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心理与民族舞蹈文化传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舞蹈论文,民族论文,传统论文,心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变得日趋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心理也随着时代的变革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门类文化艺术在市场经济大潮愈来愈猛烈的无情冲击下,纷纷寻求自己生存的空间,并竭力寻找自己的定位。
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在现代生活中产生出来的现代审美心理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而有效地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将会造成文艺理论研究上许多概念的模糊,给文艺创作的思路带来不少的混乱,给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工作带来认识上的片面与浅薄。更为重要的是,这关系到寻求一条符合民族艺术发展的道路,重整我们自己的文化,恢复我们民族固有的自尊与自信,找到民族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定位和它应有的历史价值。
一
无论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根据审美反映的侧重不同,又把艺术分为再现性与表现性两大类。舞蹈这种人体形体生命的最高表现和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并长于抒情的本质,规定了它的文化属性,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厚的生活内容。在人类漫长的生活历程中,在不断演化着的审美观念下,舞蹈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审美个性,创造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形形色色、气象万千的形式。在中华文化艺术史的发展中,舞蹈文化几乎包孕着人类文化的外延与内涵。同时,舞蹈的生存以及构成舞蹈的一切因素,无论是外部造型、姿态的一招一式,还是内在动律、结构的一举一动,都无不受到中国文化艺术颇具民族本体意味的本质影响,以及我们深重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
在我国大西南边远的少数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十分丰富,而反映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复杂,涵容着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散发着浓郁的古代文化信息,体现着大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心理意识。它不仅是人类一部鲜活的舞蹈艺术史,而且还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社会发展史。狩猎采集,这一原始自然状态下的生产方式,曾在模拟舞蹈实际的功利作用下,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由此而得以维持着不知多少人的生命;战争兼并,这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极为普通的事,目的在于掠夺、兼并、壮大自己的社会力量,这时的操练舞蹈,不仅使战争的双方具有某种威摄力,而且鼓舞斗志,振奋战斗精神为赢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巫术祭祀,对于朦昧混沌的思维意识所生产出来的神灵观念,有幸得以舞蹈形象生动的直观表现而变得不是那么虚无与渺茫,使具有某种抽象而朦胧的原始宗教变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繁衍生息,人种的延续与发展,关键在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壮大,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强烈的生殖意识,体现着群体存在的社会重要性与必要性,舞蹈使得男女彼此的结交不再是以往自然原始状态下动物式的野蛮冲动,而是他们倾吐心中热望、诉说爱慕之情、取悦于对方欢心的最佳方式,舞蹈的热力融解了情欲骚动的狂热,一切都将变得赋于理性的烂漫;团结联盟,舞蹈对于加强部落内部民族的凝聚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振奋集体主义精神起到了无以伦比的重要作用,在古老的歌声节奏中步调一致,表达着同一命运、同一理想、赞颂着同一祖先、同一族源,抒发着同一情感下的共同心声,对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促进相互间的团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舞蹈本身特有的本质属性,以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舞蹈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使人们在舞蹈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继承了本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起到了传授知识与教育的客观效果。舞蹈历来就是人类自我娱乐渲情的重要形式,这一点在原始社会的民族部落时期显得尤其的重要,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战争掠夺的恐怖悲惨,饥饿严寒的无所保障等等社会危机,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的生存与健康,然而舞蹈却能充分地对人们这种沉重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地缓解,使其增强生活的信念,树立起生活的希望,调动起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而节日喜庆之时,舞蹈更是显得格外的重要而不可缺少,它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生活情感,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感情特征和精神风貌。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舞蹈,特别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它所具有的那种特殊的社会作用以及东方民族传统的文化品质,对于人类自身的整个文明建设是多么重要。而当今风靡世界的各种现代舞也无一不是从世界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吸取大量的精华,有机地结合现代审美意识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由和随意的自我表现风格。以追求内在生活哲理和自我心理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舞,突出地具有现代生活的心理色彩,但是也不难看出深受传统舞蹈文化影响的历史痕迹。世界著名的现代舞蹈大师邓肯曾经深刻地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就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论民族传统舞蹈还是现代舞蹈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所以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现代舞的产生,并被现代生活所接受,这正好说明了它吸取传统舞蹈源于生活的发展规律和优秀的表现特性,摒弃了那种僵化、呆板、单一、程式化的东西,创造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内在现代心理意识的崭新舞蹈文化。
