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兵团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石河子开发的思考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河子论文,增长点论文,兵团论文,对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承前启后的世纪之交年代,在为实现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和迎接新世纪到来的征程上,兵团如何按照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把一个繁荣、稳定、进步的兵团带入新的世纪,这是需要兵团220万职工群众一齐动脑动手才能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本报特辟“集思广益谈发展”这一专栏,供兵团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就兵团发展这一问题,不拘一格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主张。我们殷切地欢迎大家赐稿,并借开栏之机向大家深表谢意。
当前国内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进程中,上海率先推进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并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强劲张力,带动长江三角州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这种集中开发一个块面来牵动区域的宏观经济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分析,深入思考。上海的开发重头在浦东,兵团的开发重头在哪里?
石河子是兵团最早开垦面积最大的垦区之一,是农八师的所在地,也是自治区、兵团重要的粮、棉、甜、轻纺产品生产基地。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兵团的四分之一。石河子自然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城市功能良好。以兵团“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之志,发挥兵团优势,集中力量加快石河子垦区的开发,实为兵团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良策。
1992年,石河子被列为开放城市和自治区经济开发区。但时经3年,经济发展成效甚微。原因何在?
1.陈旧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变革促使观念不断更新,但一些陈腐、僵化的思想观念仍在作崇,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就石河子而言,一是机关干部的传统观念积习甚深,拘泥于老框框、旧章法办事,办事效率不高;二是企业多是沿袭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经营不活,在变化了的市场环境中十分被动;三是“铁饭碗、大锅饭”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烙印,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思想交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思想障碍。
2.企业冗员过多亟待消肿。石河子多年来一直处在就业高峰期。60年代一大批支边、转业人员的家庭多是两个以上子女,90年代的这几年都到工作年龄,在没有新发展企业的情况下,企业迫于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压力,只好硬着头皮因人设岗,一岗多人,超出定员标准。结果本来不景气的企业因费用加大更不景气,甚至加大亏损。
3.企业债务沉重有待解决。石河子的国有企业亦是靠资本的原始积累所建成。多数企业有资产无资本,生产经营活动全靠银行贷款维持,由于信用资本的产出效益低下,严重缺乏还贷能力,这样连利息带本金债务越背越重,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有的已超出90%以上。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加快石河子的开发仍具很多有利条件:
第一,特殊体制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石河子是全国为数极少的几个政、企党委合一的独特体制之一。石河子市是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府和兵团农八师合为一个党委。既可以利用自治区的部分优惠政策,又可以发挥兵团企业的优势,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和工作的协同性,为加快石河子的开发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二,城市功能为加快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石河子东距乌鲁木齐市150公里,西至霍尔果斯口岸500公里,距阿拉山口330公里。亚欧大陆桥和312国道分别从市区南北两侧穿过,东连沿海,西通中亚、欧洲。垦区内交通以石河子市为中心,有41条公路通往周围18个农牧团场。各种现代通讯业务相继开通,实现了7位数等级拨号。城市服务设施完备并集中了兵团主要科研、医疗、教育机构。市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41.1%。
第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加快开发打下了基础。从1992年石河子被列为开放城市和自治区经济开发区以来,采取“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方针,首期开发建设的土地征用、道路、水、电等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
第四,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加快开发提供了物质保证。石河子垦区耕地面积17.85万公顷,土地肥沃,宜耕宜牧,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年粮食总产约25万吨,棉花年产6万吨,甜菜年产29万吨,畜牧业年终保留头数32万多头,肉食总产1万多吨,牛奶1万多吨。此外,瓜果、黑瓜籽、啤酒花、羊毛等农副产品及畜产品亦有丰富的资源,蔬菜、禽蛋、水产品等供应充足。农业的商品率已达到了82.1%。
走向市场经济已是改革发展的必然。面对现实,利用优势,抓住机遇,加快石河子的开发,使经济增长上台阶已迫不容待。对此,提出以下思路及对策。
