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理贤 陈娜丽
(福建南安市中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对窒息新生患儿复苏后的护理经验,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窒息新生患儿复苏后的护理过程,探讨总结护理经验。结果:42例窒息新生患儿经积极复苏抢救、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41例患婴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新生女婴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7.6%。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除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外,做好复苏后细致的各项精心护理工作,对杜绝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29-02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及娩出过程中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1],是由于产妇在产前孕期、产时各个产程和产后的各种因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等,导致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有效规律呼吸,造成新生儿缺氧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新生儿窒息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即使通过积极抢救患儿复苏成功,但复苏后新生儿窒息仍有可能出现反复,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患儿的良好护理,严防窒息的再次出现,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接诊收治4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其中男婴26例,女婴1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5~7分)30例,中重度窒息(Apgar评分0~4分)12例。经积极复苏抢救、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41例患婴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新生女婴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7.6%。
2.新生儿常见缺氧窒息的原因分析
2.1 产妇疾病和高龄初产因素
产妇患有高血压妊娠综合症、先兆子痫、子痫、低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免疫和遗传性疾病、严重心脏病、呼吸功能不全等疾病;产妇严重贫血、急性失血、胎盘功能异常、胎盘早剥、产前出血、急性感染;产妇酒精中毒及药物中毒都可能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异常出血和严重痉挛也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对胎儿成长造成不利影响。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产妇因自身身体原因也可能使胎儿异常造成分娩困难,使新生儿缺氧窒息。
2.2 分娩情况异常因素
产妇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位异常、胎儿异常、胎儿畸形;产钳胎头吸引、产程过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宫缩剧烈、手术产伤、助产术不顺利或处理不当等难产均可造成新生儿缺氧窒息。在分娩一至三小时内应用麻醉、镇痛等镇静药也会抑制胎儿呼吸中枢功能,造成胎儿缺氧窒息。
2.3 胎儿因素
多胎、早产;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打结、绕颈、脱垂、扭转;羊水和血液吸入胎儿呼吸道造成新生儿呼吸道阻塞、胎儿颅内出血、肺发育不成熟、胎儿畸形等,也极易造成新生儿缺氧窒息。新生儿患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畸形也会造成新生儿窒息。
3.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运用Apgar评分法进行评分,检查评估新生儿身体状况。Apgar评分法即根据新生儿的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即对刺激的反应、外貌(肤色)、呼吸等五项体征进行评分,一般新生儿出生后,分别做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的Apgar评分,以反映新生儿酸碱反应状态,评分越低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越严重,8至10分为正常新生儿,情况良好。5至7分轻度抑制,考虑新生儿患有轻度窒息,一般经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措施后会很快好转,预后良好。3至4分为中度抑制。2分以下为严重抑制,考虑患有重度窒息,死亡率较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做相应处理。
4.新生儿的复苏护理
4.1 专人护理
复苏后的新生儿立即送入特护病房进行监测治疗,由重点和专人护理,按新生儿护理常规随时观察,重点观察患儿神志是否清楚、瞳孔对光反射及大小、有无前囟饱满、烦躁不安、抽慉等及呼吸频率和节律、心率、哭声、肌张力、面色及末梢循环及周围神经反射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要加强输液管理,严格控制液体的出入量、滴注速度,随时关注尿量并做好记录。
4.2 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新鲜,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保持病室安静,常规护理和一般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搬动患儿,以免引起或加重颅内出血。复苏后的新生儿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直到体温正常为止。保暖是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3],有条件时应将新生儿放入暖箱,确保新生儿的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保持温度的恒定。
4.3 持续给氧
复苏后新生儿自主呼吸功能仍有待完善,应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持续吸氧3至6小时,待新生儿恢复正常自主呼吸,青紫消失,面色转红润后半小时才停止供氧。给氧时既要避免低氧,又要预防氧中毒,根据患儿情况面罩给氧,氧流量2~4 L/min,给氧浓度以40%~50%为宜,注意湿化,给氧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注意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如患儿口、鼻腔或咽喉、气管内有分泌物应立即使用吸引器吸净,以免分泌物吸入引起再度窒息或吸入性肺部感染。同时采取措施改善呼吸,降低颅内压,可将患儿头肩部略垫高,使腹部内脏下降,胸腔扩大,从而减轻对心肺的压拍。
5.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可引起新生儿脑瘫及智力发育迟缓,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重度窒息,不仅死亡率高,而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除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外,做好复苏后细致的各项精心护理工作,对杜绝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丽,徐衡英,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第18卷8期.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杨树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6期.
论文作者:潘理贤,陈娜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新生儿论文; 胎儿论文; 患儿论文; 产妇论文; 呼吸论文; 胎盘论文; 评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