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奇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665)

【摘要】目的: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对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其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71-02

原发性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再加上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会严重损害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甚至会直接造成患者死亡。相关研究证实[1],高血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单一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方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对治疗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患均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未纳入心力衰竭衰竭、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急慢性病、心脑器质性病变等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3.6±7.2)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3±2.5)年。试验组男49例,女41例,患者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4.2±7.1)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5±2.3)年。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性,组间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国药准字J2008009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30mg),每次3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6周的时间。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10823,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40mg),每次8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6周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治疗6周后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进行检测,其中显效标准:DBP降低幅度≥10mmHg,降至正常范围或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20mmHg;有效标准:DBP降低幅度<10mmHg,降至正常范围或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在10~19mmHg范围内;无效:DBP在治疗后无任何变化或较治疗前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评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处理得到的全部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加以描述,对比进行χ2检验,血压变化以(x-±s)加以描述,对比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2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进行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x-±s,mmHg)

2.3 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出现头痛、恶心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组间进行统计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170,P=0.7324)。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式,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以患者具体情况对给药剂量和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进行科学有效的降血压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进一步提高预后[4]。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单独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缬沙坦,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SBP、DBP比较上,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一种,其可促使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有效扩张,防止血管痉挛现象出现,提高狭窄血管内血流量,使供氧量明显增加,对靶器官损坏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使心脏供血及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之一,其可选择性的阻断紧张素II受体,其可有效扩张和增强血管,同时具有心室重塑的作用,有效抑制醛固酮,降压效果明显。大量临床实践发现[5],本品不存在毒性和致癌性,起效迅速,治疗效果确切。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平联合治疗,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起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作用。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其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宝军.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5):167-167,168.

[2]米文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特别健康,2017,35(14):90-91.

[3]唐雪芹.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2):38-38,39.

[4]牛寿增.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61-62.

[5]刘红斌.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40(3):31-32.

论文作者:王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