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血压、头痛、呕吐影响的对比观察论文_杨州燕

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血压、头痛、呕吐影响的对比观察论文_杨州燕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麻醉科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41600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头痛、呕吐的影响。方法:我院外科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经腰段硬膜外麻醉后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8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去枕平卧体位,维持6.0h~8.0h;观察组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后先采用去枕平卧体位,2.0h后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改变为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体位下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调整体位下血压异常发生率为5.00%(2/40),头痛发生率为2.50%(1/40),呕吐发生率为2.50%(1/40),与对照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检验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去枕平卧体位2.0h后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调整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的护理方式更具人性化特点,可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腰段硬膜外麻醉;体位;血压;头痛;呕吐

近年来,腰段硬膜外麻醉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外科麻醉实践中,此种麻醉方式具有腰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势,起效速度快,肌肉松弛效果好[1],麻醉时间不受限,麻醉成功率高。规范中认为,在腰段硬膜外麻醉方式下,患者术后需要去枕平卧6.0h~8.0h,以免发生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但也有观点中认为[2],长时间去枕平卧体位可能增加患者腰部疼痛发生率,降低体位舒适度。因此,为对比分析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头痛、呕吐的影响,本研究中将在时间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外科住院部经腰段硬膜外麻醉后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80例,随机分组下展开对照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经腰段硬膜外麻醉后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8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为:纳入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为25~76周岁,平均为(46.2±2.8)岁;纳入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5例,年龄为25~76周岁,平均为(45.3±2.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去枕平卧体位,维持6.0h~8.0h,期间不做调整。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后先采用去枕平卧体位,2.0h后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改变为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体位下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症状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或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或非参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在调整体位下血压异常发生率为5.00%(2/40),头痛发生率为2.50%(1/40),呕吐发生率为2.50%(1/40),与对照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检验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症状发生率对比表

组别 例数血压异常 头痛 呕吐

对照组40 1(2.50)2(5.00)1(2.50)

观察组40 2(5.00)1(2.50)1(2.50)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能够使受体外周血管扩张,降低阻力,导致被阻滞血管(尤其是静脉系)血容量水平增加。若麻醉前血容量不足或麻醉过程中未及时补充血容量,则极易导致血压下降的问题。也有研究中指出在交感神经阻滞情况下受体体位的变动同样是诱发低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腰段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后回到病房(在仍然处于麻醉阻滞的恢复阶段中),患者体位的调整与改变是否会对血压水平以及各种机体不适症状的产生造成影响,目前临床针对该课题的研究观点仍然有较大争议。当前的护理学教科书中在有关椎管内麻醉患者麻醉后的护理要求方面没有强制性要求腰段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0h,但也未明确指出麻醉阻滞恢复阶段可垫枕改变体位。两种观点的主要矛盾在于[3]:腰段硬膜外麻醉维持6.0h~8.0h的去枕平卧体位属于强迫性体位置,与人体生理习惯不符合,会导致患者腰背部不适感加重,部分患者还有紧张焦虑情绪[3-4]。但长时间去枕平卧体位可能增加患者腰部疼痛发生率,降低体位舒适度。

本研究中观察数据显示:观察组40例患者在调整体位下血压异常发生率为5.00%(2/40),头痛发生率为2.50%(1/40),呕吐发生率为2.50%(1/40),与对照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检验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去枕平卧体位2.0h后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调整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的护理方式强调尽可能缩短强迫体位时间,能够缓解患者手术切口牵拉疼痛感,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机体舒适度。

也有观点中认为:舒适度是人体在环境中保持安静且平静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生理特点决定在体位的选择上以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为主。但腰段硬膜外麻醉后被动维持6.0h~8.0h的去枕平卧体位常常会导致患者因习惯改变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也可能因去枕平卧导致患者头部位置较低,颈部、腰部常常产生酸痛不适感。同时,现代护理学观点中所提出的人本思想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不影响临床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在腰段硬膜外麻醉后的体位护理方面应当以不影响患者血压异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前提,尽可能找出患者不舒适的原因,采取有效的体位护理方案,通过去枕平卧体位2.0h后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调整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的护理方式改进患者护理效果。

综上分析: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异常、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去枕平卧体位2.0h后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调整翻身侧卧或垫枕平卧体位的护理方式更具人性化特点,可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谭蕾,陈艳芳,葛梅秀等.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术后患者垫枕平卧位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4,29(12):51-52.

[2] 王化峰.前列腺电切术后截石位体位改变性低血压的预防[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1):103-104.

[3] 张英.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体位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85.

[4] 黄波,蔡红伟.前列腺电切术后体位改变对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35):256-256,257.

论文作者:杨州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血压、头痛、呕吐影响的对比观察论文_杨州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