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应战”到“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战论文,运作模式论文,团体论文,趋势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单兵应战”作为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主角的现象必将成为过去,其位置必将被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团体作战”模式所取代。
“单兵应战”是一种从选题策划、构思到作者的选定,从书稿的到位到图书的审校、印制,乃至图书的营销,均由编辑个人负责,以个人工作业绩为主要考核对象的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与此相对应,“团体作战”则是一种从选题策划、构思到作者的选定,从书稿的到位到图书的审校、印制,特别是图书出版后的营销手段、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均由多个承担策划、编辑、营销等不同分工的人员组成的集体负责,以集体工作业绩为主要考核对象的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简单而言,如果说“单兵应战”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团体作战”就是一种以集体为中心的图书出版运作模式。
“单兵应战”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一种图书出版运作模式自产生之始到“一息尚存”的今天,它的历史虽算不上太悠久,但它的存在证明了它曾经具备的价值与优势:从选题策划到组稿、到稿、审稿工作,从图书排校、印制到销售发行工作,每一环节一一责任到编辑个人,方式灵活,目标单一,考核方法虽烦琐但明确而单纯,不存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与此同时,它充分调动了编辑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使少数有见识、有胆识,策划与组稿能力出类拔萃的优秀编辑个人脱颖而出,进而成为出版社的领军人物和众人效仿的楷模。这一模式在图书品种奇缺,并以计划为图书出版指针的特殊年代,在图书市场发育极不完全、市场机制极不完善,出版社发展规模小、出书品种少、印数少,销售实洋小的情况下显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出了自己在特定时期应有的作用。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图书市场发育的完全和日趋繁荣,图书出版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出版社发展的规模和实力日益扩大和进一步增强,“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曾经具备的优势已经逐步转化成劣势,图书出版弊端暴露无遗。
一、“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弊端之一:选题策划力量分散;选题方向相对较多,图书品种多,优势无法集中,从而难以形成鲜明的出版特色和品牌效应。
在“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编辑个人为完成社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积极进行选题的策划和组稿活动。编辑个人进行的选题策划与组稿活动一方面要受整个出版社出书特色、方向、规模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受编辑个人专业、知识面、兴趣爱好以及工作侧重点等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个人在不违背出版社大的出版方向的情况下,大都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兴趣爱好出发进行选题策划与组稿活动。由于每一个人所学专业、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导致所策划出的选题方向较多,图书品种多样。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由于策划力量的分散,导致对每一选题方向,尤其是有特色、有市场开发价值和创新意义的选题方向或重大选题,不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纵深拓展与延伸。如一些极富市场开发潜力的选题方向,由于只由某一位编辑负责开展工作,形单影只、势单力薄,常常造成在较短时间里相应图书品种跟不上,形成图书市场短期内空白,进而被其他出版社跟风推出的同类书挤占市场、转瞬无立足之地的尴尬局面,即是最有力的证明。另外,也给出版社造成了似乎什么专业领域的编辑都要具备的假象。与此同时,所有选题方向均浅尝辄止而无法深入,选题优势无法展现,鲜明的图书出版特色和品牌效应更无法形成——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出版社无法形成自己独有的图书出版特色和品牌的关键原因所在。
弊端之二:编辑、排版、校对、印制力量相对分散使图书出版进度受阻,无法保证正常的出书时间,导致有创意和市场开发前景的图书品种在推出之初就无法占领覆盖市场,独领风骚。
在“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的制约和导引下,一个乃至几个选题出版方向或某一重大选题,往往只由一个编辑具体负责统筹从到稿、审稿到排校、印制乃至营销策划的全部工作。其他编辑一般不能也不会介入或插手该编辑负责的选题方向或重大选题以及相应的工作中,除非由社里统一安排,否则介入到该选题出版方向或重大选题的其他编辑就有照搬照抄,抢他人之功、夺他人饭碗之嫌。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个人必须从头至尾、保证质量、保证供书时间来完成一系列图书的出版工作,特别是一些对加工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的书稿,本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审稿经验的编辑就相当缺乏,因而在审稿工作中编辑一个人不得不独当一面了。所以通常是编辑个人即便是在加班加点也不能按时把书稿审读工作完成的情况下,也无法向其他编辑求助,只能“上蹿下跳,急得如热锅蚂蚁”般。而且各负其责,每一个编辑都有自己手头的工作,就是暂时闲着,在工作业绩和效益分配与自己毫不挂钩的情况下,伸手帮忙的可能性也是十分有限的。
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出版社每年选题出版方向多,涉及的领域多,因而需要具有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编辑担任审稿工作,而通常是出版社编辑的专业知识结构根本达不到这种要求:要么是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编辑一个人也没有,要么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编辑在量的要求上“捉襟见肘”,难以调配,书稿加工审读工作无法安排到位。这种局面无疑较大影响了审稿质量和审稿进度。另一方面出书品种多,排版、校对和印制人员必须面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专业要求、不同难易程度的书稿,他们似乎必须什么样的书稿都能照排、什么样的书稿都能校对、什么特别装帧要求的图书都能印制,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即便是力不从心,也不得不花费大力气勉强为之。结果常常是排版、校对、印制难度大但“双效益”不很明显的少数图书的出版阻碍了排版、校对、印制难度小但“双效益”很明显的大多数图书的出版进度,以致形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得不偿失”的局面。