1.加快石河子开发的基本前提。如果把自治区、兵团的发展全局看作一盘棋,石河子则是棋局上重要的一只子,它的作用发挥取决于奕者的运筹、指挥、调配。为此,加快石河子的发展,除了自治区的支持,兵团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组织形态的定位问题。兵团的双向定位已是客观定位;一是对国家——稳定边疆的作用;一是企业——面向市场求发展。在计划经济运行机制沿用“兵团、师局、团场”的组织形态对外交往尚无不可。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与国内外客商交往频繁,仍沿用这一形态,显然易造成误解和思想障碍。因此,双向定位也应有双向的组织形态,对国家仍沿用兵团、师、团这一形态,对市场应是集团总公司、公司。并有相应的章程及管理办法。
第二、经济结构的目标定位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兵团是以农业开发到逐步发展二、三产业的偏重于农业的经济结构。从世界各国经济的起飞,到我国改革的现实经验,石河子应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腾飞要靠发展二、三产业。
第三、整体优势的发挥问题。兵团的组织状态、综合实力、丰富资源这三大优势的发挥,要加快开发一块,其优势要相对集中调整,逐步打破“大诸侯、小诸侯”的经济格局。涉及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兵团要进行诱导性的改革运作,进行宏观的指导、引导、协调。
2.加快石河子开发的目标模式。从世界发展的普遍情况表明,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必然形成经济中心城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发展最快的省区也莫不如此。加快石河子开发的目标模式,应是成为新疆乌鲁木齐以西的经济中心,形成市场中心或资源配置中心,成为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为此,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培育和发展有利于集散、辐射、竞争和开放的市场体系,这是形成市场经济中心的载体。一是培育发展产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二是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就业市场或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或知识产权市场、信息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及保险市场等。三是产权市场,即企业优胜劣汰后,企业的被拍卖、被兼并,要进入产权市场进行交易。另外,还要有独立于企业和政府外的独立法人的中介组织,包括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经纪人事务所、投招标公司以及广告、市场调查、市场策划等媒介组织机构。
第二方面,关键要转变观念,加快深化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把企业塑造成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3.调整产业的层次结构。石河子垦区的产业层次结构可分三个块面。应视情况不同作出相应的安排:
第一个块面是垦区18个农牧团场和石河子乡。重点是加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地力和管理水平,以科学种田提高单产。其次,莫索湾、下野地、安集海3个片区的区域小气候不尽相同,土质亦有差异,不要以行政强制手段安排作物布局,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作物;再次,要抑制团场继续发展低水平、小规模、粗加工的作坊或小厂,诱导团场之间与同行业之间的联合,以参股、合资的形式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
第二个块面是石河子市的国有第二、第三产业。一是对亏损严重、产品无销路、发展无后劲、负债率很高、挽救无望的企业,要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分别采取兼并或依法实施破产;二是对负债虽重,但产品有市场、生产基本正常、发展有潜力的企业,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深化改革,把机制转换、技术改造、调整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也就是“三改一加强”;三是对已取得出口权的企业,可以考虑在开发区登记注册发展一块,形成两头在外。
第三个块面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应是调整全局产业层次结构的重心,要以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前提。一是开发的初始阶段,可以垦区农副产品的原料优势,适当发展有一定层次高度的传统产业,先制备开发“造血功能”;二是在初始阶段的基础上,逐步以经济手段调整传统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三是要以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大,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项目优先的原则,调整、改变产品单一、门类单一的现状。
4.建立和发展企业集团,主动参与对外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集团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减少交易成本,更好地协调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扩大经济实力,提高对外竞争力。因此以若干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成立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并授予这些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经营权,实为走向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先,在兵团范围。对经过认真筛选并充分论证产品市场好、技术含量高、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而投资较大的项目,除吸引外资,可在兵团各师局之间以资产连结为纽带,以参股、投资方式组成股份制企业集团,利用石河子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登记注册和项目投建;也可以师局间的现有同行业组成企业集团。
