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陈芳[1]2004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外开放,就是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前提下,面向国际,加强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循环的全部运行过程。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往,但过去中国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开放的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外开放思想体系,并将其付诸实践,使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既从封闭型社会走向开放型社会。联合国开发总署驻北京前首席代表阿瑟·赫尔科姆先生在谈论中国问题时说:“不说对外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奇迹,任何对中国的分析就毫无意义。”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实践,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对外开放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进行,国内学者大多偏重于意识形态和理论概念的研究,对理论实际效益的研究较少。本文正是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主要采用比较法、实例法和数据图表法论证了中国由封闭转向开放政策的有效性。同时,系统地分析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内涵,尽可能多地、科学地、客观地梳理出其逻辑脉络,并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中国20多年的实践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当代的新发展作了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论证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任何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都有一个“源”和“流”的关系。马、恩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尤其是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源泉,同时,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又是时代的产物,70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中国封闭与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是<WP=4>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实践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深入研究和与周边国家经济的比较分析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物质前提。文章分析得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既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基础,又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它不是个人先天经验的构筑,而是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有机结合的结晶。第二部分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扩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首先,其内涵是面向世界所有国家、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全方位的开放;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辨证统一;是在1982年12月就被写入我国宪法的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其次,就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邓小平提出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方法、人才和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等形式,使人们思想“茅塞顿开”。第三,邓小平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为对外开放制定了分层次、逐步推进、滚动发展的实施步骤和模式,形成了“弓箭型”的开放态势和格局。最后,我国对外开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对外开放是非得失标准的原则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最终达到双赢局面。总之,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体现了现实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着重论证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从二战后国际上曾有的三种主要对外开放理论的缺陷分析入手,探讨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论,并使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开放性、时代性、发展性的理论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反之,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起步的对外开放,风雨兼程,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尽管走向世界<WP=5>的每一步都不是“闲庭信步”,但对外开放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实践意义在于:第一,它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大解放。第二,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带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第三,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思想促进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第四,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成功实践还推进了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五,对周边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贡献。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代的流动又有了新的发展,仅这一点就可以说,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对中国的震撼是划时代的。
彭燕林[2]2011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与广东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4年、1992年,邓小平两次视察广东,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了“试验田”、“窗口”和“示范区”作用。文章以邓小平的两次视察广东为视角,着力探讨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形成和发展与广东实践之间相互的关系和作用。回顾广东的开放历程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正视广东的开放历程和现代化建设碰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开放思想与广东实践这一课题,挖掘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突出贡献,不仅对广东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整个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失指导意义。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并研究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早期萌芽和广东经济特区的设立;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邓小平两次视察的背景原因以及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思想内容,并且研究了广东在对外开放实践中的发展成就;第三部分通过研究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及广东对外开放实践,分析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与广东实践的相互关系,并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开放思想与广东成功实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旨在指导我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羊朝辉[3]2009年在《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扎根于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时代特征之中,但其理论渊源却可溯及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把握邓小平吸取优秀成果的科学方法;有助于从理论层次上把握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树立坚持正确的开放观,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列宁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虽没有明确提出什么具体的战略,但其思想中却包含长期战略的意思。邓小平在继承列宁思想的基础上,从逐步推进的战略、全方位的战略、多元化战略、转变经济体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来扩充列宁对外开放战略。列宁提出的对外开放原则中主要有独立自主原则、斗争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三大原则。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在列宁对外开放三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平等互利原则,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对外开放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等,丰富发展了列宁的对外开放原则。列宁提出对外开放主要有发展对外贸易、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成立合营公司等三大方式。邓小平在继承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为五大方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及人才、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等方式。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继承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指导中国对外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进一步证明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新世纪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
李红喜[4]2014年在《十年来国内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十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邓小平关于改革和发展、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对外开放、国际战略、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同时,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联系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加以改进和提高。
付翠莲[5]2003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列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倡导对外开放,积极主张向外国学习,而且主张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其对外开放思想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毛泽东主观认识上的反复,他的对外开放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很好付诸实践。邓小平坚持并继承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根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理论认识深度和具体内容方面,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加以发展和创新,在实践方面,邓小平更是大胆地超越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客观上说明了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的不同之处。把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比较,阐明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给我们以启示和思考,能帮助我们搞清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进一步证明对外开放思想具有适合我国国情、迎合世界潮流的重要意义。
曹普[6]2005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卓越建树及其世界意义》文中提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到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从对外开放的范围到对外开放的方式,从对外开放的内容到对外开放的原则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都进行了系统阐发,作出了卓越建树。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中国,与此同时,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对于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过程中思考和推进现代化,也是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王辉[7]2011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革命人生的至理名言,也是他哲学思想的突出表现。邓小平虽然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著作,但是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照辩证法办事”的诺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他所创立的对外开放理论,蕴涵着深刻辩证法哲理。因此,研究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及应用,对继续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点。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形成的唯物辩证法基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特色这三个方面内容的分析,阐明了坚持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主要特色。第三部分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的体现与应用。主要介绍了唯物辩证法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体现出来的五个运用:即辩证发展观的运用、辩证否定观的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统一的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运用。第四部分论述了邓小平在对外开放中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深刻启示。首先,通过对坚持对外开放仍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及坚持科学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成果这三个方面的分析,阐明了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和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其次,阐述了在对外开放中运用唯物辩证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即: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外开放中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中反对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魏中海[8]2000年在《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学习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 2 0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列宁于 2 0世纪初 ,邓小平于 2 0世纪末形成了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理论。由于 2 0世纪初和 2 0世纪末的社会主义面临着巩固与发展的共同问题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具有明显的列宁思路 ,体现了理论的前后继承性 ;又由于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在 2 0世纪末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又是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戚玲玲[9]2011年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指导》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著作中。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出人类已经进入了“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构成的愈来愈扩大的历史范围,告诫人们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摆脱这种相互联系孤立地去进行个体民族的历史发展。当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他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对外开放的内容,对外开放应坚持的原则,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范鹏[10]2010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世界各国建设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新局势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有关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上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着深远积极影响,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70年代末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其着眼点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他所提出的一整套对外开放的理论主张,是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30年来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共中央确定的全国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将山东省寿光市对外开放30年作为研究样本颇有代表性。山东省寿光市对外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主要存在以下缺失和不足:对外开放程度和层次还较低,政府和民众国际化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很多与对外开放不相匹配的方面;对外开放方式还比较粗放,对外开放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转变对外开放发展方式的任务很繁重、很紧迫。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继续进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也必然要深入下去,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践。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及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战略、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和意义以及这一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考察和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D]. 胡陈芳. 新疆大学. 2004
[2].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与广东实践[D]. 彭燕林.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1
[3]. 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 羊朝辉. 长沙理工大学. 2009
[4]. 十年来国内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J]. 李红喜. 党的文献. 2014
[5].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D]. 付翠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6].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卓越建树及其世界意义[J]. 曹普.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5
[7].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及应用研究[D]. 王辉. 辽宁大学. 2011
[8]. 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学习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J]. 魏中海. 理论学刊. 2000
[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指导[D]. 戚玲玲. 内蒙古大学. 2011
[10].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范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标签: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毛泽东论文; 列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