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岭南音乐发展的方向与趋势_音乐论文

21世纪岭南音乐发展的方向与趋势_音乐论文

21世纪岭南音乐发展的定位及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岭南论文,走向论文,世纪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类别 音乐学 民族音乐研究

当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时,冷静地思考一下岭南音乐未来的定位及走向,是非常及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岭南音乐”的概念,目前尚未见统一的正式文本。而对“岭南”的概念,目前已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泛指五岭以南。唐朝时曾置‘岭南道’,区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东南部的部分地区,而历史上一些言及广东的著作,又多以‘岭南’冠之,或称‘岭表’、‘岭外’等等,如《岭南杂记》、《岭表录异》、《岭外代答》等,并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注:叶春生:《岭南俗文学简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第2页。)

关于“岭南文化”的概念,有人从其历史形成过程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广东,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远古时,五岭之南的南越人和岭西的西瓯人、骆越人,岭北的山越人、扬越人,岭东的闽越人等,合称‘百越’。他们和环太平洋南线诸岛诸民族也有亲缘关系。……百越之地,战国时曾属楚国。秦汉间中原汉人南迁,‘楚越交融’加上‘越汉杂处’,促成了新生代广府粤人的诞生。由是越、粤并称。以今广东为中心的岭南腹地开发较早,先后吸引了福佬移民、客属移民、水上昼民等在粤地定居,渐次营造了具有不同民风、民俗、民系文化特征的地方音乐,形成了包括土著越人及其后裔(部分壮族、瑶族、黎族人)以及广府人、福佬人、客属人、民等在内的多群体共生共建的区域文化‘岭南文化’。”(注:冯明洋:《大文化视野中的岭南音乐》,载《中国音乐年鉴》1996年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301页。)

岭南音乐实际上是指岭南文化中的音乐;如同古琴艺术中的岭南派,国画艺术中的岭南画派,它们都是在岭南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的。岭南音乐一方面有古代土著百越诸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又有中原文化南迁的发展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岭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欧风西乐东渐中又领其先,因此当今的岭南音乐已交融了中外、古今、南北多种音乐文化因素。由于广东地处岭南腹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有些人又把广东地区的地方音乐称为岭南音乐,将广东地区三大乐种:粤乐(广东音乐)、潮乐(潮州音乐)、汉乐(客家汉乐)视为岭南音乐的主体。于是乎,岭南音乐又成了这三个乐种的代名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视野已不仅限于观照岭南音乐自身的发展,而是站在岭南音乐文化的高度来看待岭南音乐的发展,换句话说,即岭南音乐的发展,应与整个岭南音乐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岭南音乐文化不仅包括以广东三大乐种为主体的岭南音乐,而且也包含了岭南地区交响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出,群众性文娱活动特别是群众歌咏活动的发展,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对岭南音乐家的研究,对一些器乐演奏岭南派的研究,对岭南地区音乐各品种的高层次的理论研究,甚至还包括岭南地区各戏曲音乐的研究以及它们的推陈出新、不断发展。

广州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会城市,其交响音乐的发展显然比其它省会城市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对西方古典音乐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州已成为交响音乐演出的重要基地之一。广州交响乐团(前身为广州乐团)是全国较有影响的乐团之一,她甚至可以与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形成鼎足之势。她成功地完成了1993年全国首次指挥比赛的演出任务就是一个佐证,1998年的进京演出又是好评如潮,而珠影乐团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交响音乐演出队伍。1997年广东星海音乐厅的建成,更为广州普及、发展交响音乐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地。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广东交响音乐的创作远不及交响音乐的演出活动活跃,以热心从事管弦乐与交响乐创作、指挥、评论与理论研究的作曲家、指挥家和理论家为基本队伍而组成的广东省交响音乐学会已注销。广东的交响音乐创作原有很好的基础,排在全国的前列,但在近几年,随着艺术市场化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交响音乐创作步履艰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创作群体。对我省交响音乐作品的理论研究工作,几乎成了空白,这些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忧患。

广州是大陆内兴起流行音乐最早的地区之一,一直为世人所瞩目。有人曾提出“把广州建成国际性流行音乐城”,并认为“流行音乐是当今的主流音乐”,“代表了今天的音乐只能是流行音乐”。(注:陈小奇:《把广州建成国际性流行音乐城》,载《广州日报》1994年6月3日第14版。)可见流行音乐的强大影响力。然而,广东的流行音乐建设也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薄弱点,那就是对其理论研究的疏忽,正像有人分析的那样:“广东乐坛的理论研究向来滞后于实践。”(注:冯明洋:《大文化视野中的岭南音乐》,载《中国音乐年鉴》1996年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307页。)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几次大高潮中,尽管都有广东的词曲作者、表演者首当其冲,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带动起广东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在热度极高的流行风潮中,缺少冷静的理性思考,缺少理论上的研究、总结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有人曾切中时弊地指出:“要使广州成为流行音乐创作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就要在这里形成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流行音乐评论队伍,以百家争鸣推动艺术创作。”(注:朱小丹《在首次广州流行音乐研讨会上的讲话》,载《人民音乐》1994年第7期。)