其次,在石河子垦区范围。一是以大带小的原则,分别以大、中型骨干企业如八一棉纺厂、八一毛纺厂、八一食品厂等为依托,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与垦区同行业小厂组成企业集团,集中原料、资金、技术优势,进一步开发高新技术、上档次的产品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二是本着利益一致的原则,如八一制糖厂因原料价格等因素与甜菜种植团场的矛盾多年难以解决,对此可与团场就种植甜菜,供应原料单项联系,组成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三是以商贸为龙头,与工厂、团场组成跨行业的贸、工、农、企业集团。
再次,在全疆和国内外,积极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发展跨地区、跨省(区)乃至跨国的企业集团公司。
5.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形象建设力度。加快石河子的开发,需要筹集大量资金,除了取得自治区的支持,兵团集中优势力量统筹安排外,更主要的是石河子垦区要不断改善内外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对于老企业债务包袱问题。可以设想的办法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盘活资产的同时,属于企业因资本金缺口而长期占用银行的部分贷款,可与银行协商以债权变股权,以解脱企业的一部分债务。借鉴上海总结的经验,归纳为“主体多元吸一块、存量盘活调一块、债权转股权换一块、兼并破产活一块、企业发展增一块、政府扶持补一块”。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可以设想的办法是以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吸引和寻求国外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企业,以产权换股权或股权换股权的方式合作,使实力更加膨胀,推向国际市场,与国际金融资本嫁接,这样“借船出海”,使企业直接或间接在海外上市,自我构建融资渠道吸纳国际资金。
三是加强石河子开发的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石河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兼以更灵活有效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合作者参与石河子的开发。
6.模糊兵、地概念,谋求共同发展。为了维护祖国统一、繁荣昌盛大业,占祖国六分之一地域的新疆,无论政治、社会稳定还是经济建设、兵团离不开地方,地方离不开兵团,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利益的共同性连结在一起,这是新疆全局工作的大前提。在这前提之下,企业面向市场经济,必然会涉及到某些局部利益关系,为加快石河子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腾飞,应予模糊兵团、地方的概念,谋求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之路。
首先,应密切石河子与相邻地、州、县之间政府间的往来,相互沟通、协调,共同商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达成政策和原则的一致认同,为市场创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
其次,加强兵团企业与地方企业的相互合作。本着互利互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参股、合资等多种形式组成企业集团,提高对外竞争力。
再次,增进兵、地民间组织、群众团体的交往。包括学术、科研、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互访、沟通、交流,形成兵、地之间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7.拓展用人之路,加快培养各类人才。当前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已呈多元、交错的变化趋势,我国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序幕亦已拉开,在跨世界激烈竞争的动态之中,反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实力的扩展,但实质却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石河子的开发,更需要各类人才。
第一、更新旧的用人观,拓展用人之路。要克服“求全责备”的传统思想障碍,清除“唯我是用”的封建残余意识,反对“妒贤嫉能”的偏狭思想,突破不健康的“人情关系网”,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二是要用其所长,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社会的复杂变化必然会造就人的多样化。大体而言,人才有领导型或将帅型、组织型、业务型,还有技能型及特殊人才等等。因此,要分型分类,建立系统的人才库,做到用其所长,不拘一格,能位对应,知人善任。
第二、改变人才结构,发掘人才资料。由于兵团的发展特点,局限了人才层次、结构及专业门类单一的现状。一是在层次上,扭转只习于微观执行、运作式的一般人才,培养和选拔具有宏观战略、多谋善断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在结构上,逐步改变石河子农业、工业轻纺等相对人才较多的现状,培养综合经济开发、化工电子及高科技专业人才;三是在类别上,逐步更新传统计划经济类型,培养熟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
第三、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和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在以公有制为主体,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中,一切经济活动,集中反映在企业。因此,培养和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实为加快石河子发展之急需。现代企业家的标准,除了具备通常的基本素质外。明显特点主要有:一是有高尚的人格风范和敬业精神;二是有敏锐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三是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四是有现代企业经营知识和水平。五是能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领导艺术和方法。
8.强化协调手段,加强各方面运作协调。石河子的开展要立足于快,涉及面很广。既有纵向不同层次,又有横向各种关系及内部的方方面面,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实质是各方面利益的整合。对此,从自治区、兵团角度,应设置权威性经济发展机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指导石河子的开发,使之形成自治区、兵团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