是的,古老而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审美情感,它不再适宜表达现代生活下所产生出来的种种心理感受,特别是被现代高度物质文明所挤压得扭曲了的情感,被激烈的生活节奏所淹没了的那份真我,只凭民族舞蹈一律的程式去给予表达和抒发,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现代都市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紧张的生存竞争,早已不再是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所涵盖得了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早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村社单一的,自给自足的,相互平等的,孤立闭塞的、平和安稳的,厌恶激烈的社会关系。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现代社会就没有民族传统舞蹈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民族民间舞蹈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过去,不再是今天现代审美的心理所需要的艺术。其实,在都市生活里,越是工业现代化,越是商品竞争激烈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往往带有一种返朴归真的特别倾向,这种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却是来自于对都市化生活的心理反叛。我们今天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欧美地区越是工业技术发达的国家就越是把人类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视为宝贝,而民族民间舞蹈就正是来自于这种自然、纯朴、充满实实在在生活的本质之中,因而它也总是给予现代人们一种清新、质朴、真实而亲切之感。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受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艺术珍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展演项目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艺术精品,古老原始的民间舞蹈引起了世界强烈的轰动,人们对此所投入的那份狂热劲是出人意料的。
在现代生活有力的浪潮冲击下,民族民间舞蹈为什么至今仍然还具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审美价值,这就是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它随着一个民族历史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它没有因为一个民族的兴盛与衰亡而离去,它来自人民的生活与创造,同时又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它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民族内在传统文化特定的心理内涵。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格、信仰、传统观念、审美意识,文化底蕴以及生活特征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在一个民族民间舞蹈中得到集中、形象的体现。由于民族民间舞蹈这种自然、朴实、充满生活气息与真挚纯朴之美的本质,所以它的核心经典性就在于它具有最原始的精神表现。而舞蹈真正的本原是人对生命系统的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肯定、自我表现。因此,原始舞蹈总充满了原始人最真诚、最深沉、最狂热的情感。而它所产生的每一个感情热点,又都总是由身体的动作节奏来给予充分地表现。人之所以能够进化为人,就因为它不仅只是一种物质生命体的存在,根本的还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生命体。由于人类原始社会的形成,人类精神活动也从此有了它发生、发展的历程。思维促进了观念的形成,而观念作为人类精神存在的依据,它必须要选择自己适宜的表现形式,于是便转化成种种艺术手段,其中舞蹈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原始社会存在多种精神因素的载体,在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它几乎统领了一切人类文明,而且一直成为华夏民族文化极富实力的一个强项,所以民族舞蹈的文化意识深深地蕴涵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要素和感情特质。现代生活的思想、情感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现代生活中的人们着重在于追求情感的渲泄、个性的构建,在于追求自我参与,自我表现和自我娱情性。风靡世界的卡拉OK厅,迪斯城,以及各式各样的舞厅勃勃兴起,这恰好反映了现代人们追求自我的心理意识。人们在这种现代的歌舞娱乐环境中,在各种现代技术的灯光音响效果下,自由而尽情的欢跳,表达着自己独有的那份情感。在整个审美结构中又总是趋于带有强烈、刺激、甚至狂乱不拘,暴露无遗的效果。而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具有这种自我参与,自我娱情、自由、随意的个性化的文化特征,同时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节奏感和狂放豪迈的民族气质。尽管它在今天看来有些不适时宜的规范性和程式化,但是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规范性才不同于其它,也才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个性和艺术特色。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从根本上说自始至终包含着现代审美中的某些重要因素,它完全可以和现代生活一起欢歌跃舞。藏族民间如火如荼的锅庄舞,如潮如汐的弦子舞,哪一点不比现代“霹雳”舞劲猛和激昂,阿瓦山寨狂放热烈的木鼓舞,哪一点不比现代“迪斯科”尽情和强烈,还有彝族的跳脚、傣族的嘎光、白族的打歌、苗族的芦笙舞等等,这些民族民间传统歌舞,无一不具有猛烈的动感,强烈的节奏,激烈的渲泄、热烈的展示,这一切不也恰好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在努力追求的那种审美感觉吗?过去人们总是被统一、单调、平乏的审美色彩所笼罩,甚至审美的单一性却成了审美观念的唯一认识。而今人们从这种审美桎梏中挣脱出来,面对五光十色的审美对象,在自由的文化空间里开始寻找自我,抒发自我,表达自我。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节奏,人们的心理感受需要的是强烈而多变的色彩,而这一点也正是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内在的审美特征,它千姿百态,五彩斑斓,这种特点无疑是符合现代人们审美心理的要求,因而在现代生活中它也总是赢得自己那份抹不掉的艺术魅力。
