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促进科技期刊发展论文

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促进科技期刊发展

卢 丹

摘 要 在“读屏”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单一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出版单位应积极探索,将各种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方式相融合,构建数字化融合出版方式,以期及时、精准、广泛地推送科研信息,提升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 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融合出版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人们阅读科技期刊、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很多期刊出版单位在进行多种尝试,将各种数字技术引入出版领域,利用各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传播期刊内容,促进科技期刊发展。

1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方式现状

随着各种数字化技术引入到出版领域,出版行业开始了从传统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转型。融合出版是指将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融合”在一起,产生多种形式的信息产品,传播给不同平台上的受众。一些国际一流的出版集团已经完成了融合出版的转型升级,中国的融合出版变革也已经起步。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1]。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各出版单位需要融合多种数字传播方式。

表1 我国科技期刊主要数字化传播方式[1]

据一项问卷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科技期刊主要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包括单刊网站、高校/研究院所/学协会期刊群网站、国内期刊数据库平台、国际出版商平台、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应用程序)、微博/博客/行业社区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自媒体聚合平台等,采用各种数字化传播方式的期刊比例见表1[1]

2 单一数字化传播方式不能满足科技期刊发展的需求

科技期刊是体现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交流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的作用,也是争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主要平台。科技期刊所刊载的不同类型的文章,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刊物传播目标、发挥刊物的作用。

1)科学研究论文适合以网站、纸质等媒介为主,其他数字传播方式为辅,展示文章全文。这类论文主要内容为介绍研究成果和试验过程等,篇幅一般较长,其中公式、图表、代码、实验数据和推导过程较多,因而适合在PC(个人计算机)上阅读。

科技期刊应广泛地加入到国内外各种期刊数据库,进行刊物的推广与传播,这种方式有明显的优势。

微信公众号以其快速、实时、普及面广等众多特点,可以很好地协助科技期刊进行信息传播并扩大影响力。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及时推送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随时随地与读者沟通,为读者服务。

3 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推动科技期刊发展

现代人们已进入“读屏时代”,阅读习惯和接收信息知识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2016—2018年,中国专业阅读活跃用户(指的是在一年内阅读过互联网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等内容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由1 198.5万人增加到了1 417.9万人,见表2[2]。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出版方式受到了新媒体的不断冲击,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及时转变出版观念,将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与纸质媒体相融合,建立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运用国内外数据库平台、移动端App、自媒体聚合平台等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

表2 2016—2018年中国专业阅读活跃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2]

3.1 建立期刊网站

一个健全的网站系统是期刊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其更新速度直接影响着期刊的传播深度和延伸度,为纸质期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表1所示,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单刊网站的建成数占到了82.61%。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普及,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积极建立自己的期刊网站,实现网上投稿、审稿系统,为读者查询、阅读、获取自身期刊文章提供便捷,促进刊物内容的传播,扩大期刊自身影响力,进而使期刊影响因子得到提高。

3.2 建立和运营期刊微信公众号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多样化,这导致读者的需求模式不断变化,传统的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单一的出版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科技期刊的发展需求。移动化、碎片化的获取,及时化、便捷化的推送,多平台、多途径的投放,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逐步成为出版行业关注的重点。

大约四年前,我一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找我,问能不能帮他前任老板推荐几款酒?互加微信以后,我问这位老总平时都喝哪些酒?他上来也直接:“有没有奔富的?”我问他平时都喝奔富哪几款,他更干脆,直接回:“389、407、St. Henry以及RWT。”

①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本市农村水务建设与管理机制意见的通知》。全市成立3927个农民用水协会,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 (每人每月500元补助)组建了10800名农民管水员队伍,负责农村水土保持、机井管理、用水计量、水资源费征收、河道管护等工作,实现了源头管理。北京市政府建立了水源涵养林管护机制,出台了山区移民搬迁政策 (每人每月400元补助)组建了4万多名生态林管护员队伍,使全市61万hm2水源涵养林实现了管护全覆盖。

