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对我国住房金融业的启示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对我国住房金融业的启示

肖连魁[1]2000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对我国住房金融业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论文摘要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促进了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结合,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在我国,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又空置着约6400万平方米的住宅空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对矛盾,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实现居者有其屋,并对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操作过程怎样,其抵押证券如何设计,在我国如何推广,尚是一个新颖的课题。本文分四章对此展开论述。 第一章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把单个或多个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并以此为担保品发行证券(即抵押支持证券,MBS),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它起源于七十年代的美国,其初始动机是为了解决利率变动对银行、储蓄机构的资金来源约束和对赢利的影响,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其它投资者。 抵押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产生所必备的市场条件包括:1 发达的一级抵押市场。其中住房抵押贷款人(又称贷款出售银行、发起人)、评估机构、信用局、产权保险人、私人抵押保险人、政府抵押保险人各自履行着不同的职能。2发达的二级抵押市场。一级抵押市场是抵押贷款的发起市场,二级抵押市场是抵押贷款交易和流通的市场,抵押支持证券产生于二级抵押市场。由于贷款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借款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因此贷款人希望把不具流动性的抵押贷款出售以获取最大利润,政府机构性质的抵押担保机构和非政府机构性质的抵押担保机构就应运而生,随之产生了二级抵押市场。3 抵押贷款多种多样。4适应于抵押支持证券的结构变化。 抵押支持证券(MBS)的证券化程序以政府机构MBS为例为:借款人→抵押贷款银行→政府机构→抵押支持证券→投资人。证券化过程涉及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发起人、服务人、发行人、证券商、信用强化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受托管理人。 第二章着重介绍了各种抵押支持证券(MBS)的特点、结构、现金流、收益和定价。抵押支持证券(MBS)主要有三种类型:1抵押转手证券,2抵押担保债券(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CMOs),3剥离的抵押支持证券。 抵押转手证券是指发行人把抵押贷款组合起来并以不可分的利益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证券。它分为四种类型:1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转手证券,2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HLMC)转手证券,3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转手证券,4私人转手证券。由于转手证券的现金流取决于其基础抵押贷款的提前偿付速度,因而本文介绍了两种最常见的提前偿付模型:有条件的(不变的)提前偿付率(CPR)模型和公共证券协会(PSA)的提前偿付模型。在一定的提前偿付假设基础上,对抵押转手证券的现金流、收益<WP=3>率、和定价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指出抵押转手证券的收益率指使证券预期现金流的现值等于证券购买价格的利率,给定抵押转手证券要求的收益率,抵押转手证券的价格就仅仅是预测的现金流的现值。同时,指出了抵押转手证券的提前偿付风险(包括收缩风险和延长风险)和局限性,从而引出了抵押担保债券(CMO)。 抵押担保债券(CMO)是一种衍生的抵押债券,包含几个债券级,每一级都有不同的最后期限和不同的平均寿命,因而能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从而克服了抵押转手证券的局限性。常见的两种抵押担保债券是顺序支付的抵押担保债券和含应计债券级的抵押担保债券。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两种债券的结构和现金流以及它们不同的特点,并从投资者和发行人的角度分析了抵押担保债券的优点。 当把本金和利息非等比例地分配给证券持有人时,就产生了剥离的抵押支持证券。最常见的剥离的抵押支持证券是只付利息(Interest-only,IO)证券和只付本金(Principle-only,PO)证券。文章详细介绍了只付利息(IO)证券和只付本金(PO)证券的现金流、定价、收益及价格波动。 第三章指出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难点与作用。虽然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相当成熟,但是,我国目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尚为一片空白,其运作的难点主要包括:1一级抵押市场萎缩,主要是购房者(借款人)和贷款人各有难处,2二级抵押市场上,缺乏推动证券化业务的机构设置,需求主体与规模不足,利率结构不合理,证券评级业不规范,尚无相应的法律、会计、税务等方面的支持。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购房者、投资者、中介者、贷款银行都有重大的作用。尤其可以使贷款银行:1有效地转移和分散风险,2增强流动性,3提高资本充足率,4健全资产负债管理,5扩大融资渠道,减低融资成本,6提高赢利能力。从而对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尽快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有利条件,并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作了探索。笔者认为,尽管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很多,但有利条件也不少:1住房消费将是我国跨世纪的消费热点之一,2贷款银行正转变观念,积极开展住房信贷,3证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4证券投资?