二
当然,作为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现代生活意识,的确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于现代审美多样性的观念来说,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于现代文化的时代性来讲,它也还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和电视媒体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一体化的世界大潮正加剧形成。受其影响,人们的审美心理需要,同样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人们的参与意识不断地得到加强,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如今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格局,以及静态旁观的观众角色,人们也不再愿意接受以往那种固定的文化审美模式。虽然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特征,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深刻地影响着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在整个审美构成中带来了舞蹈表现上的僵化,保守、刻板单调,而在形式上又总是和封建文化形态正统的方、正、圆的单一审美规则一脉相承。所以中国民族舞蹈始终被罩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色彩,并由此而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不良后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它当然毫无疑问地与现代人们的生活以及精神面貌是极不相称的。所谓“礼乐之治”的正统观念,长久以来使得中国民族舞蹈多有束缚。“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之,及干戚旄,谓之乐”。古人以此道出了“音”和“舞”的关系,谓之“乐”。从而又更进一步地来规范“乐”与“德”之间的内在必然性,“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乐记》)。过于深重的理性精神,一直处于中国舞蹈的正统“雅乐”地位。当然,这与它能够典范地体现出华夏民族精神的社会作用分不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人,如乐何?”(《论语·八佾》)。“乐”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尊卑的重要精神标志,同时又是正教理纲的社会伦理教化人群的重要手段。总之,中国舞蹈深受民族思想传统意识和理性精神的影响,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民族舞蹈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具体的表现动作与姿态造型。在它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内在程式,以拧、倾、曲、圆的形态特征,构成了中国舞蹈显著的审美特点和民族艺术风格。这样,悠久的历史文化意蕴,极为严格的传统模式,以及一板一拍的深层韵味,还有慢条斯理,怡人于教的夫子风度,的确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是极其难以近人的。既然现代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它的时代精神,而人们的审美心理也总是趋于时代的变化,那么追求紧凑、激烈的生活节奏,以及生动活泼而多样的生活色彩,无疑就成了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对此,应该如何把握民族传统舞蹈与现代审美心理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这才是民族传统舞蹈得以发展的关键问题。这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传统的基础上需要的是更新、更高、更丰富的精神结合点,而不是乌七八糟的,不伦不类的所谓“现代感觉”;追求多姿多彩、自由随意的文化氛围,也不是毫无规则的肆意放荡;重在参与、发挥个性、表现自我,也不是传统反叛的自我发泄。更何况中华民族的每一次文明进步,以及当代对物质现代化的追求,都离不开这上下五千年来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根,离不开这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的历史之源。虽然今天人们追求和创造着丰富发达的物质文化,但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某些失落,在现代都市生活的灯红酒绿中,又始终抹不去那份久远的困惑,灵魂深处始终一刻不停地呼唤着那个古老的信念:“真、善、美”。这不能不说,现代人更需要的是具有珍贵价值和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经典,然而这一点又恰恰深深地蕴藏在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之中。
那么,是否今天无论什么样场合,什么样的舞蹈,只要冠以一个民族词汇,穿上一套民族服装,凑上几个民族动作,便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人们审美回归的“民族舞蹈”?这种在当今并不少见的文化投机,实质上是极其浅薄的商业意识造成的,它不仅没有让人感到民族舞蹈文化内在的审美内涵,以及具有民族精神的时代风貌,反而令人大倒胃口。民族民间舞蹈并不排斥现代生活意识的审美包装,相反民族传统舞蹈如果没有现代精神的渗润,没有时代新鲜血液的灌注与补充,怎么还谈得上发展呢。如果民族民间舞蹈只是一味地照搬老一套,把它的某些僵化、死极、教条的固有模式当做是民族舞蹈传统的特点,这将造成民族文化上的严重误导,以致断送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前程。因此,只有切实真正地深入学习和探索,把握到各民族文化深层的历史内涵,以及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和艺术表现手法,吸取现代化的一切手段,赋予现代崭新的创作思路与健康的时代情感,通过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扬民族传统,保持民族舞蹈应有的活力。当今在对一阵狂热的西方化追逐后,又开始了盲目地模仿着欧美普遍时髦的崇尚传统,回归自然的心态。忽然一下子在我国文艺界一股从未有过的“民族文化热”又掀了起来,于是各门各类都争先恐后地献上自己的“力作”,名曰“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一时间民族文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而民族民间歌舞却突出地成了这一潮流的热点,它无处不在,无所不有,餐馆酒吧、公园山庄、宾馆海滩、开业典礼,迎宾送客……,似乎不沾上点民族歌舞就缺少了现代气派。民族民间歌舞能有幸得到现代生活的热情关照,这不得不说是中国舞蹈文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然而在受宠之余,又不得不让人感到内心里的阵阵酸楚,这是民族艺术吗,这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舞蹈吗,浮光掠影、迎合时髦,随随便便地用几个民族动作,胡编一阵便可称为舞蹈?