可见,力量相对分散,给图书的顺利出版带来了不小的制约和阻碍作用,这一环节进而也成为图书无法按时出版的瓶颈——也正是“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无法回避也很难协调解决的难题之一。
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图书不能及时面市,销售状况就会大受影响,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很难实现。更为重要的是,首次进入市场时就没有适时占领相当的市场份额、无法造成应有的声势从而独领风骚的新书,来年已经成为明日黄花,要想占领更大的市场,就得花费更大的精力,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出版社来说,指望把已经成为老选题的“旧书”当做新的一年市场宣传与营销工作的重点,加大人力与物力投入,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那简直是有点天方夜谭。
进而引申出的间接后果是:一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畅销书、常销书少,积累少;二是花费极大精力策划出的选题昙花一现,开辟出的出版领域拱手让人;三是编辑年年要费尽脑力和体力开发新选题,年年要出版一大批新图书,疲于奔命,事倍功半。
弊端之三:难以形成营销工作重点;无法制订重点营销方案,进行整体营销策划;无法加大宣传力度和攻势,使选题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形成品牌,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在“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由于选题方向比较分散,分支较多,图书品种也相对繁杂多样,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和整体特色,从而给后期的营销与宣传工作带来了诸多弊端:无法确定营销工作重点,造成宣传投入上普遍撒网、均匀分布,无明显的侧重点;营销方案的制订缺乏科学性、准确性、连贯性和预见性,重点不突出;无重点的营销方案导致宣传投入上如“仙女散花,蜻蜓点水”,这对于资金力量本来就弱、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型出版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却反响平平、收效甚微——有限的资金并未用到刀刃上,故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一方面苦于宣传没有多大效果,对宣传所抱信心不足,不敢冒风险进行大投入、大制作;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小规模投入与运作,力量分散、重点不突出,导致出版社发展缓慢,实力有限,资金长期紧张甚至有短缺之嫌,没有能力进行大投入的营销与宣传。由于无法加大宣传力度与攻势,无法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选题方向得不到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无法稳固占领市场乃至形成品牌,出版社的发展就无形中走入了分散的小投入→收效甚微→不敢冒风险进行大投入→小规模运作→资金有限甚至紧张→出版社的实力与规模长期得不到提升,徘徊不前的怪圈。
总而言之,作为“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的突出表征,往往是一个编辑面对一个或几个选题方向,选题方向零散;加上编辑、排版、校对、印制力量分散,渠道不畅通,出版进度受阻;特别是受个人精力和能力的限制,一个编辑的策划、组稿力量毕竟十分有限,对到稿、审稿、出版进度的监控与安排很难做到完全到位,尤其对后期的营销与宣传的策划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切成为阻碍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型出版社找到自己的定位,确定发展出路和方向,形成图书出版特色,打造品牌,并最终走上特色与效益良性循环之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单兵应战”是改革开放初期受传统小本经营的出版观念影响,以四面出击、无明确选题定位及出版特色,以考核个人效益为中心的分配管理体制的产物。在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绝对大多数出版社而言,所谓由国家部委、省市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出版的图书品种所占出版社总体销售码洋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其在出版社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已经不断下降,发挥的作用也早已今非昔比。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图书出版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要求也更为迫切,任何图书倘若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不能在市场中占有自己应有的份额,最终只能昙花一现,甚至死路一条。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成熟的大环境下,图书出版树立的新观念应该是:所有的图书都应该视为市场书,都应该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进行出版和营销。诸多畅销书成功的出版和营销策划以铁的事实证明,“单兵应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作坊式”的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形成的“小打小闹”的局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不能跟上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大背景下图书出版和营销的新形势、新观念和新变化,明显阻碍了出版社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出版社向规模和效益方向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长此以往,出版社以艰辛付出开辟出来的选题领域、占有的市场份额和无法估量的声誉与资源优势将会逐渐被消耗殆尽,一旦如此,在无特长、优势和强大竞争实力就无立足之地的当今出版界,出版社面临的结局不外乎两种:一是被实力和竞争力强大的出版社吞噬;二是被淘汰出局,在出版界消失踪迹。而能够充分发挥出版社整体选题策划、出版、营销优势,能灵活适应市场性图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和营销运作要求的“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诸多出版社对项目组、工作室、事业部、编辑与出版中心等多种形式的不断探索与尝试的全力推动下,就这样顺应潮流地“浮出水面”了。