邸振龙[2]2013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传导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的经济和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国际间合作也日益频繁,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相关度加大。一国或地区出现经济或金融体系的动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迅速扩展、传导至其他国家或地区。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酿成了一场全球性金融海啸。危机爆发之后迅速给美国的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资产证券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欧洲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等毫无例外均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从经济泡沫化、资产证券化和国际货币体系三个视角来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并结合各国为应对次贷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对各国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本文在借鉴前人对金融危机产生和传导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对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进行综述,介绍金融危机爆发的潜在原因和直接原因。然后,从经济泡沫化、资产证券化和国际货币体系三个视角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从爆发到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房地产市场是危机产生的发源地。其原因在于,房价的大跌导致次贷的违约率上升,造成信贷市场的贷款贬值,风险传导到信贷市场;建立在贷款上的一系列证券化衍生品纷纷贬值,造成持有者净值缩水,纷纷减记资产造成亏损,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大跌,货币市场上市场规模骤减;资产证券化导致风险从信贷市场传导到资本货币市场;而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过程导致了银行信用创设能力下降,风险再次被传导回信贷市场;最终由金融市场传导到美国的实体经济,使得美国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同时下滑,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危机又通过美国进口需求的减弱和对其他国家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将风险传导到全球市场。在经济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背景下,次贷危机借助于资产证券化等渠道由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又由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巨额亏损使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弹到信贷市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加速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同时在资本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金融监管缺失、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推动下,危机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最后,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美国、欧洲国家、日本和中国在应对此次次贷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借鉴其成功之处对各国今后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传导机制的研究,各国应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防止经济泡沫。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加大金融创新的监管、改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建立适度灵活的汇率制度。同时,各国或地区在发展经济、强调本国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并在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时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刘灿[3]2000年在《中国住房金融的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把住房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住房消费作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住宅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又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住房金融是推动住宅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着重对我国住房金融的发展进行研究。 首先,对我国住房金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考察,重点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个人住房贷款市场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住房金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住房金融市场的特征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其次,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的住房金融经验进行了认真的归纳和比较分析,分析了成功的商业性住房金融、和成功的政策性和合作性住房金融;对发达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也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进而在分析比较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了我国住房金融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 最后,就走有中国特色的住房金融发展之路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重点论述了中国住房金融业的完善,对住房金融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对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提出了设想和政策建议;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探讨。

李寿男[4]2010年在《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文中提出19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加速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大量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与美国政府的有效干预密不可分。然而,2007年8月爆发的次贷危机,对资产证券化质疑的声音随之增加,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怀疑资产证券化是否是产生危机的真正原因?经过对次贷危机发生前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只是危机的载体,并不是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抵押贷款发放标准降低、信息不透明、次贷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偏高、资产证券化过度滥用以及金融监管滞后或缺失。最后得出,我国要从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中借鉴好的适合中国的经验,同时也要及时吸取教训,高度重视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防止过度滥用,促进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稳步健康发展。

于永宁[5]2010年在《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变革之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金融监管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金融业发展的方向,比较各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现状,反思次贷危机中的监管问题,从而找到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和进路,以期为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提供法学的观点和论据。本文试图证明的是:一者,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让许多国家本着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的理念,把以往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行使的监管权集中起来,以应对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这已是大势所趋;二者,应对混业经营采用的监管模式有多种,机构的整合集中、功能的整合集中、目标的整合集中,因此从监管模式的外观上,各个国家的监管制度不尽相同,但是总可以提炼出一些共性的内容,那就是各国面临的监管目标基本一致;三者,次贷危机是绝好的检验各国监管模式完备性的试金石,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监管重叠和监管缺失问题,而一些国家则表现相对良好,这说明监管模式存在一定的优劣差异;四者,中国的监管模式根植于国内的金融环境,域外的视角提供了经验和教训,需要加上本土的智慧来消化和吸收。改革可以大胆提出,但怎么改需要小心论证。本文认为,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可以参考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改革可以分层级分步骤的渐进式推进,从立法层面开始,先统一监管法律,再推进监管机构的整合。

易芳[6]2004年在《不动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房地产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房地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不动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结合了金融业与不动产业共同发展模式,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旨在从不动产证券化角度为房地产融资提出新的可行思路,以解决房地产业融资难、风险大的困扰,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针对此目的,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不动产证券化进行研究。首先对不动产证券化作概念上的澄清,解释了不动产证券化的含义,比较了不动产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证券化、房地产证券化、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相关易混淆概念的异同,并对不动产证券化的起源以及分类、特点、功能进行简单的阐述。随后对不动产证券化的流程加以研究,并分析了不动产证券化各个运行主体在不动产证券化中的职能,讨论了不动产证券化带来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效应。之后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不动产证券化的发展;最后对我国发展不动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出适宜我国的不动产证券化发展模式,并对我国发展不动产证券化的制度环境建设等问题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对我国住房金融业的启示[D]. 肖连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0

[2].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传导机制研究[D]. 邸振龙.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 中国住房金融的发展研究[D]. 刘灿. 湖南大学. 2000

[4]. 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李寿男. 吉林大学. 2010

[5].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变革之道[D]. 于永宁. 吉林大学. 2010

[6]. 不动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 易芳. 暨南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对我国住房金融业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