当然文化艺术消费作现代生活的一种新观念,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文化艺术终归是人类精神的产品,总该有点品味吧。说到我们那些“搞艺术”的专业人士仿佛也不甘落后,民族舞蹈创作象雨后春笋,令人眼花缭乱,却极少给人一点亲切感。大多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死气沉沉,既缺乏当今应有的精神风貌,又失掉民族舞蹈本身特有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失掉令人倍感亲切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采。这当然就毫无疑问地造成与时代和人民格格不入的差距。而今我们舞台上的一些民族舞蹈,或者说被所谓“现代艺术”化了的民族舞蹈大多给人苍瘪、做作之感,总是缺少那种慑人心魄,感人肺腑、激人奋发的民族艺术之魂。是的,我们不可无视村头田野、乡间巷尾的民间艺术与堂堂皇皇的舞台艺术时空形式之差异,以及文化氛围的不同,不可无视两类不同表演者本身所处环境以及文化心理素质的差异。然而,这些原因能够成为舞台化的民族舞蹈长期令人不足的理由吗,难道又只是几句僵化死板,没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托辞所能搪塞得过去的吗?学习借鉴,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究竟是学习借鉴什么,到底又是继承发扬什么呢?难道民族民间舞蹈所特有的那种呼唤生命意识的感召力不值得学习,难道它那热情激昂、震撼人心而生机勃勃的活力不值得借鉴?又难道民族民间舞蹈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内在质朴的美以及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厚的民族性不值得今天具有现代意识的文艺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吗?
三
二十世纪末中国愈来愈烈的商潮,无情地冲击着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民族艺术不少的大好机会。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一批大有作为的民族艺术工作者正在崛起。他们独特的艺术构想,大胆的开拓精神,突破性的创作手法、崭新的审美意识,塑造出了具有当代精神风貌而感人的艺术形象,一些相当有影响的作品推动了新时期文化艺术创作的繁荣。舞蹈艺术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优秀作品,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作有《一个扭秧歌的人》、《黄土黄》、《黄河儿女情》等等。特别具有当代性和广泛影响力,并且做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中青年舞蹈家张继刚,近年来引起了同行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他以其深厚的生活基础,紧紧抓住我国民间舞蹈的本质和内在特征,并且十分尊重民间舞蹈原始形态所具有的那种民族性格,使其作品总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一宝贵而优秀的艺术品质、却来自于他善于学习,立足传统、广泛吸收借鉴,并且大胆而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观念中的审美手段,使其作品更为丰富完美。舞蹈中采用意识流、三度空间等现代创作手法,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内在精神,他那种不同凡响的舞蹈思维、显示出特别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舞蹈悟性。既在现代舞蹈艺术中独树一帜,又不失强烈的民族性和大众意识,称得上是我们民族时代的精品。如果现代艺术创作、不是从现实生活的具体内容出发,不牢牢把握住现代生活的主流与时代精神,如果不是在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本质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上,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高度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上下苦功,就绝对不可能产生什么时代精品。民族舞蹈的创作如何适应现代生活的审美要求,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在发扬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上,如果把现代生活意识简单化,无视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把现代新型的民族舞蹈当作一种时髦的标签,根本不去充分理解和认识现代舞蹈文化精髓的实质所在,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凑合,这样无论再有多么激烈强劲的音响节奏,再有多么花哨华丽的服饰,也始终掩盖不了舞蹈本身的空虚。这种不伦不类的时代怪胎,不仅失掉了民族民间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对现代舞蹈的一种糟蹋。现代舞蹈之所以能够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和喜爱,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核心是表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表现人们对现代生活复杂的内心世界,体现着现代生活的哲理。所以现代的民族舞蹈,它必须是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和内涵上,从民族的真情实感上、从高度的时代责任感上以及从现代生活的审美需要中,从现代舞的基本原理和本质中,在踏踏实实地理解,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找到彼此有机的结合点,而在这一点上是绝对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捷径可走。并且只有真正严格地遵循这一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现代生活中才能得以健康地向前发展,也只有这样民族民间舞蹈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出路,才会永远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唯其如此,这种结合也才能够成为中国民族舞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样的结合,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悟性与民族舞蹈文化意识灵性的结合,不是人体形体外部动作肤浅的凑合,而是民族传统舞蹈精神实质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现代生活主流的时代精神内在的本质结合,不是一朝一夕,囫囵吞枣地为时髦的迎合,也不是所谓现代意识的胡乱拼凑,而是长期生活体验以及对传统民间艺术刻苦钻研的积累和对现代艺术的融合贯通。只有这样,民族民间舞蹈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