当前,出版界对“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仍处在不断探索和初步尝试、开发的阶段,探索、尝试、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立足于出版社内部,以由多个承担不同分工的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或按照某大类图书出版方向,由多个编辑人员组成的工作室、事业部、图书编辑出版中心等形式体现的小规模与小范围的“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二是出版社以全新拓展图书出版概念,开发图书出版以外的领域,通过与书店、媒体、公司等多种机构与团体,在策划、出版、营销方面实行跨行业、跨地域广泛合作的形式体现的较大规模与范围的“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三是以多家图书出版方向与特色相近或图书出版优势互补的出版社跨地域联合组建出版集团的形式体现的大规模与范围的“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
可以说,中国出版业市场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的图书品种奇缺的“书荒时期”的艰苦锤炼之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步入了图书品种繁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21世纪初的今天,中国书业市场进一步细分与盘整,市场发育进一步完善与成熟,以全新的营销理念,通过全程策划、立体宣传、引进风险投资和灵活而高效的项目机制等一系列成功运作而创造出的“畅销书时代”已经来临:学习、教育、成才类的畅销书从《学习的革命》、《素质教育在美国》到《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发财、理财、财商类的畅销书从《经济学》(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曼昆)等专著到《哈佛商学院MBA教程系列》,从《炒股就这几招》、《短线是银》到《股票操作学》;其他如名人出书类的《不过如此》、《杰克·韦尔奇自传》;影视互动类的《三重门》、《雍正王朝》、《来来往往》、《牵手》、《大宅门》、《大雪无痕》、《口红》、《永不瞑目》、《红色康乃馨》;引进版类的《宠物小精灵》、《兔巴哥》、《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一片飘红”,都是最有力的证明。而这一切又无不与“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的成功实施密不可分。
二、“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存在的优势分析
“团体作战”正是适应书业市场发育日趋成熟、市场进一步细分与调整、全新的营销观念充斥的大环境而产生的一种适时高效的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与“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相较而言,“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的出版运作、后期的营销宣传方面都体现出了自己独有的无与伦比的优势。
优势之一:能够充分调动选题策划的优势兵力,进行更为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选题方向集中而不零散,有规划而不盲目;图书品种有规模、成系列而不芜杂;更容易铸就品牌,形成出版优势与特色。
与“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相比较,在“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一个选题方向或某一重大选题往往是由两个以上有相关专业基础、有共同志趣与爱好的编辑人员组成的项目小组或策划营销班子,或是诸如工作室、事业部、编辑出版中心这样的集体,根据出版社年度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战略,在经过充分全面的市场调研与精心策划的基础上,针对市场调研结果,提出重要选题方向和重大选题,根据每一重要选题方向和重大选题,提出具体的选题,落实组稿、到稿、审稿、出版进度等方面的工作,对封面设计与内文的版式设计等内外包装要求,对初印数、定价水准、读者对象特点等市场因素进行分析与确定,尤其是将工作重点放在后期图书的宣传与营销——“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相当薄弱的环节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有整体选题方向和规划的重大选题作为基础,以强大的志同道合的编辑人员组成的策划营销班子为核心,与“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比较,“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前期选题策划上体现出的优势毋庸置疑。首先,可充分保证选题方向有规划且集中而不是“四面出击”如打游击战;可以使出版的图书成系列、成规模,而不是杂乱无章。其次,可以充分发挥项目小组或策划营销班子、工作室、事业部、编辑出版中心各成员之所长,各司其职,全力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保证策划的选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市场效应和预见性。最后,较容易在读者心中和市场销售上形成出版某一类或某一领域图书的特色和优势,而特色与优势正是铸就图书品牌的关键所在。如果注重在长期坚持中不断寻求开拓创新、发展变化,不仅旧的图书品牌可以再放光彩,还可以拓展新的领域,使出版之路越走越宽。
优势之二:编辑、排版、校对、印制力量相对集中使图书出版进度顺畅,可较充分保证正常的出版进度,从而使有创意和市场开发前景的图书品种在推出之初就能占领市场,独树一帜,为图书品牌的铸就奠定基础。
与“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相比较,由于选题方向集中且有规划,图书品种有规模和成系列,“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编辑审稿、排版、校对、印制安排与进度方面体现出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由于选题方向相对集中和单一,因而对审稿编辑专业知识和数量要求也相对集中,所以为审稿编辑的安排调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客观上保证了书稿审稿的质量和加快了书稿加工进度。
第二,对排版、校对和印制的专业要求和工作安排也相对集中而单一,综合和优化了排版、校对和印制力量,舒缓了排版、校对和印制的压力,简化和明确了排版、校对和印制的要求,使排版、校对和印制流程进一步畅通,进而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出版效率,保证了正常出书进度。
