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集体建设中“独立人格”的培养_独立人格论文

班级集体建设中“独立人格”的培养_独立人格论文

班集体建设中“独立人格”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班集体论文,独立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独立人格就是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是人的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权利,是个体的自主性和对社会的负责精神,是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自我价值的追求。

群体的发展需要个体的发展来保证,只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很好地产生系统效应,班集体才可能快速地发展。然而,目前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必要的尊重和应有的发扬,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的影响

古就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权威的,是绝对的。虽然说近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然而,受长期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是不可能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集体中,教师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是那些顺从、驯服的学生,如果班上有学生敢当面与教师顶嘴,揭发教师的短处,那肯定是“大逆不道”,不用说要当堂训斥一番,而且今后还会给他“小鞋”穿。这时候的班集体中,一切独立的个性和个人意志的滋生与发展,都是与教师的权威及管理的方便等格格不入的。这种“服从”“看班主任眼色行事”的行为,由于长期受到熏陶,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班集体发展的一种思维定势和指导行为的思想。如果有学生胆敢稍有逾越,便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群起而攻之”。人言可畏呀,长期以往,学生“独立人格”又如何得以健康地发展?

(二)“大一统”的班级管理机制的影响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取向,是维护班集体群体的发展和符合社会性的发展。在《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约束基础上,再加上班级“约法三章”,班干部的有效管理,使班级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这时,班级学生的发展需要“一日三省吾身”,遇事要瞻前顾后,做到克制、自律、自省,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这种只有集体而“目中无人”的伦理观与管理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得到发扬。在“大一统”管理机制下,对个体的约束和限制,强调个性的服从、依赖与自我束缚,忽视了个性的创造性,以这样高昂的代价换来的是群体的安定、团结。

(三)班集体活动中“伪民主”的影响

西方教育历来宣扬教学民主,一直重视自愿原则,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人格独立。在班级管理或课堂中,班主任仅是配角,在收集学生的思考方案与提议后,适当提出一些建议,鼓励并促成一些有益的活动的开展,教师自始至终都是旁观者与评价者。活动的自愿、个人的意志、独立的个性的发展得以充分的体现。而中国的教育哲学历来是讲“自觉”原则,个人的意志服从集体,服从上级的意志。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出面谋划,选取参与人员,从台词到服饰安排,到出场先后顺序都一一加以落实,于是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成员们能“主动”积极参加,“踊跃发言,踊跃参与”。结论是:效果“良好”。然而,民主何在?个性何在?从这个角度考虑,应当说,西方教育哲学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个体价值上具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发展,随着教育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独立人格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应当把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培养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因为没有独立人格,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意识。因此,我们要培养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者,就不可不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一、重视儿童的真实活动

儿童教育家皮亚杰深刻指出: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儿童具有他自己的真实活动,而且不真正利用这种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儿童的学习,表现为儿童心智上的特征表现。目前,一种被认为是单一的关系,另一种则被认为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前一种是儿童从外界接受已经十分完善的成人知识和道德成果,教育的关系一方面是压制,而另一方面是接受。所以这时候教师精心布置的作业、活动,特意安排的角色,要写的文章,是学习,却都是一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练习或是一种模仿与重复,这时学生的内心是服从而不是培养自主性。这何谈独立人格?后一种情形是儿童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探索,甚至走错了路,这都是儿童自己的真正的活动,在这些“真实活动”中,他们经过自己的智力与亲身的经历去完成正当的行为,这不是一种模仿,而是一种丰富。在真实活动中,儿童的人格得到整体的发展。独立人格素质的培养通过儿童自己“真实的活动”来完成,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去干,做个甩手掌柜又如何,教师只要做好方向把握、鼓励与支持、评价与活动的延续的有心人就可以了……

二、重视美与审美教育

美与审美教育是完善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础,审美教育与人格的完整有密切关系。达尔文曾说:对艺术的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力的衰退。失去了这种趣味和能力就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进一步伤害理智,甚至还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理。在班集体的培养与建设中,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使他们懂得什么该赞美、什么该鄙视、什么该支持、什么该反对……由于有美的熏陶,作为人格独立应有的自尊心、责任感、正义感、美感都能在人的价值观与行为中充分体现。因为有了美,他们才会产生爱,才会感受到爱,才会去施爱,这才是人格和谐的主旋律。

只有美,才会集个人与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充满文明的、智慧的、艺术的、道德的优良班集体。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需要的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得到美的教育。何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呢?为什么要死扣教条,把他们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圈内,使他们飞不高跳不远呢?有了美,还需要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之事吗?

三、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就是认识自我各方面的总和,包括个人地自己的价值、目标、计划、动机、希望,甚至害怕与恐惧的认识等等。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善、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等等是实现人的“独立人格”培养的重要过程。

班主任在建设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使他们得到“别人行,我也行”“我是一个有用的人”等自我肯定的意识,不能眼中只有少数班干部和特殊分子,而其他则视而不见。成绩差的学生,而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可以在其特长方面加以重用,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同时在加强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学生之间多向加强思想交流,做好思想疏通,把分歧处理在激烈的争论之中,而不是主观地定夺。自我实现的瓶颈是不能突破自我而有所提高,我们可以提倡进行自我追求完美、不论做什么都有做得最好的思想。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被老师与同生嘲笑,说不再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子,可爱因斯坦却拿出一个比交上去的更糟糕的小板凳。这就是追求完美,追求自我实现,追求自我的最大突破。另外要把追求的理想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不建空中楼阁,不断完善自我,在不断的追求和实践中实现最大的自我价值。

四、开展“磨难教育”

高分低能、不能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工作成绩与能力不符、人际关系不协调、在竞争中失意悲观等,这些近来表现在被教育者身上的不健全的人格给我们带来深思。完善的独立人格还应当包括对挫折的“享受”。只有克服困难才有成功的愉悦和满足,反之,就会产生挫折感。在挫折面前,人通常是精神颓废和沮丧,百事不兴。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困难与挫折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思想,要求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才能成长立业。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求低能者练能、体弱者炼体、意志不强者培养意志、胆小者训练胆量等等。总之,要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不断地进行系统脱敏,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

标签:;  ;  

班级集体建设中“独立人格”的培养_独立人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