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32例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期间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总结。结果:PICC置管的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有9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因并发症拔管的有2例,其余均在出院或疗程结束后拔管。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能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及意外发生。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08-02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临床治疗需要,须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和静脉营养,而经周围静脉输注时极易发生渗漏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可靠、耐高渗、保留时间长、相关感染率低且操作简单易行,已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普及[1]。我科2017年5月—2018年6月,共有32例极低体重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对症处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出生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1050~1450g。置管时间为出生后3~5天。导管留置时间为6~54天,平均29天。经右贵要静脉置管25例,经左贵要静脉置管1例,经右正中静脉置管3例,经右颞浅静脉置管3例。导管插入长度9~13cm。因并发症给予非计划性拔管2例。均采用1.9 FmedCOMP PICC导管。
1.2 方法
观察记录PICC置管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发生率。
2.结果(表1)
表1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发生率
3.原因分析及处理
3.1 导管堵塞
输液困难、注射泵阻塞报警、无法抽到回血、冲管时感觉有阻力。
3.1.1原因 第一例为注射泵连接后未按“启动键”、30分钟后发现外导管有回血、导致堵管;第二例为置管后第5天给更换敷料肝素帽时,未先行正压封管,当操作结束用生理盐水冲管时感觉阻力较大、导致堵管。第三例为输注白蛋白后、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而继续静滴5%葡萄糖5ml/h,4小时后注射泵阻塞报警。
3.1.2处理 3例中前2例用肝素化生理盐水通过三通接头反复多次回抽后,复通成功,导管持续使用了18~20天,于患儿出院时方给拔管。输注白蛋白堵管的患儿、经肝素化及尿激酶复通均失败、造成非计划性拔管。
3.2 静脉炎
置管后的第2~3天、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形方向出现皮肤发红、肿胀、呈条索状,置管前后右上肢对照为0.6㎝,导管位置正常、液体滴入正常、患儿无明显不适。
3.2.1原因 一例为顺利穿刺贵要静脉后送管速度太快;另一例为穿刺颞浅静脉送管困难、采取了强行送管的不规范操作,2例均为机械性静脉炎。
3.2.2处理 暂停输液、给肝素化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抬高患肢或头部;局部外涂喜辽妥药膏3~4次/天。监测肿胀处的消退情况,2例均在置管后的第3天好转、肢体测量对照为0.2㎝,给PICC导管持续输液。
3.3 穿刺点渗血
置管后30分钟内给穿刺点按压、粘贴敷料,1小时后穿刺点出血渗透消毒纱布、HP敷贴下有不凝血液,针眼处有活动性出血。
3.3.1原因 患儿凝血功能障碍(置管前已给输注凝血因子)
3.3.2处理 (1)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及血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2)给予换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后消毒纱布按压固定,(3)维生素K1肌肉注射、输注凝血因子;(4)安抚患儿适当限制置管侧肢体活动。
3.4 胸腔积液
置管后20小时患儿在PICC管输液中、出现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查体发现患儿右腋下一2×2cm的肿胀物、胸片提示胸腔积液。
3.4.1原因 复查胸片导管可能异位至奇静脉(影像科医生报告)。
3.4.2处理 立即给拔出PICC导管、停止同侧肢体的输液,局部给喜辽妥药膏外涂3~4次/天,经机械通气、胸腔穿刺后患儿好转。在置管中若采用ECG技术定位导管尖端位置能有效避免异位管(此项技术昆明市儿童医院前行院区已开展)。
3.5 导管打折
PICC导管外露部分于穿刺点皮肤处打折致输液泵阻塞报警。
3.5.1原因 穿刺点位于肘窝处(穿刺右上肢正中静脉)、患儿频繁屈肘所致。
3.5.2处理 给予更换贴膜、用HP敷贴采用无张力粘贴法将穿刺部位及圆盘覆盖、并将外露导管塑形,再用条形柔软布巾缠绕固定肘窝,以增大肘窝角度减少屈肘活动。
3.6 拔管困难
置管第54天、经常规消毒穿刺点给予拔管时,感觉有阻力且外露的导管呈韧性拉长回弹。
3.6.1原因 留置时间较长穿刺点的肌纤维包裹导管所致。
3.6.2处理 先用生理盐水纱布湿热敷穿刺肢体20~30分钟,再握住穿刺部位附件导管左右旋转、缓慢的顺势拔出。切不可用盲力强行拔管以免导管断裂。
4.小结
NICU收治的早产儿胎龄和体重越来越小,而总输液治疗时间越来越长,PICC置管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大大降低了因反复穿刺或药物刺激对患儿血管的损伤,也保证了患儿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需要[2]。但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小体重低,身体内环境不稳定,机体免疫力低及血管细小、穿刺困难,故置管中及置管后易发生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易导致置管失败及非计划性拔管。本组患儿所发生的并发症除2例非计划性拔管外,其余均因正确及时的处理后正常使用。为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科室护理人员需掌握导管维护的正确方法,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交接班,严密观察总结,从而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玉侠主编.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07.
[2]孟燕.风险管理对减少新生儿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66.
论文作者:王佳,艾庆林,张春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体重论文; 极低论文; 患儿论文; 原因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