分高效,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引下随时随地接收教师传递的微课信息,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与课后复习。
下文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课“公倍数概念的引入”这一教学环节为例,阐述如何利用课前微课结合课堂讲授讨论学习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由教学目标可知,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通过情景这一工具,学生理解情景并从情景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进而得出结论,完成本节课这一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专帮穷人战胜那些战胜恶人……)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到了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想法。(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先在日历上圈一圈、再在本子上写一写的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故事情景可以吸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但生动的故事只是用PPT课堂展示一大段的文字,并利用教师课堂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我们可以相信教师讲故事的语音语调足够动听,可以相信教师PPT色彩斑斓,但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学生面对堆砌了满满一页的文字能够专心致志的边听边看边思考,成年人很难做到,更可况是四年级的学生。
Khosla Ventures创始人Vinod Khosla提出PPT的“5秒原则”:打开一页幻灯片,5秒后关掉,观众还能描述其中的内容。别在幻灯片上堆砌太多文字、图片,而同时你还在不停地讲,听众眼睛和耳朵很难同时处理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住幻灯片是用来辅助演讲的,而不是干扰!
细心的读者肯定也会发现这个故事虽然可以吸引学生,但内容实在太冗长,课堂会占用很多的时间。而且有很多与数学无关信息同样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偏离本节课知识点的思考,听完故事之后独立思考,可能部分学生还沉浸于故事情节久久不能自拔呢。
规定同桌之间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尽管学生原有的经验与知识被激活了,但思维却“固定下来了”,限制了学生探索的思维,学生理解公倍数意义的途径被固化为先圈日历,再写本子。
鉴于此环节传统教学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尝试了将此环节提前到课前,以微课形式通过现代通讯工具(微信群、QQ群、百度云盘链接)课前分享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观看故事,提前思考,并在环境允许情况下和家人朋友讨论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学生在观看视频故事,家长学生一起观看一起探索,如果个别学生被故事吸引可以反复观看,也许正因为他的反复观看,当他回过神来探索数学问题的时候,说不定能有更多的创新思维;而学生在家学习思考,环境相对轻松,没有课堂上时间的紧迫性,学生就有机会孕育和释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开始就被老师规定用某种规定的方法探索得到“正确”的结论;家长群也同样存在不同的学历和素质的人群,他们的眼界同样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利用工具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随后的课堂教学环节我们把原本讲故事和学生思考讨论的这7分钟左右时间重新利用于展示学生在家预习的成果。
具体此教学环节过程如下:
师:3天休息一天是第几天休息?5天休息一天呢?
生:第四天、第六天
师: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么找到这个日期?
生1:(展示)自己制作日历表,在日历表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生:“两种颜色的圈重合日期就是阿凡提去的那天,最早的时间是12号”
生2:(列举法1)
自制2张日历,找到4的倍数的日期、6的倍数的日期,剩下日期全部擦除,两张日历放在一起,相同的日期圈起来。生:“日期相同部分就是阿凡提可以去的时间,12日可以早点拿到工资”
这是最原生态的一种列举方法。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帮助下,直接罗列4的倍数和6的倍数找到相同日期12号和24号。
生3:(列举法2)
自制一张日历表,找到4倍数的日期,然后在其中找6的倍数日期,把12号和24号用剪刀减下来。当问其为什么用剪的时候,他的回答仅仅只是剪下来有洞,看的更明显。
教师适时的反问班级学生:在这张日历表,我们如果先找到的是6号、12号、18号、24号、30号,在这些日期中,你们能不能找到4的倍数的日期?
同样也有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先罗列4倍数,再在其中圈出6的倍数。
生4:(集合思想)
用透明硫酸纸打印两张一模一样的日历表,4倍数日期涂上浅红色,6倍数日期涂上浅蓝色,然后把两张日历表叠在一起,红色和蓝色重叠的日期就是阿凡提去的日期。
至少在这节课这篇教案的这个教学环节,课前微课预习、学习,学生可以在更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自主建构学习带来的丰富的愉悦感和深刻的成就感。
论文作者:曾焕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学生论文; 最小公倍数论文; 公倍数论文; 日期论文; 倍数论文; 阿凡提论文; 课前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