最后,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小组或策划营销班子、工作室、事业部、编辑出版中心的整体优势,集思广益,利用各成员之所长,调动各成员策划、组稿、审稿、监督出版进度的积极性,在重要选题方向和重大选题的指导与规划下,在充足、畅通的编辑、排版、校对、印制的力量保证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保证某一重要选题方向或某一领域的图书多品种、成规模、成系列大量上市,而不给竞争对手留下多少可以再做文章的空间甚至回旋余地。这样,围绕经过全面调查和重点论证的重要选题方向而出版的图书在推出面市之初,就能够以品种齐全和印量大、覆盖面广,内容新颖、风格独特的绝对优势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不仅获得市场销售者的青睐,而且更以铺天盖地之势,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力,在无数读者心目中留下某某出版社具备出版某大类选题方向或某领域图书优势的深刻印象。继续坚持并保持这一类图书的出版优势,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求变,图书出版的特色就会形成,图书品牌的打造就会成功。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类图书、商务印书馆的学术专著类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外语类教材和工具类图书出版的巨大成功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优势之三:容易形成营销工作重点,从而制订重点营销方案,进行整体营销策划;可以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集中人力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和攻势,使选题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品牌,使出版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由于具备整体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和图书出版的诸多优势,与“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相比较,“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营销工作重点的确定,整体营销方案的形成,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打造品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方面,也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独到的优势。
首先,由于选题方向相对集中且有规划,选题成系列、成规模,比较容易进行整体营销策划,形成营销工作重点,确定重点营销方案,并能在最大限度内,充分发挥出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的能量,达到最好的宣传与营销效果,实现预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其次,由于有项目组、工作室或事业部、编辑出版中心这一团体组织形式的保障,团体中各成员承担有不同的职责与分工,使营销策划与图书宣传的力量大大增强,从而保证了营销策划与图书宣传工作能够自始至终贯穿于图书出版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的编排印制、后期图书面市的整个过程,进而彻底改变了“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把营销策划与图书宣传工作几乎全部放在图书投入市场这一时间段的传统落后、不疼不痒的做法。
第三,由于具备人力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强大优势,因而能够使有规划且相对集中的重点选题方向和成规模、成系列的图书,在已经获得的良好声誉与效益的基础上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得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并能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长期坚持,就能为形成图书出版特色,打造品牌,寻求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更利于图书品牌的打造。从当今中国出版业市场发展之路可以看出,中国出版业市场已经走过了图书品种奇缺的“书荒时期”和以多品种取胜的“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进入了21世纪的以品质取胜的“精品时代”。“精品时代”呼唤图书精品,精品是经过精心打造和长期锤炼而成的,并非昙花一现的东西,它与品牌的塑造密切相关、浑然一体。图书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畅销书与常销书。无论是畅销书还是常销书都应重视品牌的打造:畅销书是通过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的出版与印制,尤其是后期的集中优势人力、物力与财力制订重点营销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将一种或一系列图书打造成品牌,然后再进行品牌的延伸和拓展工作;常销书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坚持某一种或某一大类选题策划与发展方向,通过内容的更新与修正、质量的提高、长期稳定的宣传与营销策略,将一种或某一类图书打造成品牌,并在品牌形成后采取一系列保鲜和维护措施,使品牌得到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由以上不难看出,“精品时代”的出版界要靠品牌打天下。图书品牌的打造,尤其是品牌的保鲜与维护、可持续性发展,是在以个人工作业绩为主要考核对象的管理与分配体制,选题策划、出版印制、营销宣传力量极其分散的“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下所很难实现的。而“团体作战”正是出版图书精品,塑造图书品牌,特别是使图书品牌得到保鲜、维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最适宜的出版运作模式,它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集中选题策划的优势力量,使编辑、排版、校对、印制流程畅通,力量优化,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团体作战的优势,以项目小组、事业部或编辑出版中心等形式群策群力,最大限度挖掘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潜力,投入更多的力量制订富有创见性、灵活性、长远性和系统性的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整体营销策划。