3.3 加入国内外数据库平台

2)综述型论文适合采用以PC及移动终端浏览的传播方式为主,其他数字传播方式为辅。这类文章主要为探讨科研发展趋势、交流学术观点,需要快速地传播、广泛地推送给受众群体。

七孔闸布置2孔,位居闸左右两侧,孔深25m。闸基高程2.5~4.5m主要为第②层壤土,构成地基主要持力层,具中等压缩性,微透水性,渗透稳定性好,强度较高。高程-5.9~2.5m为第③层壤土,中等压缩性,微透水性,强度较低。高程-5.9m以下为第④层壤土和第④1黏土层,具中高压缩性,微弱透水性,渗透稳定性较好。

大巴车上,导游银措娜姆跟我们讲,相比丹巴,白马藏族是四大分支里的权贵,百年前文成公主出嫁,带来青稞。讲一妻多夫如何分配夜晚,讲信奉活佛的子民肩膀上都有两盏酥油灯,讲有缘人才能让土拨鼠站起来。

科技期刊应积极打造微信公众号,增加期刊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更新,不断改进,留住读者,扩大粉丝,提高期刊在业界的知名度。

期刊数据库可以第一时间将科技期刊的学术成果、科研信息融入到互联网中,使期刊内容的传播不会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数据库能够给读者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源,便于读者进一步获取信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读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相关数据库快速查找到信息,从而使期刊扩大受众群体,获得潜在的读者和作者。

3.4 创建新媒体等多种平台

近年来,数字化平台的发展趋势非常迅猛,新媒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科技期刊运营方式由于不能完全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科技期刊在加入相关数据库、建立期刊网站、建立和运营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站群、出版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移动端App等多种平台模式与传统出版的有效融合,将论文相关的音视频、图表、程序代码、数据集,甚至实验数据作为纸质媒体的有效补充,运用多种平台和传播方式,推送给不同需求的读者,以期达到及时化、精准化、广泛化和社交化的传播效果,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如图1、图2所示,贝尔实验室的刊物《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网站上,有些文章的摘要附有文章相关的视频资料;部分文章提供了多媒体附件,可以供不同需求的读者下载使用[7-8]。该期刊在数字化融合出版方面的方法和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专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部门,也缺乏专业从事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和审计工作基本都交于会计人员来处理,而其他部门无权过问财务部门的具体情况,这种情况使得财务人员容易发生监守自盗或沦为管理者腐败工具的可能性。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建立起能够自治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自身监督的模式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落实到位。行政单位一直以来都依赖国家政策的监督和扶持,自身查缺补漏和整顿调整的能力较弱,这种情况经不起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的打击。

图1 《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网站的文章摘要上附带视频资料示例[7]

图2 《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网站提供文章相关多媒体资料下载示例[8]

4 结束语

数字化传播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以其海量存储、搜索简单、传播快捷、投放精准、反馈及时等众多特点,已经成为当今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的主力军和重要的发展方向。而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融合出版并不是单一概念的融合,而是从内容、编辑、出版到传播多个环节、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多种融合。

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融合出版,积极推动知识和信息的数字化开发、加工、销售与传播,不断提高传统出版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EB/OL].(2019-04-12)[2019-05-20].http://www.sohu.com/a/307718345_99957183.

[3]卢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探究与启示[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199-200.

[4]单秀枝.把握期刊特色寻求媒体融合出版之路[J].编辑学报,2015,27(S1):15-16.

[5]龙寅.浅谈融媒体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J].出版参考,2018(8):19-22.

[6]李红,杨鹏,赵树庆,等.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J].传播与版权,2017(12):48-49.

[7]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064850[EB/OL].[2019-05-20].

[8]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6867027/media[EB/OL].[2019-05-20].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2-0109-02

作者简介: 卢 丹,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责任编辑。

标签:;  ;  ;  ;  

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促进科技期刊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