而另一方面,广东尚未能形成一个具有本地音乐特色的流行音乐创作、表演群体,岭南音乐风格并未引起词曲作家们的足够重视,而歌手们对岭南音乐更是知之甚少,这种情况也制约了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因为毕竟“风格是一面旗帜,广州的流行音乐如果能够博采众家之长又形成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她的生命力将更加旺盛,影响将更加广泛。”(注:朱小丹:《在首次广州流行音乐研讨会上的讲话》,载《人民音乐》1994年第7期。)

反思一下广东交响音乐和流行音乐近些年来的现状,或许对我们寻找岭南音乐的发展走向有些帮助。

1997年和1998年,李岚清同志曾就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及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等问题,有过两次重要讲话。(注:见《人民音乐》1998年第3期、第9期。)这无疑为我国交响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鼓舞推动作用。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领域的开放,也使中西文化在这里形成剧烈的冲撞,岭南音乐面临着艺术市场化和西方文化与流行音乐冲击的双重挑战。然以广东三大乐种为代表的岭南音乐在广东及一些海外华语地区仍有着突出的优势,这里一方面有文化观念上的惯性,另一方面便是岭南音乐在演奏实践方面的特殊生态条件。有人将这特殊生态条件概述为五个方面:“一、重奏的多声性的器乐演奏传统。这种活动形式,当地习称‘私伙局’。……二、以工尺谱、二四谱为本的润腔基本功。……三、器乐与声乐相互沟通,未被切断。……四、器乐与古典诗词意境的表里相托,未被破坏。……五、借物言志的人格意识。”(注:赵宋光:《有关钢琴教学与广东音乐的两点意见》,载《中国音乐年鉴》1996年卷。第293页。)在这种生态条件下, 岭南音乐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活跃在海内外广大地区。但当我们对岭南音乐的生命力兴奋不已时,我们又不得不清楚地看到,岭南音乐的未来发展存在着潜在危机。一种风格流派亦或一个乐种的形成,一般具备四个条件:代表人物,包括她的创始人及从事这项事业的大批专业人士;完整、系统的教育机制,包括教师和教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与该流派风格相适应的经典曲目。这四个条件,在目前岭南音乐的发展中有些已明显地弱化了。在曲目的积累方面,岭南音乐三大乐种似仍停留在有限的传统曲目中,当一些新曲目出现时,又缺少应有的推广。在对岭南音乐诸方面的研究中,如对广府文化与粤乐粤曲的研究,对潮汕文化与潮州音乐的研究,对客属文化、客家山歌与广东汉乐的研究,以及对古琴艺术岭南派的研究,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它们显现的更多是局部的、个体的、表层的研究,如对某一现象的分析、某一表现形式的说明、某一乐曲的解析,似乎尚缺少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全方位的较深层的研究。研究人员也显不足。在后继人才方面,似也未到“涌现”的程度,这当然与我们的教育机制有关——教师与教材的相对匮乏。

当我们理智地反思之后,对未来岭南音乐发展的定位和走向可以付诸一个乐观的理想蓝图:

首先在世界范围岭南音乐已成为认知广东地区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音乐风格已融贯于广东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和流行音乐创作中,在岭南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下,广东地区岭南音乐与交响音乐、流行音乐的创作、演出和理论研究都很活跃,各个群体平等地对话、双向交流,那种雅俗的论争,寻求平衡的埋怨大为减少。其次,岭南音乐在学校中已广为普及,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音乐教育,岭南音乐已在其中占一定比例。再次,广东地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的专著、乐谱,特别是有关岭南音乐的书谱可以在本地区出版,作者们已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出版单位。最后,广东地区的演奏家,特别是岭南音乐三大乐种的演奏家、作曲家的表演和音乐作品能在本地制成音像载体。

这些,便是我们所期待的岭南音乐的繁荣时期。

在展望岭南音乐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还应吸取广东交响音乐和流行音乐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岭南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引导,以形成岭南音乐的创作、表演群体,如时机成熟应考虑成立有关岭南音乐方面的学术组织。如果说岭南音乐特殊的生态条件是其发展的基础,那么岭南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便是造就岭南音乐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粤乐粤曲善于打破封闭状态,大胆吸收外来乐器,以及乐于服务于都市文化娱乐生活,勇于打破雅俗界限的禀性,为其它乐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广东地区营造岭南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需要大家的努力,更需要国人文化素质、音乐素质的提高。有人说,艺术家应是一位先知先觉者,他应以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判断去探索新艺术。如此,音乐理论家就应有展望未来的勇气和胆量,应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并以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品味角度而成为探索岭南音乐发展的先头兵。

21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岭南音乐也将走向辉煌,让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同心协力将岭南音乐送向繁荣!

标签:;  ;  ;  ;  

21世纪岭南音乐发展的方向与趋势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