在“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总体指导下,运用全新营销理念进行全程策划,成功地完成品牌塑造、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图书如异军突起,成为当今出版业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线。而从《富爸爸 穷爸爸》(以下简称“富爸爸”)系列图书将立足于出版社内部的项目组与致力于图书以外领域产品或活动的开发及跨地域、多途径、多渠道、多模式合作两种“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巨大的成功的案例中,我们或许可以对图书出版运作演进的大趋势——“团体作战”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
第一,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与全程策划——“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策划上体现出的独到优势。为实现“富爸爸”系列图书的利润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专门成立项目组,引入独立的、运转灵活而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全权负责从版权的引进到翻译、出版、营销的整套运作。项目组成立后,以策划工作为重心与主导,周密安排项目的进展。由于有了一个强大的营销策划班子与团体,在“富爸爸”系列图书上市前后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有不同侧重点与方式的营销宣传,不断地跟踪市场反馈,随时采取应对策略,使该系列产品能够最大程度地赢得受众的认识和了解:从2000年1月的项目预热到7月的项目实施阶段;从2000年9月初,“富爸爸”系列图书的第一本《富爸爸 穷爸爸》的正式出版,到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全方位营销的同时第二本、第三本图书的跟进;从2001年5月推出配套的“现金流游戏”,邀请作者来华演讲、签名售书,走进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等,到10月“富爸爸”系列图书销售量取得接近200万册的业绩,在如此长的营销阵线下,却时时能掌握读者的心理,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取得最大的效益……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强大精干的营销策划团体,仅仅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即便个人才思再敏捷、再超前、再富创意,所有这一切的实现也都将大打折扣。正如张晶义所说:“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营销策划班子,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有效完成。”
第二,围绕品牌多元化经营,全面拓展出版概念,实现效益最大化——“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具体的出版环节上体现出独到优势。畅销书背后隐藏着无限商机,这也正是项目组所深切体会和关注的。在图书取得极大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后,项目组进一步拓展出版内涵与外延,把眼光与目标投向图书产品以外的领域:制定财商教育计划,播放试验话剧,进行演讲,玩“现金流游戏”玩具,开展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制作多媒体出版物;设立1个培训中心和1个网站;成立1个读者俱乐部……从出版领域起步,通过产业化运作,出版发展的外延将是无限的,不仅可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各自的领域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与经营渠道,而且由此产生的获利空间也将是无限的。
第三,全方位与多渠道发行——“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在发行上体现出的独到优势。“富爸爸”系列图书在发行上也是充分发挥团体作战优势,四面出击,不拘一格。首先,它以二渠道销售的火爆进而带动主渠道销售的跟进,然后又通过主渠道的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导向作用,使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该套图书有更多的了解。其次,通过版权交易,将大陆“富爸爸”系列图书旋风刮到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进一步扩大了该系列图书的地区影响力。再次,多种辅助性发行形式相辅相成。批发、邮购、赠送、销售,各种形式彼此推动,形成良性循环。最后,突破项目组独立运作模式,发展到社店联合以及与媒体、公司的各种合作,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图书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富爸爸”系列图书的整个出版与营销过程,可以说是“团体作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内涵与外延在更深与更广层次上的拓展,它的成功可以归结为3句话: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策划人、运作人联合作战的人力优势,充分发挥图书以外多形式产品开发联合作战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多渠道、多形式、多种组织与团体联合发行与销售的优势。
综观全文所述,在当今图书品种繁多,市场发育日益成熟,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出版界,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单兵应战”图书出版运作模式无疑在对品牌的打造、形成出版特色、使出版社走上效益与品牌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使出版社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长期坚持,只会使出版社走入发展的绝境,别无他途。在出版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下,无论是立足于出版社内部的成立项目组、事业部、工作室或编辑出版中心的形式,还是从出版社图书出版以外更广大范围的不同产品的开发,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与社店、媒体、公司等不同组织团体合作的形式,或是出版方向或特色相近或优势互补的出版社跨地域组建出版集团的形式,这一切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单兵应战”作为图书出版运作模式主角的现象必将成为过去,其位置必将被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团体作战”模式所取代。从“单兵应战”到“团体作战”是图书出版运作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出版社特别是中小型出版社形成图书出版特色,树立品牌,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出路与立足之本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