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地春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英才中学 山东 东营 257100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种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英语教材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巧妙渗透人文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品质,获得人文熏陶和思想启迪,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材开发与利用人文内涵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141-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对教材进行研读,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英语教学必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要潜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元素。巧妙渗透人文性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教育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合理开发教材丰富的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渗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从七年级上册开始,英语教材文本中,表示见面问候的句子如“How are you?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见面打招呼的习惯。“Thank you very much”面对他人提供的帮助,及时表达我们的谢意,使我们对他人美好心灵的肯定与鼓励。“Sorry”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语。当我们做了错事,我们理所当然要说“sorry”,当我们给别人带来困扰或者不便时,我们也要说“Sorry”。会说 “Sorry”是我们的修养,也是高情商的体现。如果我们做错了事,就要主动认错,并且勇于弥补过失,这反映了我们是有勇气和担当的人。我们需要孩子有这样的品质,不是吗?“Can I help you”?无论自己是提供服务的人员还是向他人提供帮助的热心人,都让人觉得我们的举止得体,充满温情。八年级教材的“Could you please ……?”让我们对别人提出请求时更为礼貌、委婉。通过语言教育,我们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得体,大方。
二.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的生活习惯
好的饮食习惯,是身体健康的保证。七年级上册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通过深入挖掘文本,紧紧抓住核心单词“healthy”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明确“What is healthy food? and “How to eat healthily?”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的观念。通过对教材的适度拓展,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的饮食多讲究食品的口味,西方人饮食习惯更为理性一些,食品的营养性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这一点我们得向西方人学习。从就餐习惯来说,西餐通常是把甜点放在餐后来吃,而中国则不同。通过学习本单元,教育学生对食品要”轻口味而重营养”,要有健康的饮食观和饮食习惯。
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与锻炼习惯是学习的有力保障。在八年级上册Unit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中心话题是“Free time activities”.本单元的问题会引导学生思考:How often do they exercise? How often do they drink milk?本单元2b部分的文章“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文章指出电脑和电视只是供消遣放松的方式,而最好的放松方式是锻炼。 但当下很多学生生活在自己狭隘的空间里,他们大部分的闲暇时间被手机、电脑,电视占据了,这使得他们远离大自然,远离体育锻炼,远离家人与朋友。因此,我们借助本文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反思:闲暇时间该把手机和电脑放一放,去和家人聊聊家常,叫朋友出来聚一聚,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鼓励学生勇敢的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永不言弃
?八年级下册Unit7 Section A 3a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 , 文章重点分析了攀登者的精神:
他们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攀登珠峰,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即使有困难,他们选择勇敢的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教育意义,笔者通过设计如下问题来启法学生思考:
A: What’s your dream/aim/goal(目标) in your life?
B: My dream/aim/goal is to__________________.
A: What difficulties do you face to achieve?
B: I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clu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face difficulties?
B: When I face difficulties, I w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此设计来引导正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自己树立的目标,要学习登山者永不放弃的精神,积极的克服困难,奋力拼搏,迎难而上。
四、帮助学生打开视野,走近英美文学,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下册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介绍了多部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和西方经典音乐,如: Alice in Wonderland;little Women; Treasure Island; Olive Twist; Robinson Crusoe; Tom Sawyer及主要的音乐country music, rock band ,pop music等。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笔者就以暑假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大家,鼓励同学们看这些经典名著的电影和小说及欣赏country music, rock band ,pop music代表歌曲。通过这个活动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了课外,学生被带入了一个新鲜、奇特的世界,他们接触到了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他们对这些经典文学和音乐充满了兴趣,对学习这一单元充满了期待。进入正式学习阶段,笔者以微课或视频片段的形式增进学生对相关经典的了解。学生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异域文化的客观认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为他们将来走向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帮助学生品读文本后面的千言万语
通过对八年级下册Unit10 Hometown Feelings的仔细研读,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反映离开家乡到城市寻找机会的农民工的文章。它既关注农民工背井离乡打工的艰辛无奈,又反映了政府关注下农村的可喜变化。更为浓重的一笔,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是改变不了的。基于这点认识,我认为这是一篇饱含深情与正能量的文章。既然文章包含着丰富的感情,那么简单的文字背后就有千言万语。我们就要通过教学将这种深情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品读文章中“Hometown feelings”。上课伊始,笔者就播放打工者回家过年的视频,以帮助同学了解文章相关背景。通过层层深入的阅读,引导同学们品读出钟伟对家乡的不同情感。文章首段,介绍钟伟因长时间未能回家说““It’s a shame, but I just don’t have the time,”笔者通过使用不同语调读上述的句子,让学生体会那种语调更能体现出钟伟想回家却不能回的无奈。学生自读时,就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钟伟对家乡的情感来。读完全文,我让学生分析一下自己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学生一致同意是最后一段,因为它包含着钟伟儿时对家乡柔软的甜美的记忆。这记忆中有儿时的欢乐时光,有儿时的小伙伴,有儿时的一物一景……于是老师利用配乐,学生和着配乐充满感情地朗读:It was such a happy childhood . Our hometown has left many soft and sweet memories in our hearts.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在细细的品味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被充分挖掘出来,它在孩子们的心中也活了!
这节课我认识到,文本的美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品味,也许我们不能每节课都如此设计,但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理念,我们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更轻松有趣,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纷呈。
总之,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创造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在体验中感悟人文内涵、并在感悟中把人文内涵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借助教材所涉及的领域,为学生打开通向课外的广阔天地,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人文熏陶和思想启迪。这才是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意外”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袁昌寰
论文作者:李地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学生论文; 人文论文; 教材论文; 文章论文; 自己的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内涵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